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6月—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73例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的患者资料,对运用负压引流辅助冲洗技术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的2组患者在疾病治愈时间、切口长度、医师工作量(换药次数)、治疗费用方面进行对比,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38例行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35例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所有患者均治愈。在脓肿治愈时间、手术瘢痕长度、医师工作量等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在治疗费用方面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辅助冲洗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重症多间隙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疼痛轻、疗效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优势。方法 复习2016年6月—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8例儿童(5~10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3例患者采用VSD治疗,5例采用局部切开、常规引流治疗,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细菌感染类型,比较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指标呈下降趋势,VSD组比传统组下降更显著(P<0.05);常规引流住院天数平均10.17 d,VSD治疗患者平均9.8 d(包括复发后VSD治疗患者)。传统组有2例患者出院后复发,最后采用VSD技术治疗痊愈。结论 适时采用VSD技术,可提高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在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40例(男18例,女22例)儿童(17 d~14岁)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传统组进行常规开放式脓肿切开引流术,VSD组在进行切开引流术中使用VSD装置,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术后3 d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VSD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针对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在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效果良好,同时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和传统切开引流在治疗颌面间隙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39例,采用随机区组方式分为负压组69例(封闭式负压引流)和传统组70例(传统切开引流);比较2组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治疗效果、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负压组和传统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负压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前,负压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负压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负压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负压组的治愈率为60.87%,显著高于传统组的44.29%(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较传统切开引流治疗颌面间隙感染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位数年龄为54岁,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持续治疗。结果: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例,极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例,17例患者共有62个并发症,8例患者伴有系统性疾病,脓肿在入院后中位数6.125 h切开,植入封闭负压引流,多学科联合治疗,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须准确诊断,早期切开,多学科支持联合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植入后脓液引流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全程冲洗技术在治疗严重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7例严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2组,均采用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主的脓肿切开引流术,一组(18例)为单纯负压封闭引流术,另一组(19例)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分别通过检测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单脓腔VSD使用数量来比较2组方法的差异性.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冲洗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单纯负压封闭引流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全程冲洗可以防止脓性坏死物堵塞负压引流装置,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减少患者的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6—2012-03期间收治的9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4岁,平均62.2岁。均采用以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脓肿切开术,术前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术后以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创口。结果:术后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2个月,均效果良好。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0.1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能够早期控制感染,并刺激创腔早期愈合,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9年9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切开引流,n=42)与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组(n=47)。评估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脓肿范围以及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变化。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术后不同时间患者创面疼痛程度。结果:VSD组疗效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 VSD组WBC、NEUT、hs-CRP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VSD组脓肿直径低于常规组,张口度及张口度缓解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24 h、72 h、1周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VSD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VSD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整体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引流,可快速降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创面修复,缓解张口受限及创面疼痛感,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持续的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观察其疗效。方法 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18例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患者感染部位肿胀最明显或波动处用小切口切开引流,放置负压引流装置,同时缝合封闭创口,持续负压引流。结果 18例患者中,14例患者经持续负压引流至肿胀及疼痛消退,然后拔除引流管;4例患者术后创口破溃,负压消失而拔除引流管,改用其他无负压引流方法。所有患者术后肿胀疼痛未加重,无窒息、感染性休克、纵膈脓肿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术为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方法多了一种选择,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的治疗方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后未见明显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颌面颈部感染的疗效。 方法采用VSD治疗8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未见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严重颌面颈部感染,在去除术后感染区坏死物质、彻底清创后,以负压封闭引流材料覆盖创口,0.9%氯化钠溶液冲洗,持续负压引流,直至引流液清亮、创缘组织无红肿、无压痛后,撤除VSD装置。 结果6例患者明确感染后,使用传统换药约7 ~ 8 d,感染呈进行性加重,遂使用VSD装置置于感染区,持续引流5 ~ 15 d后,可见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基本消失,创缘周围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伤口基本愈合;所有病例中有1例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行腓骨肌皮瓣修复,明确感染、持续换药约20 d后,感染呈进行性加重,放置VSD 5 d后于手术室清除病灶骨,术后继续换药,伤口愈合;1例术后并发食管瘘患者使用VSD时间长,撤除VSD后,引流液清亮,颌面部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创口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但左颈部仍可见到1个大小约1 cm × 1 cm的瘘管,邻近瘘管可见颈部膨隆明显,扪诊质硬,无波动感。左颈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示:左颈部见3.9 cm × 2.3 cm × 5.0 cm大小的不规则占位病变,右颈部见1个大小约2.3 cm × 1.4 cm团块状病变,考虑淋巴结肿大(术后复发)。 结论VSD有利于控制感染,防止术后感染扩散,促进术后创面组织的愈合;同时肿瘤患者使用VSD存在促癌细胞转移、增殖的可能,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适应证,并密切监测创区变化,当发现可疑病变或创面延迟愈合时,应立即撤除VSD装置,根据具体情况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牙源性感染(70.4%)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56.6%的入院患者病程超过1周。多间隙感染(70.5%)较单间隙感染(29.5%)更常见。60岁以上患者为患病最高的年龄段(38.9%)。血液链球菌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34.2%)。下行性纵隔炎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78.1%的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抗生素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明确感染来源,从而指导治疗方案;B超、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对于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经验性抗生素使用合并脓肿切开引流仍是感染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控制患者基础病的水平,避免可能出现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连膏纱条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2月~ 2012年6月采用黄连膏纱条用于脓肿切开后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4例,观察黄连膏纱条应用效果。结果:4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伤口全部愈合,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切开后应用黄连膏纱条,不仅可以引流,同时可以抑制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尤其适用与有合并糖尿病等系统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其中30例采用改良VSD法进行供区植皮后处理,20例患者进行常规加压包扎法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VSD 组植皮术后愈合时间较加压包扎组明显缩短,供区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加压包扎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改良VSD在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效果良好,性价比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内、外学科合作诊治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10例,由急诊科与口腔颌面外科协作诊治,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内、外科协作治疗后,7例痊愈,3例(30.0%)死亡,较传统治疗死亡率降低(61.5%)。结论:对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内、外科协作,全身与局部兼顾的方法综合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