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1-17),观察其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及对脊髓组织AC-cAMP系统的影响。强啡肽A(1-17)5、10、20nmol可引起大鼠双后肢弛缓性瘫痪,并在给药10min强啡肽A(1-17)10、20nmol显著抑制脊髓组织cAMP含量和AC活性,呈量效关系,2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选择性k型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30nmol可明显对抗强啡肽A(1-17)20nmol所致的后肢瘫痪并完全阻断其对AC、cAMP的抑制作用;L型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100nmol亦可部分阻断强啡肽A(1-17)对脊髓的影响;而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PV10nmol则无效。提示k型阿片受体和L型Ca2+通道参与了强啡肽A(1-17)所引起的大鼠运动障碍及对脊髓组织AC、cAMP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观察强啡肽A(1-17)经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后对胞内Ca2+受体钙调蛋白(CaM)含量及其依赖于Ca2+/CaM的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啡肽A(1-17)10、20nmol给药10min可使脊髓组织CaM含量和PDE活性明显下降,呈量效依赖关系,2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选择性k型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30nmol、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PV10nmol可显著对抗强啡肽A(1-17)20nmol降低脊髓组织CaM含量的作用并完全阻断强啡肽A(1-17)对PDE活性的抑制;L型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100nmol亦可部分阻断强啡肽A(1-17)20nmol对脊髓组织CaM含量和PDE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观察强啡肽A(1-17)经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后对胞内Ca^2+受体钙调蛋白(CaM)含量及其依赖于Ca^2+/CaM的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脊髓损伤及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建立了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DynA)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发现内源性DynA(1-17)的氨基端酪氨酸与竣基端的氨基酸残基在致脊髓损伤中都是重要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DL-2-氨基-5-胯酰戊酸(APV),犬尿氨酸及MK-801在对抗DynA的损伤中均有一定的疗效。但APV和MK-801本身有一定毒性。而犬尿酸氨是一种内源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甘氨酸B变构调节位点,对整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对抗强啡肽的致脊髓损伤作用迅速而完全。在所用剂量(50nmol)下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啡肽A(1-17)致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脊髓损伤及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建立了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DynA)致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发现内源性DynA(1-17)的氨基端酪氨酸与竣基端的氨基酸残基在致脊髓损伤中都是重要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DL-2-氨基-5-胯酰戊酸(APV),犬尿氨酸及MK-801在对抗DynA的损伤中均有一定的疗效。但APV和MK-801本身有一定毒性。而犬尿酸氨是一种内源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甘氨酸B变构调节位点,对整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对抗强啡肽的致脊髓损伤作用迅速而完全。在所用剂量(50nmol)下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可乐定(Clo)对大鼠烫伤后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腺苷酸环化酶(AC)环腺苷一磷酸(cAMP)系统的作用.方法:大鼠于95℃水浴中烫9s,造成背部30%皮肤全层烫伤.用放射受体分析、间接方法、酶放射化学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分别测定βAR密度和亲和力,AC和磷酸二酯酶(PDH)活性及cAMP生成量.结果:Clo(03、10和30mg·kg-1)增加烫伤后12h心肌βAR密度、AC活性及cAMP生成量(P<005或001);但Clo对烫伤大鼠心肌βAR亲和力、PDH活性及正常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均无影响(P>005).