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宫颈癌化疗患者夫妻二元应对水平、婚姻调适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和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80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婚姻调适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患者的二元应对、婚姻调适与生活质量得分均低于其配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婚姻调适与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在主体效应方面,宫颈癌患者夫妻的二元应对及婚姻调适均能够预测自身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β=0.678、0.62、0.65、0.64,P<0.001);在客体效应方面,患者二元应对及婚姻调适能够预测配偶的生活质量,配偶的二元应对及婚姻调适也能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β=0.62、0.597、0.600、0.675,P<0.001)。结论 宫颈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受自身影响,也受配偶的影响,要重视患者夫妻的二元应对水平和婚姻调适的交互影响,从而改善宫颈癌患者夫妻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伟  秦楠  李辉 《护理学报》2022,29(11):31-35
目的 综述二元应对在癌症患者及其配偶中的研究现状,为制定本土化的二元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二元应对的相关理论模型、测评工具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二元应对在癌症患者及其配偶应对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交互模型是发展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诞生的二元应对量表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应用。癌症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亲密关系、婚姻满意度、生活质量、焦虑抑郁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二元关系角度开展的二元心理社会干预、二元运动干预以及二元应对技能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及其配偶的身心健康。结论 二元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及生活质量,我国尚缺乏针对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特异性干预方案,需借鉴内外相关文献,构建适合于我国癌症夫妻的二元应对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47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运用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二元应对总分为(126.26±19.22)分,配偶二元应对总分为(125.44±17.97)分;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为(82.39±13.54)分,配偶主观幸福感得分为(83.39±12.97)分。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的二元应对与自身及对方的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0.657~0.754,均P<0.001)。主体效应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和配偶的积极应对均正向预测自身主观幸福感(β=0.733,P<0.001; β=0.442,P<0.001),消极应对均负向预测自身主观幸福感(β=-0.685,P<0.001;β=-0.482,P<0.001)。客体效应显示,患者的积极二元应对正向预测配偶主观幸福感(β=0.276,P=0.015),消极应对负向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对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72例神经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家庭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症状,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婚姻质量问卷评定婚姻质量,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定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家庭治疗的疗效和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入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及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婚姻质量问卷总分、与亲友的关系、解决冲突方式、夫妻交流、婚姻满意度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行为控制、沟通、家庭总的功能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婚姻质量总分、夫妻交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0.37,P<0.05),与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行为控制、家庭总的功能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0.35,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与家庭总的功能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夫妻交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5);家庭总功能因子分与婚姻质量总分、夫妻交流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40、-0.49,P<0.05).结论 系统式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症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症状,显著提高婚姻质量和家庭功能;而婚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提高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配偶婚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93名癫痫患者配偶设为研究组,91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总分与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癫痫发作类型、掩饰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疾病严重程度、积极应对、年龄、病程、消极应对、学历、精神质、职业类型是预测研究组婚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癫痫患者配偶婚姻质量水平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对其配偶进行综合干预,以提高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二元应对在中老年妇科癌症患者配偶婚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0年2-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05例中老年妇科癌症患者配偶,应用中文版洛克-华莱氏婚姻调适量表、二元应对量表和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中老年妇科癌症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配偶二元应对现状, 从配偶与患者双向水平探讨配偶二元应对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住院的150例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及配偶为研究对象, 采用夫妻支持应对量表、Locke-Wallace婚姻调适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等评估中青年宫颈癌同步化疗患者配偶的二元应对、婚姻质量、一般自我效能等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配偶二元应对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配偶二元应对的得分为(121.69 ± 19.67)分, 婚姻质量得分为(97.23 ± 25.05)分, 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13 ± 5.19)分, 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9.98 ± 3.46)、(8.19 ± 4.06)分。