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既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基因表达,也是组织修复和纤维化反应中的中枢效应因子,在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通常以潜伏复合物的形式分泌并储存于细胞外基质(ECM)中,被激活后通过经典的Smad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非Smad通路发挥作用。在遗传性牙龈纤维瘤、药物性牙龈增生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等口腔软组织纤维化疾病中,TGF-β被激活且高表达,其在通过刺激Ⅰ型胶原增生、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同时抑制ECM降解,使ECM过度沉积进而导致纤维化。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TGF-β活化及信号传导功能,并对其在遗传性牙龈纤维瘤、药物性牙龈增生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口腔软组织纤维化疾病的机制研究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蔡伟程  李国贤 《医学综述》2005,11(9):785-786
各种慢性肾疾病,无论其原发病如何,其病变常逐渐进展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导致慢性肾衰竭,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调控网络并恶性循环,共同参与这一过程[1]。起始阶段可为肾组织局部炎症,随后出现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内皮素(endothelin,ET)是Yanagisawa等[2]于1988年从猪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它不仅能强有力地收缩血管,而且还是一种强大的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能促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蓄积及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肾疾病进展和肾…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其在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同时造成功能性肝细胞的相对减少,设法补充丢失的肝细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具有易采集且能体外大量扩增、可自我更新并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体积较小利于进入肝实质区、自体移植而无免疫排斥和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同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血塞通注射液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轶 《疑难病杂志》2004,3(5):287-288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造成肝脏损伤,部分引起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产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的重要病理表现,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寻找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和治疗方法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目前的紧迫问题。本研究通过血塞通注射液对慢性肝炎的治疗观察其抗纤维化的效应,从而为临床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各种损伤因素持续作用引起肝脏细胞凋亡导致炎症反应。肝星状细胞(HSCs)激活并转变为肌纤维纤维细胞,使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导致局部肝小叶瘢痕形成,引起肝实质和血管结构变化及结节再生等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特点,若不加以干预将进展为肝硬化。除肝细胞损伤因素外,使激活的HSCs减少或恢复至静止状态,导致过度沉积的ECM降解等是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肝炎病毒复制、调节脂质代谢;减少HSCs激活,升高抗炎、抗氧化水平;调节ECM转化平衡向降解方向转变,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肝纤维化过程进行干预治疗。目前,抗肝纤维化治疗仍以针对肝纤维化病因单一用药为主,未来可根据药物作用原理,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6.
王侃  严文华 《浙江实用医学》2004,9(3):208-210,216
由于多因素损伤器官实质细胞,使其发生坏死,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称为纤维化,如不及时控制,病变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7.
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一种微循环、血管解剖学和肝脏结构被损坏、并有纤维化再生、纤维结节改变的肝病.其实质上是由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诸如病毒、乙醇、化学毒物及自身免疫等引起,形成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细胞慢性损伤后的机体修复机制,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临床可表现为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弥漫性的纤维化形成大量的纤维条索,分割、包绕正常肝组织,导致纤维结节不断形成,使正常组织结构改建,形成肝硬化。肝纤维化是一种主动进展的、可逆的基质代谢失衡和肝脏结缔组织重构的过程。由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引起炎症而形成,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活化。纤维化反应是所有肝脏疾病末期并发症的基础,如  相似文献   

9.
王春彬 《肝博士》2006,(1):49-51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其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分布异常。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其可由肝脏中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不仅具有支架作用,而且可影响的增殖,分化等生物行为,  相似文献   

