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Ad~GFP—nm23-H1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A375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为后期nm23-H1基因和腺病毒载体用于MM及其它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d—GFP—nm23-H1,对A375细胞增殖力的影响,用细胞基质胶黏附实验黏附力和侵袭能力实验来分别检测Ad-GFP—nm23-H1,对A375细胞粘附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Ad—GFP—nm23~H1可以明显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Ad—GFP—nm23-H1,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光老化皮肤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2007年6月—2009年6月应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机治疗60例面部光老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5nm可调式脉冲染料激光嫩肤总有效率为79%(见表2),Ⅰ型、Ⅱ型光老化皮肤改善率为100%、78.5%。患者满意度100%。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585nm脉冲染料激光是非剥脱性激光除皱治疗,具有非侵入性、术后副反应轻微、无误工期、无色素沉着的优点,对于Ⅰ型、Ⅱ型光老化皮肤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自2004—07—2005加6我们应用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出产的SS-05AB型全身治疗仪(可发射高纯度波长为311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分区照射治疗银屑病12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哌酸胶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氟哌酸(Norfloxacin)为一新型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及胃肠道感染,疗效较好,其胶囊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甲醇钠滴定,原料和片剂采用高氯酸滴定。本文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哌酸胶囊的含量,结果满意.一、仪器、药品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UV—240型、UV—250型、UV—365型、QR—50型,BeckmanDu—7型,国产751G 型)波长均经校正.氟哌酸(进口分装原料),用无水乙醇回流溶解,活性炭脱色,滤过,放置结晶,同法三次重结晶,用非水法测定其含量为99.84%,薄层检查未见杂质斑点(点样于硅胶H 板,用氯仿—无水甲醇—浓氨溶液(15:10:3)为展开剂,在254nm 紫外灯下检视,呈单一的橙红色斑点).  相似文献   

5.
复方地卡因注射液由盐酸地卡因、盐酸麻黄碱、葡萄糖组成。各种成分的浓度随用法不同而有差异。本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曾有报道。本实验采用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此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选择五次正交多项式,波长区间248nm~263nm,波长间隔△λ=3nm,测试点N=6,获得较好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药:日本岛津UV—210紫外分光光度计;751G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  相似文献   

6.
高效薄层扫描法测定166种杜鹃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梅  肖培根 《药学学报》1989,24(12):923-931
在高效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bp60~90℃)—乙醚—甲酸(62:31:7)的上层(展开剂Ⅰ)分离杜鹃素、山奈素和槲皮素;扫描测定后再次展开,以氯仿—甲醇—水(7:3:1)的下层—甲酸(7:0.5)(展开剂Ⅱ)分离蓼属甙、槲皮甙干口金丝桃甙。用瑞士Camag 76510型单波长薄层扫描仪进行直线扫描,测定波长366nm,用美国Hewlett Packard 3390 A型积分仪测出峰面积。测定了166种杜鹃叶中上述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脉路通片内含潘生丁和阿斯匹林。因阿斯匹林的存在使潘生丁的含量测定受到干扰。本文报告了采用日立200—20型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按双波长法选择λ_2=288nm,λ,=260nm,样品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潘生丁的含量,得到满意的结果。方法简单、准确,用给出的条件,测定八份样品,平均回收率99.2±0.5%。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消补减肥片中黄芪甲甙的含量,用岛津CS—930型扫描仪于λ_S=510nm,λ_R=700nm波长处扫描,随行外标两点法计算含量。线性范围为1~5μg,回归方程A=7273.5C 4496.7,r=0.998。回收率为95.45%,RSD=2.54%(n=5)。  相似文献   

9.
以石油醚—丙酮—冰醋酸(5:25:2)为展开剂,在薄层硅胶板上分离咖啡因Rf=o.24,和苯甲酸 钠(Rf=0.69),然后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咖啡因(λS=270nm,λR=320nm)和苯甲酸钠(λS=227nm,λR =320nm))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CP—45,899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活性,并且与克拉维酸、双氯青霉素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活性作了比较。试验分别用头孢菌素Ⅰ、头孢菌素Ⅱ以及青霉素诱导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产生β—内酰胺酶。酶的活性用分光光度计在255nm时,测定其光密度的变化,或者用改良的Novick微量碘量法测定之。首先测定CP—45,899抑制革兰氏阴性菌五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水解氨苄青霉素的能力。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Ⅱ、Ⅲ、Ⅳ、Ⅴ型的β—内酰胺酶显示了高度的抑制活性。抑制作用与浓度相关,抑制剂的浓度增加4倍,抑制作用只增加2~3倍。如果预先培养Ⅲ型  相似文献   

