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43例宫颈癌、47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56例宫颈炎和10例正常宫颈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16/18、HSV-Ⅱ和CMV感染情况。结果HSV-Ⅱ、HPV16/18和CMV的阳性率在宫颈癌和CIN组、CINⅢ级和CINⅠ~Ⅱ级组均有递减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期宫颈癌组HPV16/18阳性显著高于Ⅰ期宫颈癌组,高分化宫颈癌组HPV16/18和HSV-Ⅱ阳性高于中分化组,与临床分期及组织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V阳性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及组织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病毒感染拷贝数,HSV-Ⅱ和HPV16/18:宫颈癌〉CIN〉宫颈炎;CMV:宫颈癌〉CIN。宫颈癌中出现几种病毒混合感染,其中HPV16/18合并HSV-Ⅱ明显多于HPV16/18合并CMV者。结论HPV16/18、HSV-Ⅱ和CM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与病毒负荷量有关,可能是宫颈癌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 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方法 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对80例中原地区妇女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80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6例HPV阳性,阳性率为95.0%,其中HPV 16感染率最高为53.9%,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 16、52、58、33、18、31、56、68、59、39、45、35、51.低危型中HPV 11型感染率最高为10.5%,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 6、44、42、43.多重感染率为25.0%.正常对照组65例中有15例HPV 阳性(23.1%),HPV 16感染率最高为26.7%.宫颈癌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 16、52、58、33感染为主要型别,可能是中原地区妇女宫颈癌较易感染的型别.  相似文献   

3.
高危型HPV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PCR技术检测了44例宫颈癌患者和1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病变组织中高危型HPV(16,18,31,33)的感染率,发现44例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的阳性率高达91%(40/44),其中HPV16型感染率54.55%(24/44),HPV18型感染率18.2%(8/44),HPV31型感染率13.6%(6/44),HPV33型感染率4.55%(2/44);1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有2例感染HPV16型。结果提示HPV16型是宫颈癌发生最常见的基因型,其次为HPV18型和HPV31型,故对育龄妇女定期进行高危型HPV感染的普查,在早期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合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技术进行即定期普查,既能提高阳性率,又能对感染高危型HPV的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早期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4.
周剑波  谭洁  陈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2-2104
目的探讨宫颈癌、癌前病变、尖锐湿疣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2006年3月—2008年2月期间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皮肤科就诊的381例患者,在未接受任何检查及治疗,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病变标本HPV—DNA进行检测;用上述方法无法明确HPV型别的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和宫颈鳞癌的标本中,HPV的检测率均为100%,以HPV16型感染为主,但存在2种以上HPV型别感染,在子宫内膜癌中主要是HPV18,仍然存在HPV多种型别混合感染。196例女阴尖锐湿疣中,HPV阳性率96.4%,其中以HPV6(44.4%)和HPV11(28.6%)为主,少数患者是HPV16和(或)HPV18感染,也有少数为Z种以上甚至四重HPV感染。结论子宫及宫颈瘤变主要以高危型HPV16和HPV18为主,外阴生殖道的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和HPV11为主,但2者都可合并有多种型别的HPV混合感染,给临床治疗和患者机体病理生理改变造成一定的复杂性。对HPV感染型别进行早期鉴定和监测,对提高受感染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健康》2008,(4):7-7
