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节性胃炎被临床内镜医生描述为内镜下胃窦部表现为弥漫性、均匀的、大小一致的小结节或者颗粒样改变的慢性胃炎性疾病,可累及胃体乃至全胃;可合并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幽门螺杆菌往往阳性,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的形成以及淋巴细胞的浸润;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杀菌治疗效果好,预后尚可;与萎缩性胃炎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节性胃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节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 对77例结节性胃炎病例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统计感染率;检出的7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复查内镜,比较两组间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的改善情况;然后对照组再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3个月后再复查内镜,比较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的改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节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上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变化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节性胃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是结节性胃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结节性胃炎效果显著.应用于结节性胃炎的治疗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史凡 《临床荟萃》2007,22(14):1012-1013
疣状胃炎是一种内镜下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在慢性胃炎悉尼分类中被称为隆起糜烂性胃炎[1],而充血渗出性胃炎在内镜下呈斑点状充血。选择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对疣状胃炎与充血渗出性胃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关系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胃镜下诊断疣状胃炎232例,男163例,女69例,男女之比2.36∶1,年龄21~75岁,平均(52.16±13.12)岁。疣状胃炎、充血渗出性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疣状胃炎是一种特征性胃炎,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其他胃病,其形态学特点为胃黏膜上有脐状隆起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汤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研究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介质水平(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炎症介质水平明显下降,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提高,有助于改善病情,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结节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方法从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诊断为结节性胃炎的10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胃窦黏膜菌株培养后,进行耐药试验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程度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概率。结果 100例患儿胃镜下检查结果为:56例单纯结节性胃炎,23例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1例结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7例患儿尿素酶试验为阳性,3例阴性;胃黏膜培养结果显示,有55例患儿为阳性;5~6岁患儿有1例感染,7~12岁患儿有18例感染,12~16岁患儿有36例感染,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154,P>0.05);100例结节性胃炎患儿中有82例(82%)为中-重度炎症,有47例(57.3%)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非中-重度炎症患儿有18例(18%),其中有8例(44.4%)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5);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最高(27株,49.1%),其次是克拉霉素(19株,34.5%),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12株,21.8%)位列第三,耐药性最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且其药物的敏感度与阿莫西林相同(51株,92.7%),位列敏感度第一。结论 结节性胃炎患儿幽门杆菌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之一,和胃癌的发生亦相关。胃粘膜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是检查HP的一种简便、快速、较为准确、实用的方法。我院在近3年来,对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3996例进行胃粘膜活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以探讨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全部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本院胃镜室,从1995年2月至1998年7月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胃镜检查患者3996例,男3203例,女793例,男女之比40:1,年龄6~85岁,平均40.5岁,胃溃疡28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6例,浅表性胃炎1936例,萎缩性胃炎550例,反流性胃炎128例,糜烂性胃炎116例,出血性胃炎32例,残胃炎16例,食管炎56例,十二指肠炎81例,胃痛158例,食管癌71例,大致正常胃48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及活检组织病理染色检测Hp感染,采用间接固相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表达情况,并对胃镜活检标本行病理检查了解胃黏膜炎症情况.结果 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7.2%,慢性萎缩性胃炎为59.2%.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②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Hp密度及14C-UBT测定尿素酶活性均明显高于Hsp60抗体阴性者.③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严重程度和活动性均明显高于Hsp60抗体阴性者.结论 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sp60抗体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麦力强  朱逸明  王梦玲 《新医学》2004,35(7):410-411
目的 :总结 5 0 2例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情况。方法 :用纤维胃镜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涂片染色联合检测 5 0 2例胃部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结果 :5 0 2例胃部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 71 3%。其中各种疾病的检出率依次为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 84 9% (130 / 15 3)、慢性非活动性浅表性胃炎 6 3 8% (88/ 138)、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6 5 5 % (5 7/ 87)、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6 6 7% (34/ 5 1)、消化性溃疡 6 7 4 % (31/ 4 6 )、胃癌 6 6 7% (18/ 2 7) ,不同胃部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以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最高 (χ2 >6 6 3,P <0 0 1)。不同年龄、性别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6 ,P >0 0 5 ;χ2 =0 4 6 ,P >0 0 5 )。结论 :胃炎活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但是其确切的致病机理目前尚未明了。然而HP感染导致部分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在其致病中起一定作用。本文检测了HP感染者血清及胃粘膜内胃沙素(GAS)含量,以探讨HP感染在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的致病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患者与分组:(1)对照组:对例,为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18~63)岁。(2)HP阳性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平均年龄35.6(16~72)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  相似文献   

10.
黏附分子 1(ICAM 1)又称CD5 4。近年来 ,发现在血清中也存在ICAM 1,称为可溶性ICAM 1(sICAM 1)。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2 0 5例慢性胃病患者血清sICAM 1水平 ,旨在了解血清sICAM 1水平变化与胃黏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关系 ,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收集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病患者 2 0 5例 ,年龄 2 1~ 70岁 ,平均年龄 4 5岁。男 132例 ,女 73例 ,诊断均经olympus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5 4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0 9例 ,消化性溃疡 4 2例。每例胃…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检查时取活检行快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病理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萎缩程度,住院患者同时行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照组为78例无反流性食管炎的同期就诊患者。结果 78例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4例(31%),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为54例(68%),统计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12.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琪  姚秀平  陈益忠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72-1973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后对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随访100例5年前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对比分析5年前、现在、再次根除治疗1年后Hp感染及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变化。【结果]1100例患者中,5年来Hp持续阳性者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发生率增加,炎症及化生程度进行性加重,转阴者则减轻。再次根除Hp后,仍阳性患者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发生率及炎症、化生程度无明显变化,而继续转阴患者的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程度进一步降低。【结论】Hp持续感染可使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持续存在,且明显增加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根除Hp可使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程度明显减轻,甚至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低血红蛋白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有较低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1]。为此,作者对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是否有Hp感染而分为两组,对Hp感染者经正规根除Hp治疗,分别记录血红蛋白变化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经常规胃镜检查,严格按照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的推荐标准[2]诊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Hp检查结果分成2组,即Hp感染阳性组及Hp感染阴性组。其中Hp阳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35岁;Hp阴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应用富士能EVE W-8…  相似文献   

14.
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型与肠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HP相关性萎缩性胃性胃炎在肠化演化变中的主要路径和作用。方法:137例萎缩胃炎划分成A型、B型和AB型。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晏  李坤靖 《临床荟萃》2000,15(5):199-19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13例胃镜检查患者的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HP感染率不同,HP感染率在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这一模式中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说明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蒋志凌 《华西医学》2012,(10):1479-1482
目的探讨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34例,所有患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渍疡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2例。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消化性溃疡,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解剖结构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绝大多数并发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A和B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多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在A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8.0%,B级为8.4%,C+D级为0.O%。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多并发于消化性溃疡,提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为目前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之一。我们与雷尼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组做对照比较疗效。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21例患者临床上有上腹部闷胀、烧灼感或隐痛 ,治疗前行胃镜检查 ,分别从胃窦、胃体、病灶部位活检取胃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 (HP) ,二者均为阳性 ,即判定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患者。其中男87例 ,女34例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41.5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5例 ,胃溃疡患者8例 ,十二指肠炎伴浅表性胃炎37例 ,浅表性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袁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直以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2003年6月~2005年6月笔者应用中西医药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