11.
<正>我院从2004—07—2005—12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巾晚期食管癌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52—80岁。病史4个月至2年。其中4例为放疗后患者。病变位于食管上段5例、中段12例、下段8例。采用光英中激光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IOMMED63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波长630nm;脉冲输出,柱状光纤(弥散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环丙沙星的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环丙沙星为广谱杀菌剂 ,不良反应较多 ,为保证用药合理、安全 ,本研究建立了测定血浆中环丙沙星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 :日本岛津公司LC— 10AT泵 ,KromailC18色谱柱(4 6mm× 2 5 0mm) ,SiL— 10A全自动进样器 ,SPD— 10A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 (190~ 6 0 0nm  相似文献   

13.
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洋金花擦剂中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长清  彭彦  沈明昭  陈磊 《中国药师》2002,5(4):216-217
目的:建立复方洋金花擦剂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S-930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样品用氯仿提取,并在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9:1:0.05)作展开剂,用碘化铋钾显色,展开后的东莨菪碱斑点用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在λ_s=495nm,λ_R=610nm的条件下进行扫描测定。结果:样品的分离和含量测定都较满意,在5~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8,样品的回收率为97.1%,RSD为1.4%。结果:本法简单、准确、可靠,适用于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健儿冲剂中芍药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健儿冲剂中芍药甙的含量。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0:2.5:10:0.1)为展开剂,λ_R=700nm,λ_S=580nm,sx=3,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3种方法制备硫酸卷曲霉素脂质体及其药剂学性质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晖  王东凯  李翔  叶林茂  贺晓玲 《中国药房》2008,19(31):2442-2444
目的:制备硫酸卷曲霉素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分别采用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和醋酸钠梯度法3种主动载药法制备硫酸卷曲霉素脂质体并将其制成冻干制剂,通过测定包封率、粒径和ζ电位及考察稳定性等研究脂质体的性质。结果:3种方法制备硫酸卷曲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冻干前、后分别为65.7%、65.2%,20.1%、18.6%,34.6%、32.4%,粒径分别为136、145nm,144、153nm,142、159nm,ζ电位分别为—20.2、—19.5mV,—24.4、—22.9mV,—18.7、—17.8mV。稳定性考察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3种方法中pH梯度法更适于制备硫酸卷曲霉素脂质体。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痛丸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痛丸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方法供试品采用超声处理法,双酯型生物碱中三种成分通过菲罗门C18被检测,柱温30℃,以乙腈—四氢呋喃—0.1 mol.L-1的乙酸铵溶液(每1 000 mL中加冰醋酸0.5 mL)(12.5∶7.5∶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峰分离度均良好,且无干扰。结论此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张幼林  常明泉  王丹  陈芳 《中国药师》2010,13(6):884-885
阳光中的紫外线按其波长分为三种:短波紫外线UVC(200—28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其中UVC穿透力弱,经臭氧层吸收后,到达地面后极为微弱,但随着大气层臭氧洞的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8.
巩有方  董海生  张凤敏  姜卫星  张浩  赵健 《河北医药》2011,33(18):2735-2737
目的探讨nm2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2例胃癌组织中nm23及VEGF-C表达进行测定。结果nm23低表达或VEGF—C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与肿瘤大小、TNM、性别无关(P〉0.05)。结论通过nm23及VEGF—C表达检测对估计肿瘤转移预后有显著意义,而且二者协同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以石油醚—丙酮—冰醋酸(5:25:2)为展开剂,在薄层硅胶板上分离咖啡因Rf=o.24,和苯甲酸 钠(Rf=0.69),然后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咖啡因(λS=270nm,λR=320nm)和苯甲酸钠(λS=227nm,λR =320nm))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增生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1或P<0.05)。(2)在甲状腺乳头状 nm23-H1在Ⅰ型、Ⅱ型、Ⅲ型间及包膜内型、腺内型、腺外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3)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乳状癌的发和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检测nm23-H1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肾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