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国内外尚未见双节段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测量研究.目的:观察轴向载荷对双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对邻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影响,以期为双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实验,于2006-01/02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新鲜人体尸体颈椎标本11具,节段包括C_3T_1),剔除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结构的完整.方法:取11具新鲜完整的成人下颈段标本,分别制成C_(4~5),C_(5~6)椎间盘完整、椎间盘置换、椎间融合3个模型组,在标本上施加轴向分级载荷,将微型阻电式压力传感器置入C_(5~6),C_(6~7)关节突关节内.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各组于25,50,75,100,125和150 N载荷下C_(5~6),C_(6~7)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结果:在轴向加载下,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随着施加载荷的增大而增大.C_(4~5),C_(5~6)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盘完整组相比,下位置换节段和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_(4~5),C_(5~6)椎间融合组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椎间盘完整组相比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颈椎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后置换下位节段和邻近下位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完整标本相近,提示颈椎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能够重建颈椎生物力学性能.颈椎双节段椎间盘摘除融合内固定后邻近下位关节突关节压力增加,可能是多节段颈椎融合后邻近节段发生退行性变或退行性变加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颈4-5 PrestigeTM-LP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成年男性的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三维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system和AutoCAD形成颈椎C4-5和PrestigeTM-LP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三维图形文件,经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8.0建立颈椎C4-5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有限元,模拟完成C4-5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结果:成功建立颈椎C4-5节段PrestigeTM-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的后部结构、颈椎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均进行了模拟重建.共计包含174 923个solid单元,249 006结点,88个缆绳单元及相应176个结点.结论:模型具有精确度高,单元划分精细,手术模拟真实的特点,可用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的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取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评价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后颈椎应力分布及力学性能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集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家属自愿捐助)。颈椎间盘假体采用医用不锈钢和医用聚乙烯材料制作,高度为5mm,深度为14mm。屈伸活动度为8°,左右侧弯10°。实验标本在C3~7平面截取标本并在上、下截面浇灌骨水泥平台,两端平行度≤1°。分为正常组(未置换假体前)和颈椎间盘置换组(置换假体后),每组均为6个标本。模拟人体正常颈椎受力状态,选择50,100和150N3个级别载荷,测试两组C4~5椎节在屈曲、伸展和侧屈状态下,椎体和关节突关节应变和应力。结果:两组各6个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颈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变化:正常颈椎在载荷150N时,屈曲位C4微应变为1406±98,C5为860±60;随着载荷增加,C4应变增加较大。伸展位,C4微应变为2035±140,C5为1450±102;随着载荷增加,C4和C5应变均增大。侧屈位时,颈椎应变情况位于屈曲位和伸展位之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在各种体位及载荷下均较正常颈椎的应变略小(P>0.05)。②两组颈椎椎体与小关节的应力:正常颈椎应力前屈时C4为(1.97±0.14)MPa,C5小于C4为(1.20±0.09)MPa,C4-5关节突关节为(1.54±0.11)MPa。伸展位时,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增加[(2.85±0.20),(2.03±0.14),(2.18±0.17)MPa]。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后,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值较正常组略减小(P>0.05)。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后屈曲、伸展和侧屈体位时应力变化规律与正常组一致。结论:颈椎间盘假体植入椎间隙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以及应力分布具有类似正常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说明该设计具有显著的椎节稳定性,并且在生理载荷下保留椎节活动度以及不同运动状态下正常应力分布的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是颈椎生理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缺少对颈椎生理载荷下关节突间接触压力的直接测量研究.目的:通过测量颈椎三维运动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关节突对颈椎应力分布和运动协调的作用.方法:6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C7)作为测试对象,将预制的压敏片置于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关节内.标本先给予75 N跟随载荷,再以持续加载模式加载力偶.屈伸和侧弯最大2.0 N·m载荷,轴向旋转最大4.0 N·m载荷,测量零力偶和最大力偶时的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结果与结论:零载荷时,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分别承受75 N跟随载荷的20.6%,20.0%,21.3%.在运动加载后,完整颈椎在后伸、左侧弯和右旋时均表现为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明显增大(P<0.05);但前屈、右侧弯和左旋时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无明显改变.3个节段在各运动方向关节间压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主要取决于关节突的角度和加载方向.颈椎关节突在传递分散颈椎应力和协调三维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2007-05/2008-07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6~58岁,病程8~24个月:病变节段:均为单节段,C4-55例,C5-6 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置换后3个月行JOA评分,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置入后的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显示置换过程中和置换后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平均置换时间135 min.8例患者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13个月,所有患者置换后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由置换前平均8.9分(6~12分)增加到置换后第3个月平均15.2分(12~17分).置换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3°(4.3°~6.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4°(2.8°~4.3°)和3.5°(2.9~4.3°).假体无偏移或下沉.末次随访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或颈椎牛理曲度的改变.提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压敏片技术,测量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术后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变化,探讨颈椎后路手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生物力学发病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10具颈椎标本取自非颈椎外伤意外死亡的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截取C1~T1节段,行后路C4全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压敏片置于关节突关节内,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C4,5量零载荷和2N·m载荷下,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过程中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变化。