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男,20岁,2008年12月16日因"发现HBsAg阳性10年,肝功能反复异常1年余"入院。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查HBV DNA9.2×106拷贝/mL,e抗原阳性,基因型为C型。患者无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无肝炎家族史,排除干扰素治疗禁忌症。于2008年12月21日开始Peg-INFɑ-2a(派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遵照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肝炎20例,均近期治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具备自觉症状、阳性体征、肝功能检验异常的肝炎患者。肝功能检验正常者不  相似文献   

3.
戊型肝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初,我院开展了抗-HEV的检测。3月~5月共检查到抗-HEV阳性,并被临床确诊的戊型肝炎16例,现简要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戊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作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12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11~80岁,平均年龄43岁。黄疸型14例,无黄疸型2例。首发症状,11例为消化道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常将无肝炎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测正常、无肝炎病史,仅HBsAg阳性和经6个月观察无变化者称之为无症状携带者。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①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仪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②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5,(7)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病理、影像学特点、并发症、预后等,探讨其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确诊的Ⅰ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共收集于我院就诊的AIH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10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92例,年龄14~85岁,平均56.4±7.1岁。病程2日至22年,平均15.1±4.9月。患者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及自身免疫性抗体多见,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共33例患者进行了肝脏穿刺活检,12例确诊。共57例患者于本院确诊后接受治疗,其中治疗前评分15分者12例,评分10~15分者31例。治疗后评分17分者38例,评分12~17者16例。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出现慢性肝病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肝炎,少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肝脏病理检查出现特征性界板性炎症、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肝脏花环样排列可帮助诊断。该病对激素反应较好,但较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观察对象HBSAg阳性携带者。1.2 病例选择参照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凡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为HBsAg携带者。本组病例均为体检查出,观察半年以上复查确诊者。  相似文献   

7.
肝炎患者左心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γ心功能仪对221例肝炎患者进行左心功能静息、运动试验,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恢复期肝炎(肝功能试验已恢复正常)68例,肝炎114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6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39例,慢性活动型肝炎27例);肝炎后肝硬变39例(其中肝功能试验正常13例,轻度-中度异常21  相似文献   

