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肝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2.0%(19/936).19例患者中,可行手术13例(68.4%,13/19);其中根治性手术8例,姑息性手术5例.8例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5/8)、25%(2/8);姑息性切除1,3年生存率分别为加%(1/5)、0%(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度警惕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总结该病的漏诊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52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17%(52/1248).其中,术前诊断者17例,术前诊断正确率32.7%( 17/52),术前漏诊率达67.3%(35/52).术前漏诊的35例中,26例经术中探查结合病理切片得到确诊,7例术中未发现但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其余2例为取石及肝叶切除术后数月病情恶化,再次手术得以证实.术前及术中诊断的患者有2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切除率为40.4%(21/52).肝胆管癌行根治切除者平均生存34.2个月(14~65)个月;仅作姑息性内或外引流者平均生存11.7个月(3~14个月);仅作剖腹探查者平均生存2个月(1~4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漏诊率高.根治性切除较姑息性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重视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克文 《吉林医学》2013,34(21):4257
目的:分析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有肝胆管癌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的效果如何。方法:选择6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有肝胆管癌的患者,对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然后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1年生存率是67.65%,3年生存率是30.88%,有1例死亡。结论:要警惕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合并有肝胆管癌,要想提高疗效那么就要早诊断、早治疗,进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肝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2.0%(19/936)。19例患者中,可行手术13例(68.4%,13/19);其中根治性手术8例,姑息性手术5例。本组8例根治性切除病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62.5%(5/8)、25%(2/8);姑息性切除1、3年生存率分别为20%(1/5)、0%(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度警惕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左肝叶切除在联合胆管镜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 ,观察和评价手术可行性、 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胆管镜探查取石联合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手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0 mL,手术平均时间为220 min,患者在手术后留院休养、观察的时间平均为5.4 d.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在手术后病理检查中均未查出相关恶性变,有1例患者合并有局限性肝硬化.结论 肝胆管结石行胆管镜胆管探查取石联合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的手术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Jl缶床资料.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为5.0%(18/359),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术前B超、CT、MRCP/ERCP对肝胆管癌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1 0/oo(4/7)、70%(7/10),45.5%(5/11);手术切除率为61.1%(11/18),根治性切除率27.8%(5/18).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0%(4/5)、40%(2/5),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33.3%(Z/6)、16.7%(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长期、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的重要原因;肝胆管结石癌变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依然是肝胆管结石癌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永忠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08-1309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多处肝切除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探讨如何在提高手术疗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1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患者,采用多处肝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并评价多处肝切除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顺利完成肝内胆管结石清除手术者52例,清除率为73.2%,残留结石19例,术后3~6个月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患者17例,结石取净15例,最终结石清除率为94.4%。随访5~8年,平均84个月,有5例肝内胆管结石复发,未见肝内胆管癌与死亡病例。结论:采用多处肝切除手术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方面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仍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肝段及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0年10月经肝切除治疗的5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B超、CT诊断,手术方法,疗效。结果肝胆管结石位于左外叶21例(41.2%),左半肝15例(29.4%),右肝后叶3例(5.9%),左右肝12例(23.5%);尾状叶2例(3.9%)。合并肝胆管狭窄41例(80.4%),合并胆总管结石40例(78.4%)、胆囊结石8例(15.7%);合并胆管细胞癌2例。右肝残余结石11例(21.6%),胆总管结石复发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4%(16/51),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共随访43例,随访率84.3%(43/51),其中疗效优81.4%(35/43),疗效良16.3%(7/43),疗效差2.3%(1/43)。Ⅲ级以上右肝胆管的残留结石11例,随访疗效优良率90.9%。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能清除结石,解决胆管狭窄,既可去除胆管病灶,还可消除胆管可能癌变的后患。对于肝叶萎缩,症状明显的病人,只要其整体情况可耐受手术及余肝之功能可代偿,积极给予肝切除手术治疗是明智的。对Ⅲ级以上右肝胆管的残留结石,先采取临床观察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进行总结. 结果术前诊断正确率为37.5%(6/16),术中和术后病理发现10例(62.5%).其中左肝内胆管癌10例(62.5%),右肝内胆管癌5例(31.3%).病理诊断为胆管周围侵润型12例(75%),肿块形成型4例. 结论对年龄较大、长期反复胆管炎发作的慢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出现用常规方法难以控制的发热、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时,应高度警惕胆管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在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2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38/238),死亡率为2.1%(5/238),单纯肝段切除肝内胆管结石清除率为36.1%(86/238),应用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后肝内胆管结石清除率提高至87.4%(208/238),结合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后胆管结石清除率达98.3%(234/238).220例患者平均随访39个月,95.9%(211/220)获得优良疗效,其中84.5%(186/220)完全无症状,11.4%(25/220)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4.1%(9/220)患者因反复发作严重胆道感染而需进一步手术处理.结论在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应用胆道镜不仅有助于术者选择正确的肝切除,而且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能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