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作特别处理,只要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可引起接种部位和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脓疡、破溃要注射器抽脓,越要时扩刨引流,同时加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王友群 《海南医学》2013,24(3):417-418
目的 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各类反应的有效应对措施,指导海南垦区的免疫规划工作.方法 针对卡介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总结分析和归纳所采取的各种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正常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发生腋下淋巴结肿大或接种部位脓疡、破溃等情况时要采取热敷、抽脓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发生超量接种、皮下或肌肉注射等误种事件时要及时在误种部位使用雷米封注射液做环型封闭,同时加服足6个月的雷米封片剂.经以上方法处理后的8名超量受种者经回访证实其效果良好.结论 应加强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正确掌握卡介苗规范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对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以总结出更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形成“卡疤”正常免疫反应过程,持续约2个月,无需做特别处理,局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如接种剂量过大,或误种皮下或肌肉等引起接种部位肿胀时可用热敷,脓疡、破溃处注射器抽脓,必要时扩创引流,保持创面清洁,无菌换药,患儿营养饮食,勤更衣擦身.结论: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结果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一般为接种局部脓肿、溃疡,长期不愈,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等.结论 局部溃疡可涂抹龙胆紫;肿大、破溃的淋巴结可分别采用热敷、抽液和换药的方法,同时口服异烟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反应的原因及对策,为减少卡介苗的不良反应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行卡介苗接种后引发淋巴结炎的新生患儿16例、发热患儿42例病历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卡介苗接种后发生腋下淋巴结炎或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体温≥37.5℃,主要与疫苗接种剂量过大、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被接种婴幼儿的年龄及身体状态、在注射前药液未被充分溶解或摇晃不均匀等有关。结论加强接种卡介苗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严格控制接种剂量,正确掌握接种方法及部位,防止接种部位过深或过浅,对患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炎和发热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儿的痛苦,确保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处理卡介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是卡介苗接种后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分析我所近 3年来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998~ 2 0 0 0年来本所就诊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 4 7例。男 2 9例 ,女 18例 ,年龄 1~ 17个月 ,平均 5个月。来自农村 2 8例 ,城区 19例。二、异常反应情况 局部溃疡 5例 ,淋巴结肿大 32例(2 1例为腋中 ,11例为腋前淋巴结 )。脓疡 5例 ,破溃 5例。三、处理与结果 根据不同的异常反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接种局部溃疡 5例 ,仅涂抹龙胆紫治愈 ;淋巴结肿大的 32例用热敷、口服异烟肼…  相似文献   

7.
接种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以局部化脓与淋巴结肿大化脓为常见。1岁以内的婴儿,常在接种卡介苗1~2个月内形成局部脓疡或淋巴结肿大(颈部、锁骨下、腋窝部多见),直径超过1cm,可继续发展成脓肿和溃破,2~3个月不消退,时间长的可达1年以上。个别的可形成瘘管经久不愈。鉴于基层医生遇见上述异常反应感到十分棘手,为此,笔者参阅文献资料,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接种卡介苗后腋下淋巴结炎发生原因、特点及其对策,为减少卡介苗接种的不良反应提供经验。方法选取进行卡介苗接种的2213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淋巴结反应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生淋巴结反应4例,占比0.18%,其中2例肤色正常,质硬,无粘连和触痛,边缘清楚;1例肤色暗红,肿块有波动感;1例肿块破裂,见脓液,积极治疗后均痊愈,随访3月,无任何后遗症出现。结论合格来源的卡介苗疫苗和执行严格规范化的接种操作是减少接种后淋巴结反应的重要措施,对于异常反应要及时治疗和护理,以保证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0例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异常反应有效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强化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护理措施,可有效保证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婴儿年龄的关系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对60例异常反应婴儿进行分析,并将31例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婴儿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3组:热敷组、切开排脓组及手术切除组。结果 热敷组处理效果最好;切开排脓换药次数多而且时间长;手术切除如不彻底,易复发。结论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与婴儿年龄大小关系不明显;接种后出现局部皮肤异常者宜采用清创、利福平粉外敷;腋下淋巴结肿大者宜及早采用热敷。  相似文献   

