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曾红文  赖耀铭  刘婉玲 《新中医》2015,47(12):200-202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2组均进行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的量表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9%,对照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临床痉挛指数及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临床痉挛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火针点刺联合Bobath疗法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处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的针刺治疗配合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4.
蓝晶晶  梁巧巧  吴悦 《新中医》2021,53(4):197-20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干预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2组入院后均给予西药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情志疏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运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定肌痉挛程度,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功能情况,以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生活质量。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IS移动能力、力量状况、记忆交流能力及情绪4个维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状态,并配合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情志疏导,疗效满意,有助于缓解肌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估2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Ashworth痉挛分级评估肌张力,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更好,可明显缓解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具有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治疗可有效的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把12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60例和对照组(Bobath疗法)60例。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病人的下肢痉挛程度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结论:电针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纠正足内翻,进而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结合调神止痉法针刺和体感音波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法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Bobath加体感音波治疗,治疗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针刺及体感音波治疗。对3组患肢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评定,统计3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1组为82.14%,对照2组为74.07%,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神止痉法针刺联合体感音波疗法、Bobath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结合Bobath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及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治疗组进行火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Bobath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的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临床痉挛指数,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点刺结合Bobath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肌力及肌张力,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的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康复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单纯应用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单纯Bobath疗法。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肌张力,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情况、Fugl-Meyer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及治疗组Fugl-Meyer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8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包括Bobath技术、OT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阴肺经原穴、络穴针刺治疗,即大肠主合谷穴,肺之客列缺穴,每天1次,两种治疗每周5次,周末休2 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共4个疗程。4个疗程后,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简化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Fugl-Meyer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痉挛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指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在提高中风后手指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改善生活日常能力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邱林  ;刘艳春 《河南中医》2014,(9):1827-182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张力分级评定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FAC及上、下肢Fugl-Meyer积分[分别为(73.47±18.66),(3.69±0.36),(47.23±13.86),(29.37±7.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23.21),(3.18±0.45),(39.48±14.13),(24.73±7.69)分](P<0.05,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中风回春丸结合电针能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能提高上、下肢运动能力,能改善患者步态,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孪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筋刺法组6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60例作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05);经筋刺法组(P<0.001)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分值均提高,肌张力的降低值(Ashworth量表)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Fugl-Meyer量表)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结论: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4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辰时(7:00-9:00)采用八卦灸盒行腹部艾灸(中央灸盒对准神阙穴),持续2 h,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采用肌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患侧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80.4%(37/46,P0.05)。结论: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中风后下肢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与肌肉结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