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根据骨盆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1例Tile B型骨折经前入路,将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髂骨骨折经髂窝入路将之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34例Tile C型骨折的前环损伤均采用与Tile B型骨盆骨折相同的方法处理,后环损伤的固定方法:17例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之中,复位后在透视引导下从后方经皮骶髂螺钉固定11例,经髂骨的螺栓固定4例,经后路在双侧髂骨后嵴之间用张力带钢板固定2例;9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之中,经皮骶髂螺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3例;8例合并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结果 通过对术后骨盆X线测量骨折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根据Matta评分标准:小于4 mm为优,占86.1%(56例);4~10 mm为良,占7.7%(5例);10~20 mm为可,占6.2%(4例);大于20 mm为差(0例)。本组骨盆X线测量结果总优良率为93.8%。 结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盆的解剖形态特点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前路钢板固定技术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6年8月收治20例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5岁,按照Tile分型,B型11例,C型9例;骨盆前环损伤类型,单侧耻骨支损伤11例,双侧耻骨支损伤9例;后环损伤类型,骶骨骨折6例,骶髂关节分离8例。骨盆前环骨折采用前路微创双切口髂腰肌下入路钢板固定,合并后环骨折的患者采用骶髂螺钉或钢板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应用Matta标准和Majeed评分系统对骨盆复位和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6个月,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前环骨折平均手术时间1h,出血215 m L,没有出现切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的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在11周~14.5周,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优17例,良2例,一般1例。术后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15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90%。1例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术前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术后骶丛神经没有完全恢复,遗留感觉部分障碍和跛行步态。结论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髂腰肌下通道入路钢板治疗,重建骨盆前环,具有创伤小,不需显露股神经和血管等结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满意和手术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均得到10~32个月,平均12.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评定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9%.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适用于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水平.方法 对65例复杂髋臼骨折、臼顶部骨折14例,臼前壁或前柱骨折,或前壁前柱均骨折18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或后壁后柱均骨折20例,臼中央骨折、股骨头半脱位或中央脱位6例,臼内有游离骨块,来源于股骨头或髋臼2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颈或骨盆骨折5例.用后方入路41髋、前方入路17髋、延长髂股切口2髋和前后联合入路5髋.进行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长轴固定.结果 术后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51髋,满意12髋,不满意2髋.按关节功能(Aubigen6分法)评定,获随访41例,平均时间14.2个月,优30髋,良6髋,可3髋,差2髋,优良率87.8%.结论 争取早期手术,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直视下行解剖复位和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提高复杂髋臼骨折疗效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30例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6例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骨盆后环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9例在CT引导经皮置人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30例随访2—3年,14例手术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9例cT引导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骨盆外形恢复好,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5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3例沿髂嵴切口不适;16例保守治疗患者全部骨盆畸形愈合,10例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治疗。CT引导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操作简单、费时短、出血少、损伤轻、牢靠,是骶髂关节骨折固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疗时间为伤后87-165 d,平均116.7 d。9例患者骨盆旋转畸形均大于30°。治疗前行走时持续性疼痛5例,严重疼痛不能行走2例,轻度间歇疼痛2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患侧短缩平均2.25 cm。治疗操作均在球囊导管临时完全阻断髂总动脉下进行,采用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骨盆后环畸形的处理包括髂骨截骨5例,骶骨外缘(1.5 cm内)截骨1例,骶髂关节切开翻转融合3例。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20.6周。治疗后均未发生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根据Mears DC报道治疗后评估标准,解剖复位6例(6/9,67%),满意复位3例(3/9,33%)。通过对9例患者随访发现,经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行骨盆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2年10月,对2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螺钉进行复位和内固定,20例通过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其中9例加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另2例采用延长S—P入路。术后早期功能锻练。结果平均随诊时间为16个月(6—60个月),骨盆骨折均获复位。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解剖和复位满意20例,不满意2例。用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结果,优良16例,一般4例,差2例。一例发生异位骨化,无一例感染及不愈合。结论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移位髋臼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髋臼、骨盆环的稳定性,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头臼关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类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对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病人,根据Tile分类选择手术及内固定方式:B型20例,C型17例,分别采取前方钢板螺钉固定和后方螺钉固定。结果 37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2.5个月,全部恢复行走功能,外形良好,X线平片显示: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根据Matte评定标准,优30例,良7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理的手术及内固定方式,可有效地防止畸形发生,并减少卧床时间,利于功能锻炼,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和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例资料,共26例(27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9 ~ 76岁,平均53.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5例,摔伤3例,坠落伤8例。除1例为双侧损伤外,其余均为单侧损伤,右侧损伤10髋,左侧17髋。骨折分型均属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 V型,手术行牵引床预先复位,维持后有限切开钛缆预环扎复位,再行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 ~ 42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 ~ 25周,平均16.9周。未见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再次骨折等并发症。根据患者髋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等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优18髋,良7髋,中2髋,优良率92.6%。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失败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双柱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7月收治复杂髋臼双柱骨折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6~55岁,平均40.6±11.9岁。高位双柱骨折16例,低位双柱骨折12例,双柱骨折累及骶髂关节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2天,平均7.2±3.1天。术中全部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除1例死亡外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3.3个月。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后功能优13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经前后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