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ong SJ  Hu JB  Wang HX  Wen SQ  Ding MP  Huang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83-1585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及其受体 (uPAR)的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 30名健康对照组血浆中uPA和uPAR含量 ,并按病情分轻、中、重 3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 ( 16 6 4± 384 )ng/L及 ( 1375± 30 3)ng/L ,其他疾病对照组为 ( 10 33± 12 3)ng/L及 ( 978± 12 0 )ng/L ,正常对照组为 ( 10 0 5±12 9)ng/L及 ( 90 5± 15 9)ng/L。脑梗死组与后两组比较P <0 0 5或P <0 0 1。脑梗死患者恢复期uPA含量为 ( 1186± 385 )ng/L ,与两对照组比较P >0 0 5 ,uPAR含量为 ( 115 9± 2 6 1)ng/L ,明显高于两对照组 (均P <0 0 1)。重度患者急性期血浆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 ( 1939± 2 5 7)ng/L及 ( 15 11± 379)ng/L ,中度患者分别为 ( 15 94± 2 0 5 )ng/L及 ( 12 97± 15 1)ng/L ,轻度患者分别为 ( 135 9± 176 )ng/L及 ( 12 2 7± 98)ng/L ,重度患者组与后两组比较P <0 0 1;恢复期uPA和uPAR含量分别为 ( 115 3± 170 )ng/L及( 1186± 15 8)ng/L ,轻度患者分别为 ( 10 4 2± 187)ng/L及 ( 10 5 4± 10 9)ng/L ,两者比较P <0 0 5和  相似文献   

2.
对2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IL_2活性及IL_(2R)表达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RSV肺炎患儿T_3、T_4均值分别为37.56±11.46%和27.15±8.02%,与正常对照组(T_3、T_4分别为53.4±9.2%,35.5±7.7%)相比明显降低(P均<0.001);T_8均值为22.73±7.06%,与对照组(26.7±6.3%)相比低下(P<0.02);T_4/T_8比值为1.245±0.399,与对照组(1.35±0.17)相比无差异(P>0.1)。IgG为1.1774±0.3685g/L,与对照组(1.427±0.498g/L)相比明显降低(P<0.005)。IgA、IgM分别为0.1136±0.0393g/L和0.0768±0.0353g/L,与对照组(0.2706±0.0876g/L,0.122±O.061g/L)相比显著降低(P<0.001)。IL_2活性及IL_(-2R)分别为17.46±5.79%和28.32±5.924%,与正常对照组(30.22±14.55%和39.53±8.61%)相比显著降低(P均<0.001)。肺炎愈重,IL_2及IL_(-2R)降低愈严重。以上结果表明,RSV能严重抑制患儿免疫功能,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导致反复感染和哮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IL-12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IL-6、IL-12值分别为(199.7±26.9)、(24.6±13.4)pg/m1;急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29.5±22.8)、(135.3±60.8)pg/ml;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286.1±56.7)、(19.7±9.0)pg/m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6.4±12.9)、(34.7±11.8)pg/ml.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介导大鼠心室重塑的免疫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ZH  Liao YH  Li LD  Wang B  Wei F  Wang M  Wei Y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25-629
目的观察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用α1-肾上腺素受体胞外第二肽段合成肽免疫Wistar大鼠作为模型,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用尾套法监测收缩压及心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计算心脏病理变化;用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左心室肌组织的c-jun和/或c-fos、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在免疫后2周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开始升高,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实验过程中,免疫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免疫组心脏体重比、左心室心肌细胞截面积、心肌胶原体积比例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例分别为3.32 mg/g±0.25 mg/g、231 μm2±11 μm2、5.40%±0.66%和1.89±0.6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06 mg/g±0.25 mg/g、197 μm2±19 μm2、3.22%±0.15%和0.86±0.17), 但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电镜结果显示心肌细胞肥大、线粒体增多,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多,说明免疫组发生心室重塑;在免疫组中,α1A、B-肾上腺素受体及c-fo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α1D-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显著降低(免疫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5±0.01 和 0.88±0.08,P<0.05),同时心肌细胞及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c-jun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可以通过增加大鼠心肌细胞及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c-jun的表达,导致心室重塑,可能是该抗体介导大鼠心室重塑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病 )的内在联系 ,了解其活性与Graves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检测Graves病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TRAb。结果 Graves病发作组、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的TRAb活性分别为 (3 2 3± 2 1 8) ,(8 3± 4 1)和 (2 6± 1 3 )U/L ,Graves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Graves病发作组明显高于缓解组。Graves病发作组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8 5 % ,61 2 %和 5 4 2 %。