中青年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10.57 ± 3.60)、(9.10 ± 4.1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焦虑/抑郁、配偶感知的婚姻质量、配偶一般自我效能感、患病后家庭关系变化、家庭人均月收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不孕症夫妻婚姻调适现状,分析不孕症夫妻性压力和婚姻调适之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来帮助不孕症夫妻改善社会心理适应结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312对不孕症夫妻,采用性压力量表和Locke-Wollance婚姻调适量表进行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和Pearson分析法,分析夫妻双方性压力和婚姻调适相互影响的路径关系。结果 :妻子和丈夫的性压力均能够预测自身婚姻调适(β=-0.51、-0.43,P均0.001),即主体效应明显;在客体效应方面,妻子性压力能够预测丈夫的婚姻调适(β=-0.15,P=0.006),而丈夫性压力对妻子婚姻调适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症夫妻存在婚姻失调的问题,夫妻的婚姻调适与个体和客体性压力密切相关。因此,将不孕症夫妻视为一个整体,关注不孕症夫妻的二元交互影响,对改善不孕症夫妻社会心理适应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失能老人和配偶照顾者的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2月—2022年6月对我国7个省(自治区)的1086对失能老人与配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日常生活功能指数量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生活质量量表,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失能老人和配偶照顾者的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路径关系。结果 失能老人和配偶照顾者的健康素养、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中位数分别为79.00、20.00、378.33,85.00、20.00、548.11。模型结果显示,双方的健康素养与自我效能均能够正向预测自身的生活质量,即主体效应显著(β=0.389,β=0.267,β=0.340,β=0.222;均P<0.05);客体效应,失能老人的健康素养正向预测配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β=0.138,P<0.001),配偶照顾者的健康素养对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50,P=0.078);双方的自我效能对对方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34,P=0.259;β=0.032,P=0.276)。结论 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状况,探讨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泰州地区三家精神疾病防治院13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低于中国国内常模(P<0.001),环境领域得分高于中国国内常模(P<0.005);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低于中国国内常模(P<0.001),其中仅有21例(15.4%)表现出高水平自我效能;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总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与自我效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水平均不佳且两者密切相关.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糖尿病夫妻双方二元应对及患者病耻感现状, 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潍坊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30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及其配偶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病耻感量表、二元应对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得分与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得分为(55.67±10.41)分, 二元应对得分为(120.62±17.39)分, 配偶的二元应对得分为(121.49±16.5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夫妻双方的二元应对得分均与患者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值为-0.514~-0.208,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糖尿病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状态(离退休)、需要照顾者、合并慢性病是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 可解释回归方程39.0%的变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处于低等水平, 夫妻双方的二元应对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婚姻支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8例 DR 患者的生活质量、婚姻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配偶组(45例)、婚姻质量低组(91例)CLVQOL中大多数维度评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婚姻质量高组(82例;P<0.05,P<0.01)。无配偶组、婚姻质量低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及SCL-90总分显著高于婚姻质量高者(P<0.05,P<0.01)。有配偶患者婚姻质量中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式、经济安排、性生活、与亲友关系、角色平等因子分,Olson总分与CLVQOL 总体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 婚姻支持有利于维持、改善DR 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及配偶增强主动寻求、合理利用、适时改善婚姻支持的意识。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活质量; 心理情绪; 婚姻支持; 数据收集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3-0001-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APIM)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及配偶的应对方式对双方负性情绪的影响,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帮助。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及配偶240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二元应对量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对其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和配偶二元应对对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二元应对总分为(113.83±11.91)分,低于配偶总分;且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于配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透析患者、配偶的二元应对总分分别与自身及配偶的负性情绪均呈负相关(均P<0.01)。血液透析患者配偶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能预测自身的负性情绪(β=-0.29,0.14),即主体效应显著;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配偶积极应对均能预测对方的负性情绪(β=-0.37,-0.65),即客体效应显著。