育亨宾005mg·kg-1,部分逆转Clo对βAR密度、AC活性和cAMP生成的作用;哌唑嗪003mg·kg-1,对Clo的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Clo抑制烫伤后大鼠心肌βARACcAMP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类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cDNA-mRNA)技术对41例入胃癌和17例癌旁组织中的金属蛋白酶MMP-2、MT-MMP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免疫组化分析MMP-2、MT-MMP蛋白在胃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3.1%(30/41)和68.3%(28/41),在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分别是22.5%(4/17)和41.1%(7/17)。(2)原位杂交分析胃癌组织MMP-2及MT-MMPmRNA阳性分别为70.7%(29/41)和56.0%(23/41),癌旁组织分别为23.5%(4/17)和35.2%(6/17)。一致性检验显示二种基因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的关系密切(r=0.998 4,P<0.05)。结论:提示MMPs基因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证实MMPs的免疫组化是检测胃癌组织侵袭、转移倾向的可靠方法,为建立肿瘤转移的分子标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给清醒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不同剂量的PKC激动剂佛波醇酯(TPA)后,平均动脉压(mABP)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的上升,但心率(HR)无明显改变。不同剂量的PKC抑制剂他莫昔芬(tamoxifen)则使mABP下降,亦有量效关系。给大鼠ith不同剂量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也引起加压效应,并使HR减慢。在有效剂量(2.5μg·μl-1)的DBcAMP作用下,TPA的加压效应可得到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PAF拮抗剂银杏内酯B对洗涤兔血小板中cAMP含量的作用.结果表明PAF(0.1-1.0μmol·L-1)对血小板的基础cAMP水平无影响,但对前列腺素E1(PGE1)2μmol·L-1及4,5-二氢-6-[4-(1H-咪唑-1-)苯基]-5-甲基-3-(2H)-哒嗪酮(CI-930)20μmol·L-1引起的cAMP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银杏内酯B能完全拮抗PAF抑制PGE1和CI-930升高cAMP的作用,IC50分别为4.7和12.5μmol·L-1.合用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和阿司匹林对PAF和银杏内酯B的作用均无影响.提示PAF对磷酸二酯酶的激活作用及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是PAF的直接作用,与其同PAF受体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
硝苯啶(100nmol.L^-1)或无细胞外钙抑制内皮素-1(ET-1)收缩大鼠胸主动脉80%以上。ET-1(20nmol.L^-1;15.25min)增加血管环腺苷酸(cAMP)含量,该作用被咪唑二酮(100μmol.L^-1)增强。ET-1还能增加福斯科林的增加cAMP作用。本文证明ET-1收缩大鼠胸主动脉于少涉及两种信息转导机制,即开放硝苯啶敏感性钙通道和增加cAM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中是否存在功能性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方法:利用柱层析方法测定异丙肾上腺素(Iso),β3AR激动剂CGP12177A和β3AR拮抗剂SR59230A对培养骨骼肌细胞环磷腺苷(cAMP)生成作用.结果:Iso剂量依赖性刺激骨骼肌细胞cAMP的生成,EC50为151nmol·L-1.普萘洛尔0.1μmol·L-1抑制Iso刺激的cAMP的生成,KB值为347nmol·L-1.CGP12177A无刺激cAMP生成作用,但可抑制Iso的作用.SR59230A10nmol·L-1不能抑制Iso刺激cAMP的产生.结论:大鼠骨骼肌细胞中不存在功能性β3AR或至少不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  相似文献   

12.
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CHO工程细胞无血清培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DMEM:F12(1:1)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以细胞生长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为评价指标,筛选无血清培养基添加成分,建立了由优化DMEM:F12(1:1),胰岛素,PluronicF-68维生素C,乙醇胺和微量元素混合液组成的适于产t-PACHO工程细胞4B3生长和t-PA表达效果均优于相同条件下用含血清培基培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松果体对正常及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松果体切除(PX)及腹腔注射外源性褪黑素(MT)的方法,观察松果体对正常及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免疫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PX后,ConA及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正常及AA大鼠明显降低;正常大鼠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I(IL-1)减少,而AA大鼠的IL-1明显增加。MT(10μg·kg-1)作用则与此相反,并能使PX引起的免疫指标的改变恢复正常。上述结果表明;松果体对免细胞的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明珍  钱宛馨  柏平 《淮海医药》2000,18(2):113-113