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活性与FT3 ,FT4,及TSH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TRAb高低不能反映Graves病甲亢病情轻重 ,但对了解Graves病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中枢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量免疫发光法和夹心ELISA法检测62例各种中枢感染患者及36例健康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血清PCT及IL6的结果分别为(54.36±8.44)μg/L、(119.2±9.89)pg/ml。病毒性脑膜炎(病脑)血清PCT及IL6的结果为(0.69±0.26)μg/L、(6.73±1.77)pg/ml,对照组结果分别为(0.37±0.19)μg/L、(3.15±1.03)pg/ml,化脑组与病脑组比较,PCT及IL6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脑组PC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脑组与对照组比较PC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可作为区别化脑与病脑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指导临床对中枢感染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李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1):1260-1261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2 9例川崎病患儿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CRP(52± 18)g/L及血小板计数 (586± 12 8)× 10 9/L均显著高于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二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动态观察发现 :川崎病组未并发冠脉病变组二项参数均较治疗前低 (CRP及血小板成对比较的t值分别为 13 6与 16,P <0 0 1) ,而并发冠扩组CRP与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 ,与治疗前无差异 (CRP及血小板计数的成对比较t值分别为 0 86与 0 0 8,P >0 0 5)。结论 :CRP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用α1肾上腺素受体胞外第二肽段合成肽免疫Wistar大鼠作为该抗体的模型,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用尾套法检测血压和用ELISA法检测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主动脉和肠系膜第三级动脉病理变化,并计算管壁厚度、管壁/管腔比;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壁的c-jun和c-fos的表达.结果在免疫后2周,免疫组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开始升高,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实验过程中,免疫组血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免疫组主动脉管壁厚度((0.382±0.075)mm)、肠系膜三级动脉管壁/管腔比(0.526±0.20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97±0.009)mm,0.379±0.072);电镜结果显示免疫组较正常对照及SHR组主动脉平滑肌线粒体增多,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免疫组主动脉壁c-ju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c-fo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无异.结论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可通过增加平滑肌细胞c-jun的表达而导致血管结构的改变,可能在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EB病毒抗体 EBNA1/IgA、ZEBRA/IgG、EBNA1/IgG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并与鼻咽癌患者进行比较。方法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上检测468例正常人和16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正常人血清各抗体的水平[rD(λ)值]分别为:EBNA1/IgA男性0.726±0.541,女性0.563±0.340,男性高于女性(P<0.001);ZEBRA/IgG男性0.709±0.480,女性0.829±0.480,女性高于男性(P<0.01);EBNA1/IgG男性0.781±0.285,女性0.784±0.302,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ZEBR/IgG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相关系数为0.766(P<0.05)。鼻咽癌患者上述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分别为3.265±1.76、1.408±0.672、1.249±0.317,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正常人群中EBNA1/IgA、ZEBRA/IgG、EBNA1/IgG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但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在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中有必要根据具体的人群界定不同的阳性临界值;鼻咽癌患者此3种抗体的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白血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观察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及bF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另设健康对照组16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和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376.52±225.89)pg/ml、(312.49±121.62)pg/ml(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33.78±20.56)pg/ml(P均<0.05);治疗后分别为(206.71±33.67)pg/ml、(280.12±30.66)pg/ml(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bFGF水平分别为(2.56±0.32)ng/ml、(2.43±0.30)ng/ml(P>0.0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8±0.41)ng/ml(P<0.05);治疗后分别为(2.10±0.15)ng/m1、(2.08±0.29)ng/ml(P>0.0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表达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