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甲强龙对脊髓损伤(SCI)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收治的60例SCI的临床资料。采用EPO联合甲强龙治疗30例(观察组),单用甲强龙治疗30例(对照组)。甲强龙首次用量30 mg/kg,在15 min内静脉注射,1 h后以5.4 mg/(kg·h)维持治疗24 h后;EPO治疗,3 000 IU/次,3次/周,持续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估生活能力。治疗前、治疗后2周检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准确记录两组病人治疗2周内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ADL评分、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SIA评分、ADL评分、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联合甲强龙治疗有利于促进SCI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rhu—EPO治疗组(n=72)和对照组(n=69),治疗组于生后第5天给予rhu—EPO5001U/kg,每周3次,一个疗程4周,其它治疗措施同对照组。于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fNBNA),并随访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在胎龄40周时的NBNA得分为38.10±1.91,明显高于对照组36.35±1.99(t=4.2330,P=0.000)。至2岁时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rhu—EPO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并能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金纳多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 确诊的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金纳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次/d,15d为1个疗程.两组均间歇3d给予第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SOD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金纳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能增加体内红细胞SOD含量,清除过多的自由基,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3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疗程为4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优于对照组7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2月。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研究,包含303只大鼠,其中EPO组152只,对照组151只。Meta分析结果表明,EPO治疗后1、2、3、4、8周,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100mg/d)及中药注射用血栓通治疗(50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30mg/d,2次/d;均为2周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丹参静滴,1次/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检测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常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67.5%,对照组为38.3%;治疗组有效率94.2%,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急性脑梗死患者EPO内源性调动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06例发病2周内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对照组和治疗实验组,每组又根据责任病灶的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5cm.;B组为中等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为3~5cm.;C组为小面积梗死,梗死灶直径<3cm(包括腔隙性脑梗死)。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治疗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入院后第2天及第10~14天抽查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A、B、C三个亚组中的血清EPO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分别如下:(2.02±8.37)U/L、(1.98±4.13)U/L、(1.97±3.44)U/L、(2.00±5.56)U/L、(2.26±4.64)U/L、(2.52±2.73)U/L。经t检验分析得实验组与对照组在A亚组中的EPO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B、C亚组中EPO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分析得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亚组中对EPO的内源性调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2<3.84,P>0.05),而在C亚组中对EPO的内源性调动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3.84,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GBE)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调动,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提示银杏叶提取物(GBE)能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素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露醇和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40例、甘露醇治疗组40例和申捷治疗组40例。常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甘露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00 mL静滴,2次/d,5 d为1疗程。申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申捷40 mg溶于0.9%的生理盐水静滴,1次/d,5 d为1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 2个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个治疗组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与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相当,但并发症前者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2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1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20mg/次,1次/d,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30%,对照组有效率71.2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疗程14d。对2组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国家Ⅰ类新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丁苯酞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ml静滴,1次/d;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g/次,3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丁苯酞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发病2周内并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责任病灶的梗死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20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5cm;B组20例,中等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为3~5cm;C组16例为小面积梗死,梗死灶直径<3cm(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第2天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观察在脑梗死急性期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与梗死灶面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为(13.30±4.29)U/L;脑梗死A、B及C组患者的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分别为(5.55±2.14)U/L,(9.07±2.53)U/L和(15.59±7.49)U/L;NIHSS评分A、B及C组分别为(19.00±6.48)分,(8.75±7.01)分以及(4.81±5.33)分。A,B两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6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变化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红细胞生成素变化轻微者预后好,提示红  相似文献   

14.
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艾地苯醌30 mg,3次/d,脉络宁20 mL,维脑路通0.6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14 d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基础用药:脉络宁20 mL,维脑路通0.6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14 d一疗程;用药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肝肾功能比较。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应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0.175 g静滴,1次/d,疗程2周。结果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经头颅MRI或CT证实的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脂微球前列地尔10μg+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对照组58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连用14d为一疗程。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对2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比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微球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uE PO)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5例)按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的规范给予常规治疗;rH u-EPO组(18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 u-EPO 3000IU/次,每周3次,疗程4 w。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和28 d,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和28 d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经rH u-EPO治疗7 d、14 d和28 d后,患者血清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后7 d、14 d和28 d,rH u-EPO组临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 u-EPO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血清NSE和S100B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3周为一疗程,4周后疗效评定。结果 2组GCS量表评分、MMSE评分观察组有效率88.64%,治疗组有效率61.9%。结论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综合疗效优于吡拉西坦,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自2006-09~2008-10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2次/d,对照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6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纳多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确诊的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金纳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次/d,15d为1个疗程。两组均间歇3d给予第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SOD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金纳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能增加体内红细胞SOD含量,清除过多的自由基,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