众所周知。压力过大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最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压力过大的女性易患宫颈癌。宫颈癌是继乳腺癌之后第二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之一是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特别是HPV16亚型。这项研究显示,女性如果每天处于应激状态(压力过大),将大大减少机体对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能力。研究者解释说,有效的免疫反应能够清除病毒,使HPV感染消退。但有些妇女的免疫反应不能有效对抗病毒,这可能是因为应激会降低免疫系统活性,从而改变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自我感觉压力越大的妇女。HPV16型免疫反应受损的可能性越大,意味着面临的宫颈癌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以及其与生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9月1-30日在某院妇科就诊的673例女性生殖道疾病患者进行HPV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HPV与女性生殖道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673例患者中检出HPV阳性140例(20.80%);宫颈炎、宫颈病变、宫颈癌和其他炎症(包括外阴炎、阴道炎、盆腔炎和泌尿系感染)患者HPV检出率分别为23.32%(87例)、38.89%(14例)、61.11%(11例)和11.38%(28例)。140例HPV阳性患者(197例次)共检出13种HPV亚型(52、16、58、56、39、51、68、33、59、18、31、35、45型),其中HPV52型所占比率(18.78%)最高,其次是HPV16(16.75%)和HPV58型(11.67%)等;单一感染103例(73.57%),二重及多重感染37例(26.43%),HPV阳性的宫颈癌患者均为二重感染。结论该地区女性生殖道疾病患者HPV感染及型别分布有地区特异性。了解本地区HPV感染及型别分布,为探索及有效防治HPV相关疾病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HPV16和18型 (HPV16/18) 血清抗体在高危人群中的分布。 方法 召回952名参加2011年河南省新密市子宫颈癌筛查阳性妇女,于2012年采集子宫颈口脱落细胞检测HPV DNA,采用ELISA检测血清HPV16/18抗体。结果 952名妇女中230例 (24.2%) HPVDNA阳性,HPV16/18 病毒样颗粒 (VLP)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2%和6.5%,任意一种HPV16/18VLP 抗体阳性率为 26.8%。HPV16/18 抗体 GMT 分别为 79.1 YU(Yangshengtang Unit)/ml和125.0 YU/ml。HPV16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 不同病毒载量和不同子宫颈病变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PV18抗体阳性率与病毒载量相关 (P<0.01),且在不同病理等级中其滴度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合两年HPV DNA检测结果,HPV持续感染的妇女HPV16/18抗体阳性率高于HPV新发感染和无HPV感染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相对于无HPV感染妇女,HPV一过性感染者HPV16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PV16/18 抗体在调查的高危妇女中阳性率较高,且与年龄、 病毒载量、 子宫颈病变程度以及既往感染史有关,病毒载量高、 病变程度重或有既往感染史者更易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自然转归及持续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6—8月对2 000名新疆塔城地区哈萨克族妇女进行基线问卷调查及妇科常规检查,在第12个月(2019年7—8月)对基线调查HPV、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16)、液基细胞学(LBC)检测阳性者及10%的基线HPV阴性者进行HPV感染随访检测,在第24个月(2020年7—9月)对参与基线调查全部对象进行HPV感染随访检测。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中、高危型HPV感染者自然转归及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基线调查中HPV阳性291例(其中单一型别感染208例中,高危型HPV感染164例,中危型14例,低危型30例;83例多重感染者中,高危型HPV感染80例,中危型16例,低危型33例);193例基线中、高危型HPV阳性者完成第12个月随访筛查,其中92人(47.67%)持续感染,101人(52.33%)清除,12个月持续感染率排名前5位的HPV型别依次为HPV33、HPV35、HPV58、HPV18、HPV16;完全清除型别为HPV45、HPV73、HP...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女陛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50万妇女被诊断为宫颈癌,约有28.8万患者死亡。经研究可能导致宫颈癌的高风险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共有14种,其中HPV16型、18型是超过70%宫颈癌患者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10.
