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创面清创后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处理创面;对照组清创后单纯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处理。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手术植皮封闭创面。结果: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二期植皮术前创面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06—2016-03诊治的4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23例(皮肤牵张闭合器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23例(VSD组)。比较2组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再次手术例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46例均获得1~3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或再次骨外露。VSD组2例在第1次手术后感染,皮肤牵张闭合器组1例术后出现感染,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550)。皮肤牵张闭合器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P=0.007)。皮肤牵张闭合器组伤口愈合时间较V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1,P=0.010)。结论与VSD技术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四肢创面更简单、方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7月,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与同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的2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TEXAS分级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术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例发生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均顺利愈合,其中试验组愈合时间为(12.8±11.6)d,较对照组(22.3±10.4)d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无裂开,随访期间溃疡无复发。结论与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更简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创面愈合外观后与邻近皮肤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组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比较2组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植皮修复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SD技术比较,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有利于创面愈合,再次修复率低,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应用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自制皮肤牵张器治疗;B组采用负压技术治疗;C组采用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分泌物细菌计数明显低于A、B组(P<0.05),HA、VECF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色泽(2.78±0.59)、血管分布(2.25±0.30)、厚度(1.92±0.21)、柔软度(1.87±0.17)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制的皮肤牵张器与负压技术联合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可降低创面分泌物的细菌计数,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肤牵张闭合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7月,采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的24例糖尿病足患者(试验组)临床资料,与同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的24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TEXAS分级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术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例发生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均顺利愈合,其中试验组愈合时间为(12.8±11.6)d,较对照组(22.3±10.4)d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无裂开,随访期间溃疡无复发。结论与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修复相比,应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更简便,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创面愈合外观后与邻近皮肤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肤牵张技术在闭合四肢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31例四肢创面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牵张器组15例采用皮肤牵张器治疗,非皮肤牵张器组16例采用传统方法 (非皮肤牵张器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创面手术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牵张器组住院天数少于非皮肤牵张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P=0.003);术后牵张器组有1例出现感染,非皮肤牵张器组出现1例感染,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2);牵张器组创面手术次数与非皮肤牵张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8,P=0.252);牵张器组患者满意度高于非皮肤牵引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75,P=0.020)。[结论]与非皮肤牵张器组相比,应用皮肤牵张器治疗四肢创面皮肤缺损能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自制皮肤牵张装置在四肢急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收治的四肢急慢性创面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负压封闭引流,观察组采取自制皮肤牵张装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时间(14.13±3.45) d,短于对照组的(19.04±4.82) 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四肢急慢性创面修复中,采用自制皮肤牵张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背景:较大面积的皮瓣移植取皮部位皮肤缺损是临床中常见且较难解决的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减张缝合、植皮、转移皮瓣等,但均存在二次损伤、感染和低成活率等问题。目的:探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治疗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5~56岁,平均(36.1±12.1)岁;下肢创面17例,上肢创面4例。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18 cm×9 cm^31 cm×13 cm,术中均难直接缝合,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闭合,术后3 d开始调节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每日2~3次,压力控制在29.4 N,直至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闭合。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月,平均(8.5±3.5)个月。20例痊愈,1例治疗过程中创面部分缩小,但出现针道红肿,停止应用牵力可调式牵张器,残余创面行植皮修复创面。结论:应用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治疗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难以直接缝合的创面,术后通过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器牵力逐渐闭合创面,可避免术中取皮植皮,术后皮瓣侧肢体活动不受影响,治疗整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灌洗负压治疗糖足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基础及中药灌洗负压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及盐水灌洗负压治疗,疗程为21 d,观察两组患者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创面面积变化、创面缩小率、换药次数及创面局部各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近期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P0.05)。两组患者创面局部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CRP、创面面积及换药次数等观察指标分别为(5.86±1.37)×109/L、(4.59±1.10) mg/L、(5.81±2.01) cm~2、(5.33±0.92)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创面缩小率(25.06±5.9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应用中药灌洗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可以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换药痛苦和医护人员工作量。在治疗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调节皮肤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小腿和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收治的56例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患者资料。