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方法 70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二组治疗3个月前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格列美脲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前后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格列美脲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降低PAI-1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瑞红 《职业与健康》2005,21(1):143-14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凝固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观察厂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12周后,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水平的变化.结果用药后PAI-1、TC、TG水平均下降,而tPA水平升高.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后机体的局部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及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安装髋臼假体时、安装股骨假体时、皮肤缝合时、术后1 h和术后20 h采用股静脉插管采集患者双侧肢体的血液标本,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三项指标。结果术中术侧肢体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比术前显著增加。在术中及术后1 h内,术侧和非术侧肢体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有显著差异。在安装股骨假体时,术侧和非术侧肢体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创伤对局部纤溶系统的影响不同于非术侧肢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机制相关与局部纤溶系统的临床相关性仍需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合并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l(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36例合并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A组)、32例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B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PAI-1、t-PA水平,同时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等常规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浆PAI-1、t-PA水平与B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FPG、HbA1c、TG、TC、LDL-c等指标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HDL-c与B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t-P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PAI-1、t-PA水平对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 2型糖尿病 (T2DM)及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 (FDRs)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 (PAI- 1 )活性 ,分析它们与血脂、血糖、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胰岛素抵抗 (IR)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PAI- 1活性 ,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结果 T2DM组PAI- 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FDRs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且FDR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2DM及糖耐量正常的 2型糖尿病FDRs血浆PAI- 1活性升高 ,且PAI- 1活性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因此 ,PAI- 1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经2w导入期后,给予41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卡维地洛,治疗前及治疗8w后,采静脉血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卡维地洛治疗30d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效下降,t-PA活性上升,PAI-1活性下降,空腹胰岛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改善纤溶活性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经怡那林治疗前后纤溶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对二者与高血压疾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ELISA、发色底物法以及RIA方法分别检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活性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高血压治疗后t-PA和PAI-1水平均有下降趋势,t-PA活性上升,PAI-1活性下降,胰岛素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部分高血压患者常有胰岛素水平的增高并伴随PAI-1活性增高。提示在这些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重视对高胰岛素血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蜕膜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PA、PAI)变化,探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理。方法:45例早孕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正常蜕膜组、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3组蜕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米索组和米非司酮组tPA活性分别为46.91±20.74 IU/mg protein和64.25±35.81 IU/mg protein,低于正常蜕膜组(P<0.05);tPAmRNA水平以米非司酮米索组最高(1.43 0.39,P<0.05),而另两组间无差异(P>0.05);PAI-lmRNA和蛋白水平3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经转录后途径降低人早孕子宫蜕膜tPA活性,可能影响蜕膜剥落、血管再生、内膜复修而致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FA-IMT)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303例T2DM患者和93例健康个体PAI-1基因4G/5G多态性,利用B型超声检测T2DM患者FA-IMT同时检测其代谢指标。结果303例T2DM患者与93例健康对照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 e inberg氏平衡;健康对照组与T2DM组2组患者PAI-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各基因型人群的一般资料、代谢指标和FA-IMT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1 4G/5G基因型多态性可能不是致T2DM的遗传易感因素,也可能不是致T2DM患者FA-IMT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D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6例EH合并2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依那普利,观察组73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血糖、24 h尿微量蛋白以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52%,对照组为76.7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糖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尿β2MG、血BUN、Cr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EH合并2型DM的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和降低尿蛋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GSS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神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比术前高,术后Cobb角也显著比术前低,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断针、断棒及复位后椎体回缩现象。结论 GSS不仅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复位力大、复位效果好和固定牢靠等优点,还能重建脊柱生理弯曲之优点,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海  刘树峰  谭校 《现代医院》2012,(Z2):61-6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中环磷酰胺(CTX)导致的卵巢早衰的疗效。方法罗格列酮治疗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环磷酰胺治疗过程中出现卵巢早衰者,排除其它继发因素。治疗前、月经来潮、来潮后1个月、3个月均检测性激素水平(FSH、E2)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结果 6例患者在使用罗格列酮4~6天后、1例患者持续使用2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1例患者月经无恢复。SLEDAI无增加。结论罗格列酮对SLE治疗中环磷酰胺导致的继发性卵巢早衰有效,无不良反应,对疾病病情无不利影响。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30例和非乌司他丁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治疗前明显升高;与非乌司他丁组相比较,乌司他丁组在治疗后第5、10天时CRP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梅俪凡 《现代医院》2012,(Z2):10-12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CD36表达及血脂代谢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肾病内科住院并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60名患者为观察组,在我院体检中心选择6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CD36表达及血脂代谢特点。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HDL)在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6水平高于对照组,CD36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存在高度的负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积极调节脂质代谢,降低CD36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姚碧琦 《现代医院》2012,(Z2):86-87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心率(H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5~10 d后,两组患者的PH、PaO2、PaCO2、SaO2、RR、HR的变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能明显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易操作,易被患者接受,避免了气管插管,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而治疗前的准备、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及并发症的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许婷 《现代医院》2012,(Z2):20-2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估。方法对我科2010年11月~12月90例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有创通气天数、VAP发生率、院内死亡率、住ICU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通气治疗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曾广莹 《现代医院》2012,(Z1):24-25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术后药物的镇痛效果。方法 88例ASAⅠ~Ⅱ级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镇痛组及非镇痛组各44例,镇痛组使用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注泵(2 ml/h)在上肢远端浅静脉持续注入曲马多、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治疗,记录患者术后24 h后综合平均视觉模拟评分、夜间睡眠时间、精神状况、胃纳、排尿困难等情况。结果镇痛组与非镇痛组术后疼痛比较及夜间睡眠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精神状况、胃纳均较非镇痛组改善,2例出现排尿困难。结论骨科手术后常规给予术后镇痛,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一般状况,对于大多数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已知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追踪管理同时进行糖尿病教育与糖尿病控制的关系。方法对153例符合诊断标准并且已经接受一般治疗6月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追踪管理,定期糖尿病教育,观察6个月后糖尿病控制情况。结果受试者经过登记追踪管理和定期教育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且达到优秀控制。伴有高血压者,收缩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伴有血脂增高者,血脂下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好的人数从73.2%增至88.2%,自觉严格饮食治疗人数从69.3%增至83.7%,主动参与运动人数从58.2%增至86.3%,坚持每周2次以上测血糖人数从20.3%增至51.0%,对克服糖尿病有足够信心的人数从45.8%增至77.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追踪管理同时进行糖尿病教育,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改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尿道下裂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尿道下裂矫正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在尿道下裂矫正术患儿治疗中可减轻患者及家属紧张、恐惧与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