11.
黄子秉  ;邹琴清 《吉林医学》2014,(25):5701-5702
目的:本调查研究旨在通过描述卡介苗接种后并发的淋巴腺炎的婴儿临床特点和转归,探讨有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接诊的25例卡介苗接种后并发的淋巴腺炎的婴儿个案,从病历中调查有关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转归。结果:对过去7年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接受治疗的25名卡介苗接种后并发的淋巴腺炎的婴儿进行调查,发现84%儿童在接种后6个月内发生淋巴腺炎,16%儿童接种后7至9个月内发生淋巴腺炎,接种后平均4.4个月内发生淋巴腺炎。有36%患儿经治疗后淋巴结肿大消失,32%经观察后肿大淋巴结直径变小,有16%患儿单纯观察数月后肿大的淋巴结消失。全部病例均不需接受抗结核病药物治疗。68%病例胸部X光平片检查正常,其中8例未进行胸部X光平片检查。结论:建议治疗非化脓性卡介苗所并发的淋巴腺炎首选观察,若肿大的淋巴结脓性变,采用单纯抗生素治疗或合并切开排脓。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2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接种卡介苗后在受种者体内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接种后一般无全身性反应 ,接种的局部在 2~ 3周可出现红肿硬结 ,以后逐渐形成小脓疱 ,可以自行破溃、自愈。大约 2~ 3个月愈后局部留下一永久性的圆形小瘢痕称卡痕。这种反应为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但有些患儿在接种后 3~ 6个月出现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称为卡介苗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随着接种卡介苗疫苗普及率的提高 ,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本文收集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反应 2 5例 ,现将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皮内接种卡介苗(BCG)后,必须通过淋巴管到达全身, 所以接种处附近的淋巴结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反应,表现为轻 微肿胀,这是正常现象,一般肿大的淋巴结不超过1cm,但 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肿大的淋巴结内有脓液或淋巴结破溃 成窦道,长期不愈即为淋巴结强反应,主要集中在1周岁以 内的小年龄组的儿童;瘢痕疙瘩为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多 见于BCG的复种儿童,但接种BCG发生淋巴结强反应伴接 种局部瘢痕疙瘩形成罕见,笔者处理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一例接种卡介苗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结果 认为是一种是一种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异常反应.结论 卡介苗接种后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炎是预防接种卡介苗(bacillus of calmette guerin,BCG)所引起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比较少见.文献报道仅l%可引起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l‰发生破溃.可能与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 [1].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对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接种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炎主要与疫苗未充分摇匀、注射过深或注入皮下、超量接种、被接种者的身体状况与年龄等有关。提出了要做好宣教工作,讲解卡介苗相关知识,接种后关注接种部位是否有化脓等情况,还要高度关注是否发生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同时也应提高卡介苗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反应性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小儿接种卡介苗(BCG)后发生接种侧腋下淋巴结炎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转归。结果:36例局部热敷肿大淋巴结消退,4例化脓手术切除病变淋巴结,全部治愈。结论:小儿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反应性淋巴结炎,多数经热敷自行吸收,少数液化破溃手术切除,无需服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7.
卡介苗致结核性淋巴结炎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黎  李丹  邓建军 《西部医学》2008,20(4):871-872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所致结核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6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干酪型淋巴结炎患儿经口服异烟肼后肿大淋巴结逐渐消退,2例脓肿型患儿予以三联抗结核治疗及加强局部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1例窦道型患儿肿大包块及窦道经久不愈,长期治疗后患儿肝功能及一般情况逐渐变差,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卡介苗性干酪型淋巴结炎患者预后好,脓肿型和窦道型患者抗结核治疗时间长,局部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美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1911-19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0月357例新生儿出生24 h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结果5例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14例出现局部溃疡,治疗持续3个月,经外科处理后结痂愈合。结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痊愈。  相似文献   

19.
接种卡介苗后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不少见,但异常反应(rare reactions,RR)属于罕见事件。某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分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在出生后1~3个月的时间,先后发现患有右眼睑血管瘤、先天性心脏病,于2013年5月中旬左侧腋窝出现淋巴结节肿大,于2013年6月中旬肺部CT检查发现肺部有浸润阴影,于2013年7月下旬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主要诊断为"淋巴结结核、肺结核",并行"淋巴结穿刺术",病灶标本经病理证实。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是:该病例在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的淋巴结核、肺结核与卡介苗有关,属于异常反应,而右眼睑血管瘤、先天性心脏病与接种卡介苗无关。对近年来接种卡介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应对措施以及偶合其他疾病的文献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及时处理接种卡介苗过深引起儿童的冷性脓疡,消除患儿的不良反应及其对免疫规划的不良影响。方法对不配合处理的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结果经县、乡专业人员多次反复耐心解释,家长还是不配合治疗,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后经过州级"专家"先对其过程进行细致的询问、体检,然后才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最终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使药物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预防接种疫苗发生异常反应时,对不配合处理的家长要先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在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过程中要讲究技巧和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并使药物治疗等处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