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渤寒论》中所论述的祛邪途径有3种,邪自上窍而出,邪自下窍而解,邪自表汗而散。自上窍而出者有衄与呕两道;自下窍出者,则有邪自前阴小便而去及随月水而去,又有邪自后阴大便而去和下血而去;而自表出者,无非汗孔而已。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溶酶体分解代谢的过程,也是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病的重要机制。自噬对DCM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正常水平的自噬可促进受损心肌细胞及代谢产物的正常分解,从而减少有害物质对机体的损害,同时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在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的自噬过度抑制会引起受损细胞和代谢产物的不断蓄积,而受损细胞及代谢产物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最终加剧DCM患者的心功能障碍。而心肌细胞的自噬过度激活会导致大量心肌细胞自噬性死亡,引发心肌病理性重构和心功能障碍,从而导致DCM进展加重。因此,恢复正常自噬水平是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DCM预后的关键手段。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自噬来发挥治疗DCM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可概括为促进细胞自噬(补其不足)和抑制细胞自噬(损其有余)2个方面,最终使自噬微环境恢复平衡,自噬强度调整到最佳水平,DCM渐趋缓解。  相似文献   

3.
“阴阳自和”理论是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医健康状态包含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病后态,当人体“阴阳自和”机制稳定发挥时,人体处于未病态,当“阴阳自和”机制发挥失常,则处于欲病态和已病态,在病后态时人体“阴阳自和”机制则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从“阴阳自和”理论出发认识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状态,并在“阴阳自和”理论指导下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进行调整,提出在未病态时需守“自和”以未病先防,在欲病态时需顺“自和”以防微杜渐,在已病态时需调“自和”以既病防变,在病后态时需助“自和”以防故疾再起,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自拟愈心汤与通心络丸治疗冠心病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险峰 《光明中医》2008,23(6):786-786
笔者自2002年至今,用自拟愈心汤结合自拟通心络丸治疗冠心病76例,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跃彬  刘艳君 《中医药学报》1998,26(6):F002-F002
发热之症,临床屡见,治热之方,何止二三,因火而热者,当折其火,而热自平;温邪入营而热者,当凉其血,而热自熄;痈肿疮毒腐肉内败而热者,当直解其毒,而热自消;暑伤灼津耗气而热者,当清暑护津,而热自失。脏腑之热,更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而热自蜇。实热之证,...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介导的在细胞应激过程中捕获并降解功能障碍的细胞器及无用蛋白的分解过程,在宫颈癌中发挥双重作用。在宫颈癌早期阶段,自噬通过抑制致癌p62蛋白聚集体的积累,抑制其发生发展;宫颈癌进展到晚期,抑制癌细胞自噬可增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其增殖。近年来,中药单体调控自噬治疗宫颈癌的研究方兴未艾,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调控宫颈癌细胞自噬,增加细胞凋亡率,减少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故笔者就中药单体通过自噬抑制宫颈癌的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宫颈癌预防性及治疗性药物的发现发展寻求新突破。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在宫颈癌早期阶段,中药单体激活癌细胞自噬促进其凋亡,主要机制为增加溶酶体膜通透性(LMP)、增加化疗药敏感性、激活完整自噬流;宫颈癌进展到晚期,抑制癌细胞自噬减少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机制为抑制自噬小体及自溶酶体的形成。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治疗宫颈癌在体外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实验研究较少,缺乏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因此开展更多的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实验研究以寻求治疗肿瘤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气功》1996,(1)
气功古往丛刊·金华宗旨行而密,不肃而敬也。自其精明而言谓之知,自其鉴察而言谓之敬,自其无妄而言谓之诚,自其生理具于此谓之仁,自其无内外可分、无动静可别无极太极谓之一,笃恭而天下平。中也者,和也。言中而和在其中矣,言和而中不待言矣。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相似文献   

8.
自拟黄芪通草汤治疗产后尿潴留1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拟黄芪通草汤治疗产后尿潴留15例浙江省开化县第二人民医院蒋荣耀(324300)关键词:自拟黄芪通草汤,产后尿潴留笔者自1990年以来,自拟黄芪通草汤治疗产后尿潴留15例,经临床应用疗效颇佳,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23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骨肉瘤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方法:蟾毒灵处理骨肉瘤细胞后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蟾毒灵能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且蟾毒灵能激活骨肉瘤细胞自噬,而抑制凋亡促进了自噬的激活,阻断自噬则加重细胞凋亡。结论:蟾毒灵能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且蟾毒灵能激活细胞自噬,自噬的激活主要是拮抗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表虚自汗,易患感冒,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症。尤其伴有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更是病情缠绕,反复感染,抗病能力极差。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多由卫表不固,腠理疏泄,营卫失和,不能有效地抵御外邪侵袭。“邪之所腠,其气必虚”,笔者自2006年以来,用自拟固卫增抗胶囊治疗表虚自汗,预防感冒100例,效果较佳,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面对病毒性慢性肝病,对抗病毒固然重要,但中医更重视应用活血法来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进一步调动人体的巨大潜力和顽强生命力,不单纯强调对抗,而更强调提高人体的自稳定、自平衡、自调节、自修复的能力去抗杀病原微生物,中医学的伟大之处在于积极面对的是人。  相似文献   

12.
表虚自汗,易患感冒,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证。尤其伴有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更是病情缠绵,反复感染,抗病能力极差。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多由卫表不固,胰理疏泄,营卫失和,不能有效地抵御外邪侵袭。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自拟团卫增抗胶囊治疗表虚自汗,预防感冒60例,效果较佳,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具有自汗,反复感冒半年以上门诊住院病人100例。中医主要见症;素体赢弱,自汗,恶风,易感冒,或伴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症状,舌淡,脉弱。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3~62岁,平均38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  相似文献   

13.
于云  王培安 《新中医》2004,36(11):74-74
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自拟方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白芷贝母汤,治疗急性乳腺炎125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6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88年以来,用自拟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贾长文 《新中医》2005,37(6):14-14
笔者自1991年以来,自拟黄芩白术汤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贾万国 《北京中医》2008,(6):434-436
张仲景的阴阳自和观与《黄帝内经》及道家的养生理论的阴阳自和应该是一源同出,但它是疾病状态下的阴阳自和,具有医学的特质,其外延也应限制在医学范畴内。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分为阴阳,阴病与阳病各有其特定的性、态、势、度,阴阳自和是阴性与阳性疾病向生理状态的回复,阴病与阳病都有其各自的自和方式,即使经过一定程度的逆治,机体也有恢复的可能。正确理解阴阳自和更有利于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7年以来,应用自拟方消疣液治疗扁平疣,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永利  王丽荣 《新中医》2006,38(2):90-90
自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双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6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自噬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心力衰竭代偿期适当提高自噬水平以及时清除坏死的心肌细胞器及其他有害垃圾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肌肥厚,缓解心肌重构,从而延缓心力衰竭。正邪理论是中医学阐释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理论,正邪相争存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而邪侵正亏则是其发展的结果。细胞自噬对心肌细胞的调节作用与中医正邪理论有着相似之处,自噬是机体自我对于正气及邪气两者的调控机制,其存在一种量效关系,即自噬只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正气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起到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作用,过度自噬或自噬不足均可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疾病的发生。基于此,笔者拟用正邪理论为切入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来阐明自噬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调整机体正邪平衡,调节心肌细胞自噬,寻求其平衡点的防治原则,以期为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作用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为治疗不同阶段的慢性心力衰竭寻找新方法,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