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间歇期血脂水平。方法:129例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造影阴性组(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对各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测定。结果:单支病变组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双支血管病组TC、LDL-C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三支病变组TC、TG、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HDL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他汀类药物治疗间歇期,血脂水平与冠脉病变仍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要重视连续、长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改变以及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住院病历资料的方式,研究206例曾住院治疗的AMI患者(AMI组)和240例未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部分血生化指标以及病史;并对部分AMI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结果(1)AMI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在两组之间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部分患者经他汀类药物治疗1 a后,除HDL-C增高外,TG、TC、LDL-C均为随治疗时间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CHD未发生AMI时低;心梗急性期开始坚持运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血脂指标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71例CHD患者及50例对照组,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CH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患者血清TBIL、DBIL、IBI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UA、TC、TG、LDL—C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UA、TC、TG、LDL—C明显增加(P〈0.05);HDL—C明显降低(P〈0.01);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清TBIL均低于单支亚组(P〈0.05),而多支组血清TBIL低于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UA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老年期组TC、TG和LDL-C水平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老年期变化更为明显,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追踪观察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冠心病强化降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观察组及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水平、血小板活性及纤溶活性、治疗安全性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优化血小板及纤溶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周英  赵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3):21-2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痛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80倒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病、肝肾疾病、甲状腺病、恶性肿瘤及近期感染性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倒。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脂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20mg,每晚顿服,连用12周。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及治疗后1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CRP、血脂及肝肾功能、心肌酶。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治疗组CRP、TC、LDC-C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能明显降低血清CRP、TC、TG、LDL-C水平,积极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是防治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 〔Lp(a)〕水平与稳定性冠心病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Lp(a)水平及血脂指标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4月-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就诊,经临床确诊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144例为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9例为稳定性冠心病组,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本社区中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且未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体检健康者136例为对照组,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规则治疗1年,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年和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时及1年后检测血清 Lp(a)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3组间性别、年龄、腰臀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脂异常组和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组,TC、L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P<0.05);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1年后Lp(a)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与稳定性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Lp(a)、LDL-C水平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TC、HDL-C、TG水平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Lp(a)、TC、LDL-C、T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TC、LDL-C水平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Lp(a)水平与TC、LDL-C、HDL-C、TG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对照组、血脂异常组、稳定性冠心病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Lp(a)水平变化与TC、LDL-C、HDL-C、TG水平变化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0.300)。结论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高于血脂异常患者和体检健康者,Lp(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Lp(a)与其他血脂指标无相关性;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Lp(a)水平未明显下降,他汀类药物对Lp(a)水平无明确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2例,冠心病(CHD)患者6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对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病变积分及TC、TG、LDL-C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TB及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血清TB、IB、D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积分、病变程度及LDL-C呈负相关,与TG、TC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及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和血脂(TC、TG、LDL、HDL-C)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冠心病患者94例,根据冠脉CTA检查结果,分为冠脉单支病变组45例、多支病变组49例、健康对照组62例,检测各组UA和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UA、血脂TC、TG、L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 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并且多支病变组血清UA和血脂亦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HDL-C高于多支病变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UA和血脂水平上升,其上升幅度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B(apoA1、apoB)及相关脂类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8例,其中无冠心病组(对照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单支病变76例,双支或多支病变74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生化全套。结果:3组间apo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apoB/apoA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甘油三酯(T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B和apoB/apoA1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价值大于TC和LDL-C。结论:apoB、apoB/apoA1的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调脂治疗问歇期,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172例胸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对照组(31例);单支血管病变组(68例);双支血管病变组(53例);三支血管病变组(20例)。再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分为男性〉60岁组(老年男性组52例);男性≤60岁组(38例);女性〉60岁组(老年女性组36例);女性≤60岁组(15例)。分别将各组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达标值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三支血管病变组、老年女性组胆同醇(TC)水平、LDL—C水平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双支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DL—c水平未达标。③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女性组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脂异常仍然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必需注意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血脂水平及其比值与早发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282例因胸闷和(或)胸痛入院的疑似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70例和冠脉造影正常组112例,检测患者常规血脂指标及计算对应血脂比值TG/HDL、TC/HDL、LDL/HDL、apoB/apoA,比较2组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比值等冠心病风险因素,同时观察血脂对早发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比例高于正常组(χ2=8.848,P=0.003),同时血清apoB、TG及TG/HD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oB:t=3.082,P=0.002;TG:t=2.445,P=0.015;TG/HDL:t=7672.00,P=0.036),其他血脂指标及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逻辑回归分析发现apoB及男性与早发冠心病具有显著性相关(apoB:OR=5.90,95%CI 1.4~10.30,P=0.001;男性:OR=2.85,95%CI 1.52~5.31,P=0.001),且早发冠心病两支病变患者Lp(a)和apoB/apoA比值明显关于单支病变(Lp(a):t=3255.00,P<0.0001;apoB/apoA:t=3637.50,P=0.03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apoB、TG及TG/HDL比值显著性升高,同时apoB及男性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Lp(a)和apoB/apoA比值与早发冠心病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它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张倩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64-6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试验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的LDL-C以及T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LDL-C、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而且不良反应亦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强化调脂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组给予依折麦布10mg/d与瑞舒伐他汀5mg/d.3个月后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参数,比较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是一种理想的降脂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运动组(30例),运动组患者进行有氧运动24周,分别于运动前后检测患者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24周后,运动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运动前和对照组(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运动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有氧运动不但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还可降低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强化治疗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均经过氟伐他汀钠40 mg/d治疗后血脂已达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继续予以氟伐他汀钠20 mg/d;对照组停用氟伐他汀钠。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按常规治疗。分别观察3、6个月后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记录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观察3个月和6个月后,TC、TG、LDL-C及hs-CRP均较前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心衰加重、心绞痛发作例数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