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l,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其与组织器官炎症、免疫损伤、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清中可溶性1CAM-1(sICAM-1)分子具有膜结合1CAM-1分子胞膜外区的大分子序列,生物学活性相似,其与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观察了74例临床不同类型的乙肝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l资料与方法1.l资料74例乙肝患者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56例,女18…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3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组织的P53和bc1-2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53例LCSS中25例(47.17%)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为阳性,同时一些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中也有P53表达,说明突变型P53表达可能是LSCC发展的早期事件。此外,在所有检测病例中bc1-2蛋白表达率为69.81%(37/53),bc1-2蛋白表达和P53蛋白表达间未见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活体微透析的方法研究了环噻嗪对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NO/cGMP通路的影响.局部灌流α-氨基羟甲基异唑丙酸(AMPA)受体脱敏阻断剂环噻嗪能引起细胞外cGMP水平的提高.环噻嗪的这种作用能够被NO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或选择性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H-[1,2,4]二唑[4,3-a]喹喔啉-1-酮(ODQ)所阻断.在环噻嗪灌流过程中,大鼠呈现明显的痉挛前的行为变化湿狗样反应(WDS).由环噻嗪引起的cGMP增加和WDS反应能够被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阻断剂甲基二苯并环庚烯亚胺(MK-801)或镁离子所阻断.AMPA受体拮抗剂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和2,3-二羟基-6-硝基-7-氨磺酰基-苯并(f)-喹喔啉(NBQX)可拮抗WDS反应,但不能阻断环噻嗪引起的cGMP反应.这种结果表明:(1)在海马内与NO-cGMP通路有关的AMPA受体由于内源性谷氨酸的存在保持部分脱敏状态.(2)环噻嗪对AMPA受体脱敏的阻断作用可导致内源性NMDA受体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低温条件下,这些物质含量变化及影响变化的机制,为内分泌及低温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6号大鼠在不同低温环境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环一磷酸腺苷(cAMP)、CA^2+及Mg^3+含量进行观察。结果和结论:实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L-EK、cAMP、Ca^3+及Mg^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寒冷刺激过程中L-EK、cAMP、Ca^2+及Mg^2+参与体温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素是否能抑制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分裂和增殖.方法:应用含10%FBS的M199培养液培养大鼠PASMC.细胞分裂及细胞增殖分别用[methyl3H]TdR和细胞计数监测.结果:FBS(10%),以及FBS(1%)与PDGF(50μg·L-1),FGF(50μg·L-1),或IL1α(100ng·L-1)联合应用均能增加大鼠PASMC分裂.肝素(100mg·L-1)抑制10%FBS诱导的大鼠PASMC增殖(28%±6%)和胸腺嘧啶摄取反应(27%±7%),抑制FBS(1%)与PDGF(50μg·L-1),FGF(50μg·L-1),或IL1α(100ng·L-1)联用诱导的大鼠PASMC增殖(25%±6%,27%±7%,20%±4%),以及胸腺嘧啶摄取反应(23%±7%,26%±6%,20%±6%).结论:肝素抑制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PASMC的分裂与增殖.  相似文献   

19.
观察dl-3-n-丁基苯酞(NBP)对右大离右中动脉阻断(RMCAO)大鼠缺血区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方法:氢清除法动态监测RMCAO大鼠rCBF变化。结果:RMCAO后10min ip NBP(5,10,20mg·kg^-1)可明显增加rCBF(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0.01),40min给药有类似作用但作用较弱(与给药前相比P〈0.05),60min给药不能增加rCBF(与给药前相比P〉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强啡肽(Dyn)镇痛与致瘫的细胞机理,采用Fura-2显微荧光光度技术观测了不同浓度的DynA(1-17)对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单个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DynA0.1-100μmol·L-1对基础[Ca2+]i均无影响.DynA0.1和1μmol·L-1使高钾(50mmol·L-1)刺激的Ca2+内流峰值反应分别下降94%(n=6)和83%(n=4,P<0.05);DynA10和100μmol·L-1对高钾刺激反应峰值无明显影响,但所有测试细胞均呈现持续性[Ca2+]i升高;预先给予低浓度的DynA(0.1和1μmol·L-1),则高浓度DynA(10和100μmol·L-1)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结果表明低浓度和高浓度DynA(1-17)对培养脊髓神经元的基础[Ca2+]i无影响,但可分别抑制和促进去极化性钙离子内流,低浓度DynA可对抗高浓度DynA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