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瞿莉  王艳  刘阳 《全科护理》2012,10(36):3456-3456
颈椎骨折行牵引术或颈椎疾病病人术后大多需要颈部制动,以减轻局部刺激,防止骨折或内植物移位,脱落,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临床上多采用月牙沙袋固定头部两侧。2008年,我科采用棉质毛巾应用于颈椎外伤及颈椎疾病术后的病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颈椎疾病需要颈部制动的病人32例,男  相似文献   

2.
报道新型颈椎枕的制作与使用方法.颈椎枕由颈枕和枕枕2部分组成,里面用弹力棉填充,颈枕和枕枕又各由1个中枕和2个侧枕组成,其中中颈枕和中枕枕中间部分相连,侧枕枕和侧颈枕分离,同时制作沙袋及备枕作为辅助用品.使用时根据患者所取仰卧位、侧卧位不同,可用侧颈枕包裹固定沙袋,使沙袋直立于颈后以制动颈部,或插入备枕以调节枕高.经临床使用,认为该新型颈椎枕符合患者仰卧、侧卧位时对枕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患者术后要求强迫去枕卧位、颈部制动.传统方法是患者侧卧时头部垫普通枕,平卧时颈部垫小枕,头的两侧放置沙袋制动[1].该方法易引起患者不适,且容易导致局部压疮的发生.有效的颈部制动及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是护理颈椎前后路手术患者的重要内容.我院脊柱外科2007年12月~2012年6月对颈椎前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采用浴巾颈部制动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组合式颈椎体位垫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符合入选条件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摆放手术体位时,观察组应用我院设计的组合式颈椎体位垫(由凝胶制颈椎托、肩垫、头圈组合成),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沙袋、头圈及辅助海绵垫.比较两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医生满意度、颈部固定稳定率、头颈部皮肤完好率.结果 两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医生满意度、颈部固定稳定率、头颈部皮肤完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颈部固定稳定率和皮肤完好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组合式凝胶体位垫在颈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过程中使用方便、颈部固定牢固、对皮肤压迫轻,可提高术者的舒适度并有利于术者的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型颈椎枕在颈椎病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2例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2组患者均行颈椎病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应用沙袋或佩戴颈托,观察组应用改良型颈椎枕,根据患者个体需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颈椎枕,观察2组患者颈部切口疼痛、颈部舒适度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部切口疼痛、颈部舒适度、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改良型颈椎枕应用于颈椎病术后患者,保持有效的颈部制动,减轻切口疼痛,提高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颈椎骨折患者在骨折愈合前须绝对卧床,且要保持颈椎向前凸的生理曲线及颈椎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方法是患者侧卧时头部垫普通枕,平卧时颈部垫小枕,头的两侧放置沙袋制动,给护理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颅骨打钉牵引的病人,普通枕枕心用人造丝做成,较松浮,往往易触到颅骨钉及牵引弓影响牵引力线并致钉口疼痛,同时易引起牵引弓螺丝松动,颅骨钉滑出,且普通枕的厚度与病人的肩宽不一致,不容易保持脊柱成一直线.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头颈枕十分重要.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对42例颈椎骨折患者使用自制头颈枕,更好地维持了有效的牵引和增加舒适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并减轻护士工作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一种多功能颈椎固定器及其在颈椎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颈椎外伤或颈椎疾病需要持续进行颈部制动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多功能颈椎固定器,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托。比较2组患者持续佩戴时间、舒适度及发生压疮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持续佩戴时间、舒适度及发生压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颈椎固定器能让患者更舒适,更满意,更安全,更利于保持患者颈椎保护固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董颖 《护理研究》2011,25(7):592
颈椎损伤及颈椎手术后病人,为防止再次损伤,需始终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颈部旋转及扭曲。以往我们采取佩戴颈托后,颈部两侧分别用砂袋或毛巾卷固定的方法,存在易移位、不美观及砂袋不吸汗等缺点。现我科巧用自制C型枕用于颈部制动解决了此问题,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椎骨折、脱位或颈椎手术后,为预防骨折移位、植骨块滑脱等并发症,需要颈部固定制动.以往临床上常采用砂袋固定的方法,存在不易消毒、不易塑形、砂粒硬,使病人感到不舒适,砂粒漏出污染床单元等缺点.我们用小米制作一种颈部固定枕,临床应用100余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损伤及颈椎手术后病人,为防止再次损伤,需始终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颈部旋转及扭曲。以往我们采取佩戴颈托后,颈部两侧分别用砂袋或毛巾卷固定的方法,存在易移位、不美观及砂袋不吸汗等缺点。现我科巧用自制C型枕用于颈部制动解决了此问题,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头部制动枕并检测其在颈椎前路术后戴颈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2月在本科室住院行颈椎前路术后戴颈托的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使用自行设计的头部制动枕进行头部制动;对照组使用枕后垫折叠软毛巾,颈部两侧各用沙袋(盐水袋)固定的传统头部制动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头部制动期间颈肩部位皮肤反应性充血发生情况并了解患者主观感受及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颈肩部位反应性充血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1,P0.05);试验组舒适度得分(42.5±2.1)分高于对照组得分(33.9±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55,P0.001)。