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对6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系统内固定、钉棒系统内固定。通过了解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Cob角的矫正、椎管狭窄的改善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自制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平均20个月,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有效容积正常;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结论:通过对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分析,证实其为临床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常规"C"型臂监控下置钉,根据术前神经功能评价及影像学资料决定是否行椎板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个月.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85%以上,椎管内有效矢径、横径基本达到正常;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20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17例有明显改进.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等优点,能够达到后路充分减压,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32例患者均未发现脊柱不稳现象,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行34例AF系统内固定,28例钉棒系统内固定。通过了解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矫正、椎管狭窄的改善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自制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2年,平均20个月,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有效容积正常;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其中5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通过对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分析,证实其为临床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AF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应用AF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片。结果22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恢复至97%,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76%恢复至98.7%,Cobbg角由术前平均19.1°恢复至术后1.8°。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平均随诊20.1个月。结论AF钉内固定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震 《西部医学》2011,23(8):1500-1501
目的观察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狭窄合并双下肢全瘫或不全瘫患者进行经前路切开复位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探查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复查X片及CT均复位满意,椎管减压彻底;随访时间最长两年,最短八个月,植骨均已融合,无断钉松动等并发症,脊髓及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新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7例。结果47例平均随访32.6个月,术前Cobb′s角平均30°,术后平均9°。38例术后脊髓损伤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GSS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等诸多优点,可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3年,除2例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胸部损伤的效果.方法8例患者骨折范围T5~T9.按Hanley及Eskey分类骨折脱位1例,爆裂脱位7例.神经损伤Frankel评分A级4例,B级3例,C级1例.全部病例都合并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及血胸,经胸外科治疗病情平稳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其中5例同时行椎管侧前方减压.受伤距手术时间3~9d.结果全部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术后胸椎正侧位X线片示脊柱序列及椎体高度恢复良好,CT检查有2例椎管骨块占位10%,1例椎管占位50%.随访4个月~3a,平均15个月,骨折脱位纠正度未见明显丢失,无钉棒松动、断裂,神经损伤Frankel评分平均恢复1级.结论在积极处理胸部疾患后,新鲜胸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全部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结果,测量椎体压缩高度、后凸畸形和Cobb角,评估植骨融合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患者9个月内均获骨性融合,伤椎前缘高度从术前平均16.1 mm增加到术后平均31.7 mm(椎体正常高度为33.2 mm),术后矫正率为95.5%。结论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能达到较好的复位固定,椎管有效减压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行植骨融合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并结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87例。结果:52例获得随访,随访6~26个月,术后未发生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术后骨折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正确应用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后路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钉棒系统对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每例患者均行术前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常规C型臂X线机床旁监控下置钉,根据术前神经功能评价及影像学资料决定是否行椎板切除减压及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12个月。X线及CT扫描复查示骨折复位率90%以上,椎管无狭窄,平均骨愈合时间3个月。其中10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无改善,其余均有2~3级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且复位满意,减压充分,不失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压缩骨折应用后路钉棒系统间接复位或减压及术后脊髓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0年6月对新鲜胸腰椎爆裂、压缩骨折62例均行后路钉棒系统复位、椎管间接或直接减压及内固定.结果:61例患者随访8~24个月,1例失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平均35%和后缘93%恢复至术后的前缘92%和后缘98.3%,Cobb角由术前26°恢复至术后5°,术后随访除5例完全性截瘫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获得Frankel分级1~3级神经功能恢复,随访患者中无1例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损伤,2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但无椎体高度丢失和不适.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坚强,手术并发症少及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并截瘫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23.8°矫正到术后平均2.6°.椎体前、后高度由术前46%和70%恢复到术后的92%到97%,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能达到间接的椎管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脊髓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接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26例,所有患者术前行CT、X线检查,在C臂X线机辅助下行脊髓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伤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1个月行CT检测,所有伤椎解剖复位良好,伤椎高度及脊椎形态正常,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脊髓钉棒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应用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秦建中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08-1009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6例,其中SF内固定18例,AF内固定31例,GSS-Ⅱ内固定32例,RSS-Ⅱ内固定25例。结果 10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治疗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1个月。发生复位不良2例,螺丝松动3例,取除内固定后椎体高度部分丢失2例;其余99例均复位固定良好,总优良率93.4%。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报告68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CD棒内固定治疗的随访情况,平均随访17个月,结果显示CD棒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恢复椎管容积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说明CD棒是较好的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报告68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CD棒内固定治疗的随访情况,平均随访17个月,结果显示CD棒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恢复椎管容积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说明CD棒是较好的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