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固相萃取GC-FID和GC-MS分析血浆中碱性药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丰和  刘力  罗毅  刘峰  卢涌泉 《药学学报》1996,31(4):296-299
报道了用X-5固相萃取分离、毛细管GC-FID和GC-MS定性定量分析人血浆中34种碱性药物的方法。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大部分药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在0.5~2.0μg·ml-1之间,线性范围、定量精密度等满足临床中毒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固相萃取GC-FID和GC-MS分析血浆中碱性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X-5固相萃取分离、毛细管GC-FID和GC-MS定性定量分析人血浆中34种碱性药物的方法。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大部分药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在0.5~2.0μg·ml-1之间,线性范围、定量精密度等满足临床中毒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近年来双水相萃取技术在药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介绍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蛋白质、酶、氨基酸类药物,中药体系及抗生素类药物的提取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结果 双水相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提取分离中,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 该技术用于药物提取分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推动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水相萃取技术及其在药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近年来双水相萃取技术在药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介绍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蛋白质、酶、氨基酸类药物,中药体系及抗生素类药物的提取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结果双水相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提取分离中,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该技术用于药物提取分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推动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生素杂志社等单位 1999年 10月在上海举行了“全国抗生素 (微生物药物 )分离、纯化、合成及质量分析学术研讨会”。为系统总结近年现代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我们似于 2 0 0 4年 9月召开“全国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在药物研究与生产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 ,以便就分离纯化的前沿研究和在医药特别是在抗生素应用中的动态作学术研讨。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及论文交流 ,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征文内容1 萃取技术 :包括液液萃取 ,反应萃取 ,双水萃取 ,反胶束萃取等 ;2 色谱技术 :包括吸附色谱 ,分离色谱 ,离子交换 ,…  相似文献   

6.
碳糊电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一种测定吩噻嗪类治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氟奋乃静、氯丙嗪和三氟拉嗪的灵敏电化学分析方法。该类药物在碳糊电极上预富集后,进行溶出伏安测定,溶出电流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可达5ng/ml。用本方法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药片和人体液中上述药物的含量。作者提出了一种新型挤压式碳糊电极,对上述药物在该电极上的富集机理和测试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药物的富集作用是由吸附和萃取引起的,并用计时库仑法定量地估价了这两部分在富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 CASIO FX-9000P 微机上编制了用于液液萃取法实验设计及预测分离结果的应用程序。本程序以纸层析结果为基础,向机内输入组分数目及 Rf 值,辅助设计液液萃取法(包括简单萃取及 CCD)分离混合物的最佳条件及有关参数,可准确、定量地预测出分离结果,方便地用于指导未知混合物的液液萃取分离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料液浓度、氯离子浓度、相比、水相pH值、水相缓冲溶液阴离子、萃取剂阴离子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规律,提出较好的头孢菌素C的萃取工艺条件。并且对萃取过程中出现的第3相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消除或减少第3相的措施;对反萃体系的选择和反萃条件的确定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料液浓度、氯离子浓度、相比、水相pH值、水相缓冲溶液阴离子、萃取剂阴离子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规律,提出较好的头孢菌素C的萃取工艺条件。并且对萃取过程中出现的第3相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消除或减少第3相的措施;对反萃体系的选择和反萃条件的确定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逆流色谱技术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对逆流色谱技术的起源、发展、应用和现状,特别对离心分配色谱(CPC)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的原理以及它们在抗生素分离纯化等方面的应用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介绍了溶剂系统在逆流色谱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溶剂系统。对梯度洗脱逆流色谱、pH区带逆流色谱、离子交换顶替离心分配色谱、手性分离逆流色谱和手性CCC&CPC反应器这些逆流色谱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也进行比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倡关注中国临床分离细菌耐药动向,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通过对2009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的解读,提示临床分离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现状。结果中国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与其他国家有差异。头孢曲松、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等已在临床应用>2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药物仍保持其抗菌谱范围内的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关注中国细菌耐药动向,充分发挥每一个抗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溶剂分次抽提法优点很多,若能使分配率差别大,则可用来分离药物混合物。本研究以测定分配率作依据,找寻分离溶剂与条件。检样以叔胺为主。先试验了药物在1N盐酸溶液中对14种有机溶剂的分配率。选择烷烃、醚、酮、醇、卤代烃五类溶剂,测定药物在不同pH值水溶液时的分配率。进而研究了卤代烃类对叔胺的分配率。初步找出一些规律。知分配率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成规律关系。叔胺药物的分配率依水相pH值而有规律变化。可利用在某一pH值水溶液时,各药分配率的不同而抽提分开。应用此法分离,分光光度等法定量,测定了7个3至5种药混合的药物混合物。变量系数最大为±1.6%。此外,还研究了温度对分配率的影响,及分配率与纸层析的关系。在酸性水溶液中,多数有机溶剂也能抽提出叔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榻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25-3226
目的优选火麻仁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火麻仁总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I温度及分离釜Ⅱ温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优选火麻仁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I温度及分离釜Ⅱ温度4种因素对火麻仁总萃取得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01),而分离釜I压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分离釜I温度45℃,分离釜Ⅱ温度55℃。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操作简单、稳定、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陈艳  何苒  曾明  闫荟 《中国药师》2009,12(9):1196-1197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生姜工艺参数。方法:建立生姜指标成分6-姜酚的分析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Ⅰ压力、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以姜油收率和6-姜酚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姜油萃取工艺优选。结果:超临界CO2萃取姜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h;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压力3MPa。此时姜油的收率为2.117%,姜油中6-姜酚的百分含量为23.164%(n=3)。结论:优化后的超临界CO2萃取生姜工艺具有保持药物原有生物活性、提取效率高、提取物纯净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病房3年来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骨科病房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CNS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骨科病房共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850株,其中CNS275株,分离率最高,占到细菌分离总数的32.35%;CNS对β-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四环素类、糖肽类对其仍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其中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保持着最高的敏感率。结论CNS耐药率日渐增高,且多重耐药菌较普遍,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茵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究研体外用钙离子载体A_(23187)刺激兔全血以观察药物对全血合成白三烯B_4(LTB_4)和血栓素A_2(TXA_2,放射免疫法测定TXB_2)影响的方法。兔全血LTB_4的生物合成、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紫外检测定量等法参照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于对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化学疗法的合理用药,在确定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基础上,正确的选择有效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报道自各种细菌性感染患者分离的临床菌株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加以比较。从莫斯科卫国战争伤残医院慢性非特异性肺疾病、胆道疾病、慢性肾盂肾炎、骨髓炎、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等患者中分离的细菌235株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在235株受检菌株中,68株(29%)为革蓝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法,对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构成居第2位,对多种抗菌药物严重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临床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尽量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提取香附、当归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舒经克痛软胶囊中挥发油成分的提取路线并优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提取率为指标,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萃取压力、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萃取温度无显著性意义。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舒经克痛软胶囊中挥发油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香附: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10mPa、分离温度30℃;当归: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40℃。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选择性高,适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难溶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分离技术,因它具有高效、快速、污染少等优点,一直是分离技术中的一个最活跃的领域,并广泛应用于低分子、低极性、亲脂性、低沸点的成分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和环氧化合物等物质的萃取。本文综述了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高分子量、离子型、极性较高的药物进行萃取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