男35例, 女21例;年龄(39.9±18.7)岁;创面类型:创伤创面43例, 烧伤创面3例, 炎性创面6例, 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切口创面3例, 瘢痕创面1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0 cm~20.0 cm×10.0 cm;创面病程为(8.6±7.8)d。所有患者均应用可调节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创面:排钩式牵张闭合器修复28例, 单杆式牵张闭合器修复20例, 单杆式牵张闭合器结合外固定支架修复5例, 单杆式、排钩式牵张闭合器组合牵张修复3例。记录患者的创面牵张闭合时间、创面皮缘颜色、创面周围皮肤肿胀程度、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56例患者创面牵张闭合时间为(7.8±3.8)d。皮肤牵张后创面皮缘颜色:正常16例, 暗红38例, 暗黑2例;创面周围皮肤肿胀程度:1度21例, 2度33例, 3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制可调式皮肤牵张装置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e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可调式皮肤牵张装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感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14/15)高于对照组80%(12/15),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2.74±0.85)分低于对照组(3.92±0.91)分,P <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3.33%(2/15),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4.24±2.85) d、住院时间(16.27±2.65) d比对照组(17.09±3.52) d、(19.01±3.81) d短,P <0.05;观察组满意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满意4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调节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体表急性感染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体表急性感染期创面病人58例,对病灶进行外科手术清创处理后,辅助应用可调节封闭式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58例病人中,46例病人在使用一次可调节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后急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创面局部血运显著改善,创面一期愈合;12例创面范围较大病人,连续给予2~3次可调节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辅助治疗后,通过借助皮肤牵张器、皮瓣转移或皮片移植封闭创面,创面得以愈合。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治疗急性感染创面的过程中,采用外科手术联合可调节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炎症扩散,更快的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可调式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儿童大面积肢体创面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可调式皮肤牵张闭合器处理儿童严重下肢创面缺损患儿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12(8.3±2.7)岁,均为单侧下肢大面积创面缺损,其中车祸伤致肢体皮肤缺损4例,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无法缝合关闭3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3例,皮肤撕脱伤清创缝合术后大面积缺血坏死1例。创面宽度(5.6±1.2) cm,长度(7.0±1.6) cm,均已行VSD负压引流、扩创缝合等处理,其中4例已行游离皮片植皮,2例已行局部皮瓣转移手术处理,植皮或皮瓣手术失败,前期治疗效果均不佳。结果:术后经持续牵引5~14(10.5±2.6) d后创面闭合,未再行植皮或者皮瓣修复处理。无创缘血供不佳、皮肤感染坏死、末梢感觉障碍等并发症发生。1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8.9±3.8)个月。创缘皮肤呈线性愈合,瘢痕轻微。结论:通过可调式皮肤牵张闭合器治疗儿童大面积肢体创面缺损,符合Wolff定律及组织自然重建理念,为治疗儿童肢体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效果。方法将68例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对比2组平均创面面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创面面积(28.12 cm2)小于对照组(48.35 cm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5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复杂创面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可减小创面面积,促进创面愈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糖尿病足创面按Wagner分级为3~5级;共46足。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创面湿性换药等方法,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或截肢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并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放置负压引流材料或截肢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截肢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59%)明显高于对照组(33%)。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6.5)d和(28.7±12.8)d。对照组中9例患者共截趾11趾,大腿截肢7例,小腿截肢1例。联合治疗组中5例患者共截趾8趾,小腿截肢2例。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截肢率明显降低(z=-2.617,P<0.05),且踝关节以上截肢率明显下降(33%∶9%,P<0.05)。结论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显著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治疗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的效果。方法将45例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以优拓SSD为负压介质敷料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进行创面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菌纱布换药。结果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换药疼痛程度、创面床准备时间及换药次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氧疗治疗犬咬伤Ⅲ级暴露创面,可有效清除细菌,减轻换药疼痛,缩短创面床准备时间,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与分析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创面胰岛素滴注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9-12治疗的50例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且足部溃疡至少2周),观察组28例清创后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胰岛素创面局部滴注治疗,对照组22例清创后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生理盐水创面局部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厚度大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VCAM-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EGF、TGF、EGF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皮瓣覆盖创面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且植皮成活率与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创面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胰岛素滴注灌洗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该方法既保留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的优点,又融入了持续灌洗技术的优点,同时加入了胰岛素起到降糖、抗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难愈性褥疮的治疗体会。方法褥疮Ⅳ期(深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支持治疗、清创及应用可调式负压吸引装置处理创面,待创面清洁、肉芽新鲜后行手术治疗封闭压疮创面。对照组19例(28侧),采用传统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实验组21例(32侧),在清除死腔后利用皮肤牵张闭合器术中扩张牵引,减少创缘张力后一期缝合创面,术后持续使用牵张器2~3周。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58.2±2.1)天,术后瘢痕明显有组织供区损伤。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50.8±3.2)天,术后瘢痕不明显,无供区组织损伤,患者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皮肤牵张闭合器联合可调式负压吸引装置治疗难愈性褥疮具有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自体脂肪移植(AFT)联合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接收的60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 组给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给予AFT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细菌培 养阳性率、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致痛因子与疼痛评分、溃疡相 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生长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 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致痛因子与疼痛评 分、溃疡相关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AFT用于治疗慢性创面效果确切,不 易引发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是一种稳定有效且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