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3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32例的原因。结果: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巴利或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病、脑梗死、低钾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多发性肌炎、癔病等。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脑脊液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误诊的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4例,脑梗死4例,低钾麻痹3例,重症肌无力2例,多发性肌炎2例,脑干脑炎5例,误诊为颈椎病、腰椎病2例,全身性疾病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3例。结论:临床上应详细询问病史,充分认识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反复认真做好全身检查和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早期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7月~2008年1月被误诊断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因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原因诱发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以嵌压型周围神经疾病多见。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但应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及电生理检查的变化,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对 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重症肌无力、1例多发性骨髓瘤采用金宝AK -10血透机为分离设备、置换器为费森尤斯的P1S及P2 S、面积为 0 .2 5~ 0 .5m2 ,置换液为 4%白蛋白复方林格氏液作血浆置换治疗。结果 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症状得到缓解、重症肌无力的危象得到控制、骨髓瘤病人情况亦好转 ;主要副反应为低血压 (4/ 10 )、破膜 (1/ 10 )未见漏血、溶血、发热、寒战、过敏反应。认为血浆置换可以治疗某些难治性疾病尤其是产生自身抗体的、在病情危急时采用可迅速缓解病情、但此法的疗效为一过性 ,而且价格昂贵 ,限制了它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或亚急性周围神经麻痹.儿童患者常可出现呼吸困难、运动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护理不当,可导致褥疮感染、呼吸道阻塞、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并可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全面、细致的护理对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尤为重要.现将1990年~2002年在我院治疗的2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症肌无力合并低T3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分析。方法对我院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中25例重症肌无力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及40例MG但甲功七项均正常作对照分析。结果25例合并低T3综合征中眼肌型的主要因素是年龄。中度全身型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持续治疗和长期进食困难、营养消耗是伴发低T3综合征的重要因素。结论重症肌无力累及肌肉部位不同,合并低T3综合征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7.
孟利霞 《吉林医学》2007,28(5):689-689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或亚急性周围神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和感觉障碍,常合并脑神经麻痹.呼吸肌麻痹是本病主要的致死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措施,而耐心细致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闾小慧 《河北医学》2010,16(1):110-111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或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约半数以上病人在发病前数日到数周内常有感染史。如咽喉痛,鼻塞,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另外,还可有带状疱疹,流感,水痘,腮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男性略高于女性。呼吸肌麻痹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危险,抢救呼吸肌麻痹是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关键。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病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简称GBS)是我国常见神经内科危急重症之一,是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神经根病变,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部分病例伴有远端的轴索变性,首发症状常为四肢对称性无力,可自远端向近端发展或相反,或远近端同时受累,并可波及躯干,严重者累及肋间肌及而致呼吸麻痹。我科于今年1月收治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伴呼吸肌麻痹患者,经积极抢救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肌肉与神经     
腕管综合征中的皮肤静息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催汗与伤害感受器轴突反射的差异损伤,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面肌的重复神经刺激,线粒体肌病患者的有氧训练与肌肉新陈代谢,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四肢与面肌的单纤维肌电图,兄弟二人IIb型糖原贮积症的良性病程:自然还是营养的结果?利妥昔单抗成功治疗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疗效及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上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按病情轻重分为7种类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患者在神经内科病情稳定后即转入康复医学科,并在入住康复医学科的24小时内进行医疗、治疗、护理的整体评估,对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预测疾病转归、制定康复治疗措施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探讨急性GBS患者转入康复医学科的合适时机及注意事项,结果发现全面康复介入的最好时机在患者病情平稳以后,在急性进展期内以临床药物治疗为主,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应动态监测肌电图等电生理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3.
血浆置换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其对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本院近年来对几例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重症肌无力及危象、格林巴利综合征,采用一次膜式血浆置换加透析疗法,2~3次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大为好转,为治疗赢得了时间。现将临床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采取胸腺瘤及胸腺增生切除术治疗经验,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及胸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33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及胸腺增生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4例症状无明显好转,其余28例随访1~5年,手术效果好.结论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被认为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选择好手术时机,结合适量的抗胆碱酯酶抑制荆及血浆置换等措施,治疗效果会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起病的以周围神经及脑神经损害伴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驰缓性肢体瘫痪,病情严重可由于呼吸肌席痹和吞咽困难而导致营养缺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死于并发症。近几年我科应用丙种球蛋白对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无1例死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肌无力综合征的神经肌肉传导缺陷和重症肌无力完全不同。但无力症状同样明显。“肌无力”综合征这一名称或许比这类疾病与重症肌无力实际存在的范畴有更广泛的含义。这类疾病男比女多5倍。常在40岁以上发生。事实证明,肌无力综合征和支气管小细胞癌有关(过半数病人有这种肿瘤)。多达70%以上的病人有这种或那种恶性癌瘤,只有30%病人经长期随访没有癌瘤。值得注意的是肌无力综合征的症状可在恶性肿瘤发  相似文献   

17.
况时祥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其勤研岐黄,探索奥义,临证20余年,诊治了大量神经科疑难顽证,如急性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此类疾病患者多以四肢肌肉废痿无力为主症,可归属于中医痿证范畴.  相似文献   

18.
方新友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190-2190
中间综合征(IMS)1987年由Senanayake和Kardlliedde命名,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经积极救治,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出现之前出现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研究认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较少,中间综合征并非一定发生于两之间,现在多称为肌无力综合征。患晚期以呼吸肌麻痹为主。若对其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9.
肌无力综合征即Eaton-Lambert综合征首先于1953年由Anderson等报道肺部肿瘤伴发有肌无力,随后其他作者相继报道了各自所见到的这种少见并发症。不久,Henson等及Heathfield等分别指出这类病例是一种非典型的重症肌无力。至1956年Eaton及Lambert等分析研究文献上所报道的30例这类肌无力的临床和生理特征指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重症肌无力的肌无力综合征(Myasthenic Syndrome)。它多伴发于小细胞未分化肺癌,而且有些病例确定有神经  相似文献   

20.
刘巧玲 《新疆医学》2008,38(1):53-54
中间综合征(1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经积极救治,急性胆碱酯酶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出现之前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也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