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连翘叶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连翘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法、硅胶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连翘叶水提取物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芦丁(1),连翘苷(2),(+)松脂素-β-D-葡萄糖苷(3),表松脂素-β-D-葡萄糖苷(4),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forsythenside F(6),(+)-1-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7),连翘酯苷I(8),连翘酯苷H(9),连翘酯苷A(10)。结论:化合物4~7,9为首次从连翘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大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萍  孙静芸  谢年庚  施荫玉 《中草药》1995,26(8):397-399
从大叶菜Selaginelladoederleinii中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化学反应、熔点和与文献对照等方法分别鉴定为大叶菜酸(doederleinicacid,Ⅰ),芹菜甙元(apigenin,Ⅱ),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硬脂酸(stearicacid,Ⅴ)。其中大叶菜酸为首次发现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白花泡桐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花泡桐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mimulone(Ⅰ)、洋芹素(Ⅱ)、木樨草素(Ⅲ)、2d,3p,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毗喃半乳糖苷(anserinoside,Ⅳ)、3d-羟基-熊果酸(Ⅴ)、熊果酸(Ⅵ)、胡萝卜苷(Ⅶ)、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白花泡桐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裂叶苣荬菜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从烈叶苣荬菜干燥全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得5个黄酮化合物,经化学性质和光谱特征分析分别签定为:金合欢素(acacctin,Ⅱ)、山柰素(kaempferol,Ⅲ)、柯伊利素(chrysoeriol,Ⅲ)、木犀草素(tuteolin,Ⅳ)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Ⅴ)。其中Ⅰ、ⅡⅢ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裂叶铁线莲木脂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裂叶铁线莲Clematis parvilob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裂叶铁线莲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0个木脂素类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松脂素-4,4′-O-二-β-D-吡喃葡萄糖苷(3),(-)丁香脂素(4),(+)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表丁香脂素(6),(+)麦奥迪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落叶松脂素-4,4′-O-二-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黄花杜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忠建  李国强 《中草药》1996,27(5):262-264
从黄花杜鹃Rhaododendronprzewalskii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熊果酸(Ⅰ),(+)-儿茶精(Ⅱ),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甙(Ⅲ),桦木甙(Ⅳ),桦木精醇(Ⅴ),木毒素-Ⅰ(Ⅵ),闹羊花毒素-Ⅲ(Ⅶ)和马醉木糖甙A(Ⅷ)。  相似文献   

7.
狭叶米口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友霞  陈立  王军宪 《中药材》2007,30(8):954-956
目的:研究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 Bg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5个已鉴定,分别为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ioc acid,I),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III),芹菜素(Apigenin,Ⅳ),D.果糖(D.Fructose,V1)。化合物V为甲基取代的黄烷二醇糖苷类,结构尚在鉴定。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狭叶米口袋植物中提取,其中化合物I和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叶萩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从一叶萩总碱部位中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NMR及MS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自一叶萩枝叶的总碱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β-ethoxy-14,15-dihvdroviroallosecurinine(1),一叶萩碱(securinine,2),二氢一叶萩碱(14,15-dihydrosecurinine,3),4-epiph),llanthine(4),securitinine(5),右旋别一叶萩碱(viroallosecurinine,6),一叶萩醇A(securinol A,7),secu’amamineA(8),ent-phyllanthidine(9),(+)-aquilegiohde(10)和(+)-menisdaurilide(11)。结论:1为新化合物,4,8,10和11为首次从一叶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苍术有效成分β-桉叶醇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与北苍术临床功效、主治基本吻合的有效成分β-桉叶醇,以便为中药材苍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 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及脾虚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观察了茅苍术的有效成分β-桉叶醇、茅术醇+β-桉叶醇混合物对小鼠肝肠推进功能及脾虚模型小鼠体征、体重、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 β-桉叶醇1次性口服给药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P<0.001),且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同时也可证明茅术醇+β-桉叶醇混合物在剂量与β-桉叶醇相同的条件下,其作用强度与单用β-桉叶醇无显著差别;β-桉叶醇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胃肠运动加快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P<0.001);β-桉叶醇可明显改善脾虚模型小鼠的体征,使脾虚模型小鼠的体重上升,显著抑制脾虚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P<0.01),使脾虚小鼠的胃肠运动趋于正常。结论 β-桉叶醇可以作为苍术健脾燥湿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茅术醇+β-桉叶醇的混合物也是苍术健脾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异叶南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中林  韦英杰  叶文才 《中成药》2003,25(3):228-229
目的:对异叶南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对异叶南星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用理化常数和光谱鉴定其结果。结果:从异叶南星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八酸单甘酯(glycerol monostearic acid,I),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葫萝卜甙(daucosterol,Ⅲ)、琥珀酸(succinic acid,Ⅳ)。结论:化合物I、Ⅳ为首次从异叶南星块茎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