90.0%以上试验组患者认为,头部制动枕使用方便、对睡眠影响不大。结论头部制动枕不但能满足颈椎术后戴颈托患者的体位要求,而且能降低颈肩部位反应性充血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并且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骨科颈椎骨折、颈椎术后或颈椎病变需行颅骨牵引的患者卧床时,必须垫高肩部,保持双肩和颈部的牵引平衡,又要保持颈椎生理屈度的过伸位。对此我们制作了一个颈椎牵引垫板,经过六年的临床实践,对保持颈部制动牵引,达到了复位要求和牵引效果,在方便病人仰卧位护理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椎损伤及颈椎手术后患者为防止再次损伤,需始终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颈部旋转及扭曲。以往我们采取佩戴颈托后,颈部两侧分别用砂袋或毛巾卷固定的方法,存在易移位、不美观及砂袋不吸汗等缺点。现我科自制U型枕用于颈部制动,解决了上述缺点,现介绍如下。1材料及制作方法准备医用海棉2块,剪刀1把,棉布套1个。取2块50cm×33 cm的海棉,将其中一块中间剪成"U"型面,套上棉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颈椎术后绝对卧床患者侧卧的角度为30~45°,垫枕不舒适难以达到颈部制动维持颈脊柱中立位的效果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头枕和靠枕两部分相连的侧卧位颈枕,其靠枕支撑悬空的枕部,头枕高度可根据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既达到颈部制动的目的,又提高了舒适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没有关于按颈椎损伤机制分类治疗的报道,尤其是针对伸直型损伤合并后部结构复合体损伤病例,是否单纯前路就可以满足治疗需要没有详尽的阐述。文章从颈椎损伤机制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目的:观察颈前路Cage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颈椎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加锁定钛板内固定的伸直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例,其中损伤与治疗节段均为单节段10例,多节段5例。对比治疗前后JOA评分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根据内固定前、内固定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标准侧位X射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屈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结果与结论:随访8-37个月,1例Cage轻度下沉、移位,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1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后一过性咽部不适。与内固定前相比,内固定后1周、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融合节段颈椎屈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但内固定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颈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颈椎米枕配合康复训练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2例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枕头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自制颈椎米枕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颈部不适、卧位更换和吞咽困难的总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周疼痛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P0.05),研究组术后1、4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颈椎米枕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颈椎骨折围术期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7.
颈椎损伤、疾病及其手术后,治疗要求头颈部制动。本科于2003年采用袋装食盐替代沙袋置于患者头颈部制动,经临床观察6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潜艳  张丽萍  胡丽敏 《护理研究》2010,(5):1390-1390
颈椎病术后或者颈椎骨折的病人均需卧床,颈部制动。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颈托,但在工作中发现颈托固定不便于颈部、枕部皮肤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另外颈托多为塑料制品,透气性差,易造成病人头颈部不适及皮肤损伤。鉴于此,我科2007年1月利用食用盐制成砂袋固定卧床病人头颈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沙袋压迫方式对下肢动脉造影术后切口的出血、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从而缩短下肢动脉造影术后沙袋时间,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下肢动脉疾病患者60例研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沙袋压迫方式,即腹带加沙袋压迫穿刺点,压迫伤口6h,制动12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沙袋直接压迫穿刺点,沙袋用绷带固定,压迫6小时,制动12h下床活动。结果 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沙袋压迫方式后下肢穿刺点出血情况、疼痛及舒适度与传统压迫方式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腹带加沙袋压迫方式可以减少下肢动脉造影术后切口的出血及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应用弹力颈部固定带在减轻疼痛、增加舒适度和减少出血量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在我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后使用弹力颈部固定带,对照组采用沙袋压迫,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舒适度和出血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减轻局部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舒适度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弹力颈部固定带可减轻甲状腺术后患者的局部疼痛,增加舒适度,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