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来源 40例妊娠肝炎均为1993年以来在本科住院的病人,年龄22~35岁,平均26.7岁,病程1个月至3年。 1.2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方案。有肝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异常,某些肝炎病毒指标阳性。所检测的病毒指标为:乙肝3系,甲、丙、丁、戊肝抗体(ELISA法),HBV-DNA,HCV-RNA(PCR)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祖传验方辨证加减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占12.4%;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85例占70.2%;慢性肝炎21例占17.3%;男59例,女62例.病程7d~35d;年龄18岁~52岁,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为治愈,103例占85.1%,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1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76例,慢性肝炎16例;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轻度异常为好转,8例占6.6%,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2例;用药治疗后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未达正常范围为显效,7例占5.8%,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2例;用药治疗后,自觉症状未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仍异常为无效,3例占2.5%,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各1例.总有效率达97.5%,治愈率达85.1%.结论运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时右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30%~50%存在高动力循环,甚至发生左心增大[1],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引起右心改变.现将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8例肝硬化患者的检查结果报告于下.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本组研究对象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诊断标准依据肝炎史或/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阳性,临床肝硬化症状和体征,辅肋检查而确诊.58例均为男性,年龄18~78岁,平均44岁。对照组40例男性为正常人,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肝功能代偿程度不同分为两组:代偿组20例,失代偿组38例,后者均合并腹水,其中3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2岁。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功能异常半月于1997年9月6日入院。体检:神清,慢肝面容,巩膜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肝掌明显,腹水征阴性,肝肋下未触及。7年前因左下肢外伤手术输血200ml,2年前查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Hb150g/L,RBC4.9×10~(12)/L,WBC7.6×10~9/L,N60%,L36%。HAVAb-IgM(阴性);HBsAg(阴性),HBeAg(阴性),HBsAb(阳性),HBeAb(阴性),HBcAb(阳性),HBV DNA(阳性);HCVAb-IgM(阴性),HCVAb-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28例患者系我院住院病人,男16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其中急性肝炎8例,慢性肝炎轻度4例,慢性肝炎中度4例,慢性重型肝炎3例,活动性肝硬变9例;检测患者HGV-RNA采用RT-PCR法.结果28例患者中有输血史者15例(53.6%),有静脉注射毒品史者1例(3.6%),不明原因者12例(42.6%);临床症状以纳差(100%),乏力(92.9%),尿色加深(75%)及恶心(53.6%)为主;病毒标志物检测单纯庚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14.3%),乙、庚重叠感染13例(46.4%),丙、庚重叠感染6例(21.4%),乙、丙、庚重叠感染3例(10.7%);肝功能检测TBil45.08±22.48μmol/L,ALT 318.64±359.95U/L;纤维化指标HA 515.39±800.79μg/L,LN 323±578.13μg/L,PCⅢ151.71±47.34μg/L,CⅣ67.35±15.27ng//L.结论①HGV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同时存在其他肠道外途径传播如静脉注射毒品等.②HGV可引起急性、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变,易复发,易致慢性化.③HGV可与HGV和/或HCV同时或重叠感染.④HGV一般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2岁,因尿黄、厌食、恶心12天,皮肤黄染3天于1992年7月11日就诊。查Hb130g/L,RBCA.5×10~(12)/L,WBC8.6×10~9/L,BPC160×10~9/L,ALT290U/L,HBsAg1:256。诊断为乙型肝炎。给予复方益肝灵、垂盆草冲剂、肌苷片、肝炎灵注射液等药物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逐渐消失,肝功能改善,但多次复查肝功能仍均异常。1年后经常出现头昏、乏力、鼻衄、牙龈出血,于1993年8月26日再次就诊。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8年以来.用氟哌酸配合益肝汤加减治疗伤寒性肝炎3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4岁。均有不规则的发热,在伤寒病程1周后分别感到恶心、呕吐、厌油、纳差、乏力,伴有右上腹隐痛不适,肝区有触痛及叩击痛。肝功能:ALT明显增高(但排除病毒性肝炎),其中150U/L以上20例,60~150U/L10例,25~60U/L6例。肥达氏反应阳性。上述症状及体征均用氟哌酸及益肝汤加减治疗,随伤寒的好转而肝炎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对照组选择病程及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组相似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1)氯霉素0.25/次,4次/日;(2)肝太乐0.4/次,3次/日;(3)维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病因的多因素关系。方法:本组238例PHC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结合B超、CT、MRI或手术确诊,238例中男213例,女25例,年龄30~83岁,平均49.8岁,其中40~60岁者172例(72.27%),入院后全面检查肝功能TBil、ALT、AST),AKP与γ-GT活性夏AFP定量。结果:238例中202例(84.87%)HBV M阳性。既往有肝炎病史者192例(80.67%),其中180例(75.63%)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病原未明者12例。238例中140例(58.82%)最初诊为病毒性肝炎至被诊为PHC的平均时间13.2年;有15例原诊为肝炎肝硬化平均4.12年后被诊为PHC;有10例在18~1年前被检查发现为HBsAg携带者,平均11.7年后被诊为PHC。238例中有8例患者有肝癌家族史。个人大量嗜烟酒史36例,其中12例伴有HBV M阳性。238例的肝功能检查无特异表现,AKP、γ-GT活力大部分增高,AFP定量明显升高仅87例(36.55%)。结论:PHC主要病因为HBV感染(84.87%),说明HBV与PHC有一个密切的,特定的因果关系。而发病也与性...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现将我们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0例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报告于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4例,年龄40岁以下8例,41~50岁9例,51~60岁11例,60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年以内12例,1~3年7例,3~5年6例,5年以上5例,平均22.7月。本组病例以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腹水为主。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者未列入本组。 二、实验室检查 (一) 肝功能变化:血清总胆红质升高的16例。其中5例在60μmol/L以上,ALT异常13例,AST异常12例,麝浊异常25例,白蛋白降低18例,白/球比例倒置19例,HBsAg阳性29例,HBeAg阳性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2岁,汉族。因乏力、纳差、尿黄10天于2003年4月19日入院。患者2003年4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伴恶心、呕吐,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皮肤、眼黄。4月12日查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对症治疗5天,黄疸、消化道症状逐渐加重,睡眠白昼颠倒,轻度行为失常,皮肤静脉穿刺处出现淤斑。4月18日转入我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无输血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治疗地中海贫血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血研所、普外科1985年1月~1995年12月选择性对地中海贫血显著脾肿大内科治疗效果差者作了脾切除术,疗效较满意,术后随访2~5年,现将其疗效与血液学变化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36岁,平均14.5岁。1.2 诊断依据 按1987年11月上海召开的溶血性贫血专题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血红蛋白病诊断标准,以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生化检查、遗传家系调查,地中海贫血α型(血红蛋白H病)者12例,β型者18例;2例发病年龄较大,最小12岁,最大36岁,平均18岁;β型发病年龄较小,最小1岁,最大18岁,平均8岁。1.3 疗效标准 ①缓解:治疗前Hb<50g/L,需常输血,治后不输血,Hb>10Og/L,维持1年以上,②显效:治疗前Hb<50g/L,常需输血,治疗后不输血,或输血间隔延长,Hb>80g/L、维持1年;③有效:Hb有上升,输血次数减少;④无效:无变化。1.4 临床表现 ①α型12例,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面色苍白、萎黄等贫血症状,及不同程度巩膜、皮肤粘膜黄染、肝脾肿大等体征,劳累或合并各种感染时溶血和黄疸加剧,Hb  相似文献   

19.
17例肝功能试验异常的肥胖患者,其平均体重超出标准体重37公斤。女14例,男3例,年龄16~63(平均41)岁。这些患者没有嗜酒、摄入或接触肝脏毒性剂,亦无肝炎史。8例患者无症状,常规实验室试验发现肝功能试验异常;其余患者的症状无特异性,如全身不适或轻度腹痛。10例患者有肝肿大,4例患者有糖尿病。10例患者作肝脏扫描,其中8例显示摄取不规则,符合肝细胞疾病。血清谷草转氨酶为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 ,诊断极为困难 ,易造成误诊。我科自 1996年开展阿奇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弓形虫病以来 ,先后共治疗各系统弓形虫病 30 0多例 ,现将 80例呼吸系统弓形虫病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呼吸系统弓形虫病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 (2 )有呼吸系统异常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异常的X胸片。 (3)特异性血清抗体阳性 ,聚合酶反应(PCR)阳性。 (4)特异性治疗有效。1 2 临床资料 本组 80例病人 ,男 4 2例 ,女 38例 ;~ 5岁 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 10岁 34例 ,男 16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