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配偶的应对方式与个体和客体的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识别患者及配偶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夫妻婚姻内控性态度与婚姻质量的关系,为提高夫妻婚姻质量、增强婚姻稳定性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对2 683对夫妻应用婚姻态度问卷和婚姻主观感受量表进行婚姻内控性态度和婚姻质量测量分析.结果 有子女夫妻的婚姻主观感受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无子女的夫妻(P<0.01);男高女高学历匹配组夫妻的婚姻主观感受量表评分最高;夫妻的婚姻内控性态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婚姻质量存在性别差异(P<0.01);夫妻的婚姻内控性态度与婚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婚姻内控态度不同匹配组夫妻的婚姻主观感受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婚姻内控性态度与婚姻质量呈正相关,婚姻内控性态度越积极的夫妻婚姻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对双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230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结果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均能负向预测自身的心理弹性,患者的心理弹性能负向预测自身的生活质量,而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可以正向预测自身的生活质量,即主体效应显著(β=-0.286,-0.198,-0.378,0.183;均P<0.01);(2)客体效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均能负向预测对方的心理弹性水平(β=-0.323,P<0.001;β=-0.176,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弹性可以正向预测照顾者的生活质量(β=0.229,P<0.001),而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无法显著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β=-0.026,P=0.694);(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弹性在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夫妻关系及婚姻质量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深圳市4550名中学生家长采用一般情况问卷、Olson婚姻质量问卷、夫妻冲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夫妻之间)和贝克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Olson婚姻质量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夫妻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贝克抑郁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夫妻冲突与满意度和性格相容性有关(P〈0.05或0.01),夫妻支持与性别、过分理想化、满意度和信仰一致性有关,抑郁与性别、性格相容性、夫妻冲突和支持有关(P〈0.01)。路径分析显示:性别、性格相容性和满意度是抑郁的预测变量,对抑郁情绪产生直接影响。结论夫妻之间性格相容和满意度是影响夫妻冲突和支持的重要因素,且对情绪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心理健康宣传的同时,应强调夫妻间的接纳和宽容的重要性,增进夫妻间交流和沟通的技巧,提高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与亲密关系的关系以及不同二元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 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亲密关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3例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亲密关系满意度问卷、二元应对量表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研。结果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亲密关系、积极二元应对及消极二元应对得分分别为(19.33 ± 7.46)、(32.75 ± 6.79)、(86.25 ± 13.22)、(16.46 ± 4.08)分;心理困扰与亲密关系、积极二元应对呈负相关(r=-0.195、-0.204, 均P<0.01), 与消极二元应对呈正相关(r=0.229, P<0.01);积极二元应对和消极二元应对在心理困扰与亲密关系中起着平行的完全中介作用, 其中介效应量分别为35.87%及53.26%。结论心理困扰完全通过积极二元应对和消极二元应对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亲密关系, 医护工作者可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 并鼓励夫妻间加强沟通, 以增强夫妻亲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婚姻质量,为临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依据。方法采用Olson婚姻质量量表(ENRICH)对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婚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婚姻质量明显降低,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性生活、业余活动六项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婚姻质量明显降低,在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干预,以尽可能地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9.
刘俊兰  李贞  戎娜  代敏  李丹 《全科护理》2024,(4):747-750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病人配偶二元应对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120例脊髓损伤病人的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DCI)、婚姻调适量表(MAT)、照护负担量表(ZBI)以及自制疾病认知程度调查问卷对病人配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脊髓损伤病人配偶二元应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脊髓损伤病人配偶二元应对评分为(57.22±5.93)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病人配偶的消极应对评分与疾病认知程度、亲密关系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照护负担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积极应对则与亲密关系、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负担、亲密关系、文化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是影响脊髓损伤病人配偶二元应对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目前脊髓损伤病人配偶二元应对水平普遍较差。在临床上医生和护士应给予更多关注,并根据影响因素来制定干预策略,开展脊髓损伤病人及其配偶精神心理与生活多方面的干预,提高脊髓损伤病人配偶的二元应对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中,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两组不同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方法2016年2月至5月,对76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其中在疗养院或康复村集中居住者38名,在家中分散居住者38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生活满意度评估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结果集中居住组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分散居住组(t8.97,P0.001),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分散居住组(t=6.55,P0.001)。结论集中居住可提高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