结果:颈椎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值为中间大于两边,C3,,C5,大于C2,和C6,。在中立位时对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不大;4637左/右侧弯时的压力将会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左/右旋转和后伸运动时,各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后伸位增加最为明显,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后伸位时关节突关节承受较大的负荷,脊柱内固定术后,压力值的大小依次为C3,>C5,>C2,>C6,,反映出后路手术后固定节段上位的压力变化大于下4637位节段。结论: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明显增加,可诱发邻近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从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取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手段,评价颈椎间盘假体植入后颈椎应力分布及力学性能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05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进行。采集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标本(家属自愿捐助)。颈椎间盘假体采用医用不锈钢和医用聚乙烯材料制作,高度为5mm,深度为14mm。屈伸活。动度为8&;#176;,左右侧弯10&;#176;。实验标本在C3-7平面截取标本并在上、下截面浇灌骨水泥平台,两端平行度≤1&;#176;。分为正常组(未置换假体前)和颈椎间盘置换组(置换假体后),每组均为6个标本。模拟人体正常颈椎受力状态。选择50,100和150N3个级别载荷,测试两组C4-5椎节在屈曲、伸展和侧屈状态下,椎体和关节突关节应变和应力。结果:两组各6个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颈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变化:正常颈椎在载荷150N时,屈曲位C4微应变为1406&;#177;98,C,为860&;#177;60;随着载荷增加,C4应变增加较大。伸展位,C4微应变为2035&;#177;140,C5为1450&;#177;102;随着载荷增加,C4和C5应变均增大。侧屈位时,颈椎应变情况位于屈曲位和伸展位之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在各种体位及载荷下均较正常颈椎的应变略小(P〉0.05)。②两组颈椎椎体与小关节的应力:正常颈椎应力前屈时C4为(1.97&;#177;0.14)MPa,C5小于C4为(1.20&;#177;0.09)MPa,C4-5关节突关节为(1.54&;#177;0.11)MPa。伸展位时,C4,C5和C4-5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增加[(2.85&;#177;0.20),(2.03&;#177;0.14),(2.18&;#177;0.17)MPa]。颈椎问盘假体置换后,C4,C5和C4-5节突关节的应力值较正常组略减小(P〉0.05)。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后屈曲、伸展和侧屈体位时应力变化规律与正常组一致。结论:颈椎间盘假体植入椎间隙后,椎体和小关节的载荷-应变以及应力分布具有类似正常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说明该设计具有显著的椎节稳定性。并且在生理载荷下保留椎节活动度以及不同运动状态下正常应力分布的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载荷对C4~5椎间孔孔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1/2006-05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成人新鲜尸体颈椎标本10具(自愿捐献或家属同意),节段包括C3~T1,剔除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结构的完整。分别测量椎间盘完整、椎间盘髓核摘除、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钢板植骨内固定4种状态下,加压速度为5mm/min时,25,50,75,100,125和150N的分级轴向载荷加载于标本时C4~5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以及椎间孔面积的变化。结果:①轴向加载25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完整椎间盘、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钢板植骨内固定标本[(57.26±17.65),(65.81±16.83),(75.37±17.75),(66.21±16.50)mm2,P<0.05];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标本大于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标本(P<0.05)。②轴向加载50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7.13±17.64),(65.72±16.85),(75.35±17.75),(66.11±16.46)mm2,P<0.05];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标本大于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标本(P<0.05)。③轴向加载75N时,上下径: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5.26±17.66),(64.80±16.85),(73.32±17.74),(65.21±16.48)mm2,P<0.05];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标本大于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标本(P<0.05)。④轴向加载100N时,上下径: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3.22±17.66),(63.81±16.83),(71.35±17.76),(65.27±16.46)mm2,P<0.05]。⑤轴向加载125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1.25±17.64),(62.82±16.83),(69.25±17.74),(65.25±16.43)mm2,P<0.05]。⑥椎间孔面积:轴向加载150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49.16±17.65),(61.84±16.86),(67.15±17.73),(65.24±16.42)mm2,P<0.05]结论:颈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4~5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后下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腰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共同维持腰椎的稳定,任何一个部分的退行性变都将引起另两部分的退变.观察SB Charite人工腰椎间盘假体置换对相邻下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影响,以提供人工椎间盘临床应用的生物力学参数.方法:实验于2003-03在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力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10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2~5椎体及其椎间盘,死者均为急性脑死亡的健康青壮年.肉眼及X射线观察以排除标本无畸形、退行性变及结构性破坏.剔除椎旁肌肉及其筋膜组织,保留所有的韧带、椎间盘及关节囊并维持其完整性.②实验方法及评估:将Ω状微型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置入L4/5关节突关节,分别测量L3/4椎间盘完整和人工椎间盘置换两种状态下轴向(400~2 000 N)、后伸、对侧弯和同侧弯(2~10 N·m)载荷4种工况时L4/5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结果:纳入成人尸体腰椎标本共10具,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标本无破坏和脱落.轴向、后伸、同侧弯及对侧弯加载条件下,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盘完整组比较,下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结论:①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后相邻下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正常时无明显改变.②人工椎间盘置换在重建腰椎生物力学性能的同时不会引起相邻下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病患者颈伸肌张力的变化,对力敏化腧穴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力敏化腧穴推拿)和对照组(普通腧穴推拿组),以颈伸肌张力作为观察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0次后观察颈伸肌张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伸肌张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颈伸肌张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力敏化腧穴推拿对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伸肌张力有显著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效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