10.
肺纤维化疾病的形成和逆转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钟小宁 《中外医疗》2009,27(12):182-183
肺纤维化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结节病、尘肺、过敏性肺炎、药物和放射线导致的纤维化,以及与胶原血管病有关的致纤维化肺泡炎等病因各异,范围广泛的疾病谱。纤维化是以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细胞外基质沉积并伴有炎症和损伤所致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过去对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仅限于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疗效尚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其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对肺纤维化疾病的临床评估、诊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肾纤维化是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损伤等作用下,肾间质细胞及细胞间质增多,尤其是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基质降解受抑制而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导致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内血管硬化。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终共同通道。目前认为各种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正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基础,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之路.在各种病因引起肝脏损伤修复过程中,肝星形细胞(HSC)被一些可溶性递质和局部细胞外基质(ECM)的改变所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在肝内沉积,逐步形成肝纤维化.此时如能去除病因,增多的胶原纤维可被逐渐吸收,使肝脏结构恢复正常.如病变继续发展,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则成为肝硬化.近年来中医药抗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各种慢性损伤反复刺激而出现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纤维瘢痕大量形成的一种病理过程较长的肝脏疾病。肝纤维化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其在调节钙、磷代谢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成人缺乏维生素D可致骨质疏松,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致佝偻病。研究证实,维生素D不仅可调节钙、磷代谢,其在调节免疫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与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维生素D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肾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纤维化以过量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积聚、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为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改变和共同通路。肾纤维化产生的原因在于内外致病原引起的肾组织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失调。肾纤维化涉及炎症反应、肾脏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促/抑纤维化细胞因子失衡等多个环节。因此,主要通过抑制或阻断炎症、抗凋亡、抗氧化应激、调节肾组织局部免疫微环境等途径开发抗肾纤维化的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特别是相关药物新靶点及治疗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肝脏慢性炎症刺激的损伤后修复反应,其特点是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肝纤维化的发生通常是由慢性肝病引起,近年来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1]。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有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失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过度堆积;肝星状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骨,从超微结构观察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再生的变化,探讨小肠黏膜下层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优越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将成骨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培养2周。未复合细胞的单纯材料作为空白对照。将复合培养细胞与单纯材料分别植入无胸腺裸鼠皮下,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植入前和植入后4、8、12周成骨细胞、血管生成的变化过程。结果体外复合培养见细胞在材料上生长、分化、增殖良好,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置入体内后成骨良好,形成大量的血管;12周后材料被吸收,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单纯材料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结论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以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化形成,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樊尚珩  李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1):1838-1840+1837
肾纤维化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肾小球、肾小管、血管间质病理性改变,表现为肾脏微环境炎症反应、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等过程,最终肾脏结构、功能不可逆性受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导致患者死亡。Hippo信号通路对肾纤维化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研究者们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肾纤维化机制不断深入,使用中药活性成分调控Hippo信号通路影响肾纤维化的国内外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年来Hippo信号通路致肾纤维化的致病机制及中药干预Hippo通路对肾纤维化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为延缓肾纤维化进展并指导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组织工程骨,从超微结构观察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血管再生的变化,探讨小肠黏膜下层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将成骨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培养2周.未复合细胞的单纯材料作为空白对照.将复合培养细胞与单纯材料分别植入无胸腺裸鼠皮下,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植入前和植入后4、8、12周成骨细胞、血管生成的变化过程.结果 体外复合培养见细胞在材料上生长、分化、增殖良好,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置入体内后成骨良好,形成大量的血管;12周后材料被吸收,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单纯材料中央部位有大量小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周围多为成纤维细胞,无成骨细胞.结论 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以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支架材料,有利于骨的再生和血管化形成,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肺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和肺部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卫国  刘久山 《医学综述》2002,8(3):147-148
肺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与肺纤维化关系最为密切。肺纤维化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致病因素首先造成肺组织损伤 ,在此后的修复过程中 ,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过度沉积 ,最后形成肺纤维化。此病理过程导致肺组织重建 ,使肺结构破坏 ,换气面积减少 ,肺泡膜增厚 ,最终发生呼吸衰竭。细胞外基质与感染及肿瘤也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细胞外基质对于认识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 ,从而对诊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肺内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主要有四种 ,它们是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及粘连糖蛋白。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为纤维状结构。蛋白多糖及粘连糖蛋白为无定型物…  相似文献   

20.
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降解和循环过程,是维持细胞器和细胞蛋白质合成、降解和再循环之间稳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自噬是一种细胞保护机制,其功能障碍涉及许多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但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肺纤维化早期以反复微损伤导致纤维化环境,后期因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肺结构及功能破坏,从而发展为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在肺纤维化中,自噬不足可导致成纤维细胞活化、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这对于肺纤维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深入探讨自噬在肺纤维化中的发生发展机制,可为肺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