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情况,为完善卫生系统筹资战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1999年至2007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及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城乡卫生费用筹资额定比增长了200%;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幅度差异明显(城市为152.86%,农村为172.77%);居民医疗保健支出随人均收入变化而稳步增长,但健康消费总体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比城镇居民大,相对差距正逐步缩小.结论 应重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社会边际医疗保健支出倾向;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带动城乡居民医疗保健的合理消费;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提高全民健康投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997~2007年各省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与收入及医疗保健价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收入是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原因,医疗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较大,但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不明显。结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当前城镇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倾向,为完善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使用2001—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wre System,ELES)对比研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医疗保健消费倾向的具体影响。结果: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层次分化格局依旧存在,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倾向波动性强。结论:应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数字健康产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以促进我国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实证调研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健康支出的对比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选取统计年鉴及实证调研数据,利用卡方检验,对比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家庭情况与健康支出,分析城乡差异和健康贫困问题.结果: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城镇居民,但卫生需求高于城镇居民,个人医疗保健支出高于城镇居民.卫生资源在城乡分布不均、可及性不同成为制约健康水平提升的因素,甚至产生“健康贫困”的恶性循环.最后,从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和完善公共卫生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9-2007年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卫生费用筹资水平、结构及个人医疗保健支出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城乡卫生费用筹资总额所占百分比与人口比例逐年呈现“倒置”现象,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维持在城镇居民的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保持为农村居民的3-4倍,二者占人均卫生费用的比重均呈上涨趋势;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比重稳步增长(2007年趋于一致:5.07%),但健康消费总体绝对值水平仍很低,尤其是农村居民;2003年以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城乡相对差距正逐步缩小。基于以上研究提出:重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社会边际医疗保健支出倾向;明确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经济和监管责任,控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带动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合理消费;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提高全民健康投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应用于老年人医疗费用的研究,探究不同医疗支出水平对其影响因素的响应情况并提出建议,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库,使用R 4.0.4软件建立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个人年收入、性别、居住地城乡分布、自评健康状况及医疗保险是影响老年人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年龄增加使老年人医疗支出增加,尤其在低医疗支出的高龄老年人中,年龄增加的效应迅速变强;个人收入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影响效应呈现U型,即对低收入与高收入的老年人医疗支出影响较高,而对中等收入老人影响较低;不同性别老年人医疗支出差异较小,女性总体略高于男性;城市老年人医疗支出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且这种差异在低医疗支出和高医疗支出老年人群中更为明显;自评健康状况和参加医疗保险情况也是影响老年人医疗支出的重要因素。结论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在对老年人医疗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医疗支出水平对于影响因素有着不同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研究医疗费用支出的公平性问题,用基尼系数法对近年我国医疗费用支出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并对医疗费用支出结构与OECD国家进行比较。结果是医疗费用支出城乡和地区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扩大;个人现金支出相对水平高于OECD国家,但公共支出相对水平远低于OECD国家。我国应完善医疗费用财政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影响我国城乡死亡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推进公共卫生事业,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陕西省城镇居民现金卫生支出的致贫及灾难性影响;方法:利用入户调查数据,比较不同贫困线下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前后的贫困发生率、贫困差距等,分析城镇居民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支出差距及其集中指数。结果: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加深了城镇居民的贫困程度,贫困缺口为8.45亿元,对旧贫困人群影响比新贫困人群严重;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在不同经济水平家庭差别较大;有约5%的家庭受到致贫性卫生支出和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双重影响;结论:多种方式扶贫,逐步消除贫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住院补偿比,改善筹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及地区间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及差异性,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公平性,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00—2018年城乡医疗保健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数据,采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对我国城乡医疗保健支出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2010—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55%,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实际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00%。2000—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2006年出现最大值为0.1332,除2015—2017年外,其余年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集中指数呈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最大值为0.25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加,全国和各地区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差距较大。我国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存在不公平性,城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优于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公平性逐渐趋好。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测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对安徽省卫生总费用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5-1998年间安徽省卫生总费用快速增长,且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例逐年下降,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率快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增长率;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逐年上升,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长明显快于人均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建议控制过快增长的卫生总费用,降低居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完善卫生总费用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2.
Drawing on the 1998 China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data,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poverty impact of two smoking-related expenses: excessive medical spending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and direct spending on cigarettes. The excessive medical spending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is estimated using a regression model of medical expenditure with smoking status (current smoker, former smoker, never smoker) as part of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controlling for people's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poverty impact is measur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poverty head count, after smoking-related expenses are subtracted from income. We found that the excessive medical spending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may have caused the poverty rate to increase by 1.5% for the urban population and by 0.7% for the rural population. To a greater magnitude, the poverty headcou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reased by 6.4% and 1.9%,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direct household spending on cigarettes. Combined, the excessive medical spending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and consumption spending on cigarettes are estima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impoverishing 30.5 million urban residents and 23.7 million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Smoking related expenses pushed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low-income families into poverty in China. Therefore, reducing the smoking rate appears to be not only a public health strategy, but also a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筹资水平、结构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筹资来源法核算卫生总费用,卫生费用评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9-2011年,北京市卫生总费用从689.60亿元增长到977.26亿元,年均增长12.42%,人均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4.82%;城乡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纯收入)及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社会医疗保障经费年均增长19.36%,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增加5.44%.结论:医改三年政府对卫生投入力度加大,卫生筹资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医疗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医疗保障经费增长迅速;居民就医负担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就医负担差异明显.建议:扩大卫生筹资渠道,深入分析卫生筹资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基于时间序列的卫生筹资总额、结构变化等。方法: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结果:2000—2016年北京市卫生筹资总额从166.72亿元增长到2 048.99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3.00%,人均卫生总费用从1 222.65元增长到9 429.73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5.27%增长到7.98%,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差异较大。结论:北京市卫生总费用变化体现宏观政策变化,社会卫生支出高速增长,政府对卫生筹资贡献的影响力减弱,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总筹资比重下降,城乡居民就医负担有所缓解。建议:保证政府卫生投入的可持续性,规范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医疗,拓宽社会筹资渠道,控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  相似文献   

15.
Equity i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the Chinese experience.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es in equality of health and health care in China during its transition from a comman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Data from three national surveys in 1985, 1986, and 1993 are combined with complementary studies and analysis of major underlying economic and health care factors to compare changes in health status of urban and rural Chinese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a widening gap in health statu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correlated with increasing gaps in income 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These trends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health care financing and organization, including dramatic reduction of insurance cover for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relaxed public health. The Chinese experience demonstrates that health development does not automatically follow economic growth. China moves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with increasing inequality plaguing the health component of its social safety net syste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的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对于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的差异并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基于CHARLS数据2011、2013和2015年3次调查都包括的中老年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有序Logistic回归、混合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的进行分析。结果在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对于BADL评分影响的差异波动较小,而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BADL影响的差异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自评健康状况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自评健康状况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自评健康状况影响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结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发展完善的同时,居民的健康公平性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逐步整合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并适时推进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是从制度上缩小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健康效果差异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嘉定区12个镇(街道)3593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0%和64.4%。城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8%,农村居民为76.2%;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4.7%,农村居民为64.2%。城乡居民间有16项单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3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农村居民高于城区居民,其余13项均为城区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居民间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居民间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乡居民之间健康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