孙晋萍  樊庆泊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75-3176
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全世界妇女最常见的性病之一,人群中的检出率是0.6%~18%。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HPV在90%的宫颈癌中都能检测到,HPV感染是宫颈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HPV是双链DNA病毒,仅侵人皮肤及粘膜,大多数感染自限性,若感染持续存在,可出现相应的病变,即良性、癌前病变及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33(3):224-224
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50万妇女被诊断为宫颈癌,约有28.8万患者死亡。经研究可能导致宫颈癌的高风险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共有14种,其中HPV16型、18型是超过70%宫颈癌患者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阳性,但宫颈细胞学正常和宫颈癌患者HPV病毒谱。方法利用PCR基因扩增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8种HR-HPV DNA(包括HPV16、18、31、33、35、45、52、58等)并行细胞病理学检测。对1005例HR-HPV阳性但宫颈细胞学正常标本及16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宫颈癌标本进行HPV感染谱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细胞学组与宫颈癌组的HR-HPV型别分布除HPV35、45外,其余型别HPV16、18、31、33、52、58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5.147、110.288、9.261、4.496、30.155、46.559,均P<0.05);正常细胞学组中HPV多为单一感染,而宫颈癌组中多重HPV感染较为常见。单一感染均以HPV16最为常见,在正常细胞学组和宫颈癌组分别占34.9%和37.6%。双重感染在正常细胞学组以HPV16合并HPV52最为常见(占2.9%);而宫颈癌组则以HPV16合并HPV18最为常见(占20.8%)。结论正常细胞学组HPV感染谱与宫颈癌组中相同HPV型别分布的差异均有助于理解HPV致癌机理以及预防性HPV疫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分泌物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不同宫颈粘液标本137份,其中正常宫颈37例、宫颈炎53例、宫颈癌47例。结果:上述三种标本中,HPV-1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18.9%、43.4%和72.3%。宫颈癌标本中HPV-16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P<0.01),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中HPV-16检出率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洪艳  程正兰  汪俊丽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524-1526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马鞍山市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马鞍山市21~83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筛查信息登记表收集筛查对象基本信息及生育信息,进行非月经期的宫颈生物样本的采样,采用罗氏RocheCobas4800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进行高危型HPV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高危型HPV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危型HP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 935名参加筛查的妇女,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1 180例,感染率为9.12%,单纯HPV16型阳性154例,其中≤25岁、45~64岁年龄段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1)、流产次数(OR=1.301)、绝经(OR=1.232)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避孕套的避孕措施(OR=0.820)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马鞍山市21~83岁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单纯HPV16型阳性比例较高,建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仍需加大HPV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倡导适龄女性及时注射HPV疫苗,加强绝经后女性的健康管理,落实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器官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在已知的40个左右型别的性器官HPV中,大约16种型别(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69、73、82型等)与宫颈癌有关,也称为高危型(High—risk Types)HPV,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HPV16,其次是HPV18。未成为致宫颈癌原因的被称为低危型(Low—risk Types)HPV,HPV6和HPV11是致尖锐湿疣和青少年喉头乳头瘤的代表型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癌肿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检测200例宫颈癌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HPV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分布与癌肿类型的关系。结果:20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的阳性率为94.00%,其中宫颈鳞癌为95.86%,显著高于宫颈腺癌的80.00%,χ2=9.73,P<0.01;而HPV16、HPV18型和HPV双重感染在鳞、腺癌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00例宫颈癌组织中共检测到9种HPV基因型,分别为HPV16、18、45、33、58、59、73、31、56,HPV16检出率最高,达74.00%、其次是HPV18(16.00%);HPV双重感染24例,检出率达12.00%。结论:HPV在宫颈鳞癌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腺癌;HPV基因型分布与癌肿类型无关;宫颈癌的HPV基因型别多样,且均为高危型感染,以16、18型最常见,并存在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排名第2位的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妇女宫颈癌密切相关,预防性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并逐步开展应用.此文对HPV疫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1(CDK1)、三叶因子2(TFF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宫颈癌石蜡标本、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1)20例、CINⅡ-Ⅷ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进行CDK1、TFF2的检测,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DK1的阳性率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CDK1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TFF2的阳性率低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TFF2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有关(P〈0.05)。HPV16/18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均无关(P〉0.05)。CDK1和TFF2、HPV16/18的表达无相关(P〉0.05);TFF2与HPV16/18感染呈负相关(rs=-0.500,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DK1、TFF2表达的改变和HPV16/18感染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CA)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位,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1].现已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及始动因素,尤其是高危型的HPV感染,全球约有80%的宫颈癌与HPV16型或HPV18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浦江县农村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及分型情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107份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结果2107名妇女中,HPV阳性率20.65%;其中26~50岁占80.92%。在435份HPV阳性标本中,检出HPV基因型620人次,其中单一型感染296人,多重感染139人(基因型324人次)。高危型HPV感染率16.75%,居前5位的依次为HPV16、HPV52、HPV58、HPV18和HPV33。结论浦江县农村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