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早就有“甘美肥胖,易患消渴”的记载。《内经·奇病论》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由此可见,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早已认识。中医有“胖人多痰湿”之说。现代医学也证明,肥胖可以诱发糖尿病,过多地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易产生肥胖,而肥胖易导致胰岛素抵抗性而诱发非胰岛素依  相似文献   

2.
李欣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0):32-3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而消渴是以多饮、多食、消瘦,尿浊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早在《内经》,即有“消渴”之名的记载,并对其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如《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另外在《灵枢.五变》中记载有“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对本病的研究又有进展,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创立了证治方药,至今仍有较广泛的应用。唐代孔…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不断得到阐发补充。《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而为消渴.”《景岳全书》中说:“消渴病,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这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糖尿病是个富贵病,需要控制饮食.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消渴病的专篇论述,如“饮一斗、小便一斗”.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明确指出消渴病具有尿甜和体重减轻、消瘦的典型症状,并将消渴病按“上、中、下”三消论治.  相似文献   

5.
酸胜甘法治疗糖尿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来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病变的主要部位在肺、脾、肾,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清热、补肾、活血等为治则。根据《内经》五味与五行的理论治疗糖尿病可使用酸胜甘法。1应用酸胜甘法治疗本病的依据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密切.早在《内经》中即有深刻的认识。《素问·奇病论》指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是指出患消渴的病人大多喜食甜和油腻的食物.久则会酿成内热。以致胸腹满闷、脾运失常而发病。…  相似文献   

6.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治病因素,也分别作了论述,如《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为主次,把本症分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糖尿病除了正常的肌注和口服用药控制血糖尿糖的增高外,在饮食方面也有不可抵估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消渴是指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笔者认为,除药物治疗外,尤其应该注意饮食控制和情志调节。一、消渴病的饮食控制《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食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唐·孙思邈《千金方·消渴》中谈到了消渴与酒有关“三觞之后,制不由已,饮瞰无度……,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特别着重提出了饮食控制疗法。强调“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王焘说:“先候腹实,积饥乃食”即少食多餐。这些论述与现代  相似文献   

8.
浅谈糖尿病与肝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中医学属消渴病范畴[1],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生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说:“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了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千多年前古人已初步认识到“消渴”与情志不舒、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有密切关系,此后,虽历代医家也有关于肝与消渴方面的论述,然仍以“三消辨证”研究较多,基本以…  相似文献   

9.
顾友谊  邹勇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1):698-69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是以多饮多尿、消瘦 ,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我市名老中医田文主任医师认为脾气虚痰湿中阻为糖尿病的重要病机 ,以健脾温中化湿治疗收到很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的发病与过食、肥胖有直接关系。“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过食伤脾”。长期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厚味 ,致脾胃运化失职故而发病。《素问·奇病论》有脾瘅之论 ,“夫无味入口 ,藏于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此肥美之所发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即论及此意。胃主受纳…  相似文献   

10.
从脾论治消渴病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为现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其病因病机持点及临床表现,归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亦多有论及。今就诊治本病多从脾辨治作一初步探析。且从四群治的理论探源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云:“脾瘁……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病因病理机制中,古籍历有载录,在饮食失调方面,《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百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云:“消津仆击,…··用吸人…  相似文献   

11.
1从痰湿论治糖尿病的理论依据1·1古代医家对痰湿与消渴病的认识在痰湿致消渴方面,《素问·奇病论》指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金匮要略》中关于因湿致渴的阐述说:“湿家,其人当头汗出……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其人消渴。”《景岳全书·杂症谟三焦干渴》曰:“消渴病……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人少有也。”1·2近现代医家对痰湿与糖尿病的认识史宇广等[1]介绍查玉明先生的经验,认为三消辨证不能适应…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医籍中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曰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又谓“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中医认为 ,本病的基本病理是气阴亏虚为本 ,燥热内盛为标 ,故清热生津 ,益气养阴为其基本治则。消渴的发病过程 ,常以阴虚燥热开始 ,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损及元气津血 ,久则由阴损阳 ,发展为阴阳两虚 ,或以阳虚为主之重证 ,肾虚越来越突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 ,人参、黄芪、枸杞、黄精、麦门冬、石斛、葛根、天花…  相似文献   

13.
应用仲景方药治疗消渴的脏腑辨证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滥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虽然对消渴的症状未曾说明,但已概括了消渴的病因病机。《灵枢·五变篇》又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除“消渴”、“消瘅”之外,还有如“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名  相似文献   

14.
“脾气下脱”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之因,正如《内经·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隋·甄立言在其《古今录验方》中更给消渴病下了定议,“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三消论》中明确提出消渴病之病机是:“小水不臭  相似文献   

15.
古力 《四川中医》1999,17(11):26-26
糖尿病届中医消渴病范畴,对该病早有论述:《黄帝内经》云:“五藏柔弱者,善病消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消渴病的病因与体质柔弱嗜食肥甘有关。《金匾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九主之”。对消渴拟出治疗之方。唐代王杰《外台秘要》云:“消渴者……肾虚所至,小便至甜。”以后历代亦有发展,方药繁多,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学习先贤,结合临床,认为治疗该病重在把握疾病标和本,放采用了益气滋阴清热之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举二例报…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主证 ,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房劳伤肾 ,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其中过食肥甘和醇酒炙 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如《素问·奇病论》谓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因此糖尿病人的饮食调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饮食调护要求 :控制饮食 ,适量进食米类 ,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笔者查阅大量国外最新研究报道 ,一改传统习惯 ,提出糖尿病饮食调护的新看法 :在限定的总热卡范围内 ,倾向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纤维…  相似文献   

17.
颜正华教授为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他尤擅长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诊治[1].笔者依据多年来跟随颜教授应诊之体会,对其诊疗消渴之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1治验简介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消渴病始载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奇病论》[2]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消渴的病机为内热消烁,胃阴不足.《景岳全书》[3]云:"消渴病,其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颜教授认为,消渴病变主要在肺胃肾.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辨治规律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近年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手段的结合,使消渴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笔者揣度前辈之旨,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导师的经验,就糖尿病临床辨治规律略陈己见,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 1 病出多因,郁滞为本,首责肝脾 消渴病是多因素所致的慢性渐进性病证。《内经》论:“消渴责之热,而发病有三:一曰过食肥甘,二曰情志失调,三曰脏腑柔弱。”《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以多尿、多饮、多食、疲乏等为主要表现,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古籍记载为"消渴",病机多以燥热偏盛,津液耗伤立论,治疗多从"三消"入手。然痰湿与消渴亦互为因果[1]。关于湿浊与消渴,《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过食肥甘,脾胃功能障碍为消渴的发病原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载"治之以兰,除陈气也"[2],指出治疗消渴病应涤甘肥、醒脾气、化湿浊。有研究表明,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  相似文献   

20.
杨辰华 《中医研究》2002,15(3):51-52
1 对“除陈气”的阐发“除陈气”思想肇源于《内经》。《素问·奇病论》云 :“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治之以兰 ,除陈气也。”王冰注 :“兰 ,谓兰草也……言兰除陈久甘肥不化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