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导致的心理应激和焦虑紧张情绪,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中,单纯药物治疗,不能完全缓解心理应激引起的心理障碍,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和进行心理干预才是综合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武汉大学医院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药物治疗的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治疗有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83),治疗无效的纳入对照组(n=53),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平均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52.57±11.54和33.80±5.90;U=9.25,P<0.01);而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36.68±8.76和55.68±23.36;U=5.60,P<0.01),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心理测评时焦虑情绪多较高,其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也较高,而相应的社会支持分值较低。经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社会支持总分、焦虑自评量表等4个因子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鉴别作用,归类正确率为78.69%。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注重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影响因素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放松训练家庭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王春梅 《现代护理》1999,5(4):56-57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其中不良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均可通过神经系统在高血压发病中起主导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工作中逐渐引起重视。近两年来,我院对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加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对降低血压和稳定情绪获得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对象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197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放松训练+心理支持。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  相似文献   

4.
心理因素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武汉大学医院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药物治疗的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治疗有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83),治疗无效的纳入对照组(n=53),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平均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52.57&;#177;11.54和33.80&;#177;5.90;U=9.25,P&;lt;0.01);而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36.68&;#177;8.76和55.68&;#177;23.36;U=5.60,P&;lt;0.01),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心理测评时焦虑情绪多较高,其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也较高,而相应的社会支持分值较低。经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社会支持总分、焦虑自评量表等4个因子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鉴别作用,归类正确率为78.69%。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注重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影响因素的调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和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的特征。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1例为对照组,均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测试。结果:急诊患者遭遇生活事件频度、正性事件频度、负性事件频度、遭遇事件紧张总值、正性事件紧张值、负性事件紧张值均明显高于门诊组患者(P<0.05,P<0.01)。急诊组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症状均分都明显高于门诊组。急诊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组患者(P<0.05,P<0.01)。结论:急诊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前遭遇生活事件频度高、强度大,并有较明显的精神异常,进行治疗时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心理护理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循环系统的心身疾病。一般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心理矛盾、焦虑、应激。以及愤怒等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而这些发病因素很难以药物治疗来解决。为此,我们于1985年10月开始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施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改变患者的心理因素入手,配合某些简单的非药物辅助方法进行治疗,取得初步的临床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及采取不同应对方式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对在我科住院的 13 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应对方式的测量 ;并将采取积极因素和消极两种应对方式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进行测评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 1) 13 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对生活事件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明显高于积极应对方式人数 ;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患者的年龄长于积极应对的患者 ;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 2 )SCL 90总分及因子分比较 :对生活事件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总分高于积极应对方式组 ,两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其中 10个因子中有 9个因子消极应对组与积极应对组相比相差非常显著 (特别是忧郁、焦虑和阳性项目数两组有极显著的差异P <0 0 0 1) ,而有精神病性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 1)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对生活事件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且原发性青光眼病随年龄增长人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人数越多 ,反之 ,年龄偏小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多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待突发的生活事件。 ( 2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对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多寻求自已安慰自己、逃避、克制自己的情感或通过其他活动来解脱。 ( 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促进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七星社区1016例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经SCL-90测评,发现本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9个因子均值显著高于常模.结论 情绪应激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起着重要作用,做好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促进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七星社区1016例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经SCL-90测评。发现本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9个因子均值显著高于常模。结论情绪应激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起着重要作用,做好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引起围术期应激性高血压发生的因素.方法 选取777例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压80例,占10.3%.其中有54例在术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占总发生率的67.5%.不同麻醉方法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各个时期发生应激性高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其中在术中(主要是切皮和拔管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与其他阶段相比诱导期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占总发生率的6.25%;切皮和拔管时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生率较接近.胸外科的发生率最高,普外科次之,妇科和骨科的发生率较低.对围术期应激性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围术期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在术前是否患有原发性的高血压和其所施行的手术类型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高血压与患者在术前是否患有原发性的高血压,及所施手术类型有关,需对此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运用心理应激法检测应激前后 3 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2 5例正常人群的血压、心率、血浆儿茶酚胺的反应情况 结果 心理应激前后两组测试人群的心率、血压和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高血压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 (P<0 .0 5 ) 结论 心理应激状态下 ,交感神经兴奋 ,去甲肾上腺素和血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性健康管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血压变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健康管理将临床护理延伸到院外,确保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延续开展,能循序渐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压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多源性的,不仅与生物学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资料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儿童时期。近年来对儿童高血压的研究已日益重视,大量资料表明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人格、情绪、心理应激、生活方式、不良行为等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联系。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及高血压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儿童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护理等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分析及干预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外界心理干预对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和132例老年患者交谈、询问,向家属询问及护士观察分析三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自身情绪及外界不良心理影响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医护人员的良好心理护理对治疗有利。结论了解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心身疾病,因患者发病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产生情绪应激是导致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文献报道:不良生活事件可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愤怒、激动等心理反应和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当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睡眠障碍、精神刺激等诱因作用下易突然发病,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周后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59/60)与81.7%(49/60,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患者依从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疗效。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涉及心理学领域,包括A型行为、生活事件、情绪状态社会支持等方面,这些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及病情的转归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基于此原理,我们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上,采用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的心理干预来指导和影响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33例镇静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每日唤醒期间的安全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每日唤醒前正确评估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护理和病情监测,防止意外拔管、人机对抗、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生.本组患者在唤醒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总结原发性高血压管理经验,探索出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将在该就诊的5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慢性病随访管理组、对照组,随访管理组采用专科医师治疗联合社区医务人员监测护理,对照组沿用以往专科医师治疗结合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经过12个月的治疗周期,对比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情况及重要脏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慢性病随访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稳定情况、心脑等重要器官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有效地提高其控制率和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