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药源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心律失常药物既能治疗心律失常,也能引起心律失常。许多非抗心律失常药亦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猝死。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被称为药源性心律失常(Drugs-inducedarrhythmia)或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c effect)。是指药物非治疗学目的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导致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与恶化,亦含药物引起的心电生理改变。药物处于治疗学或亚治疗学水平引起的心律失常为原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在有危险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缺氧或药物性相互不良作用情况下发生的心律失常,称为继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药源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扭转型室速(TDP)、心室扑动或颤动、室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  相似文献   

2.
顾桂敏 《黑龙江医药》1997,10(5):298-298
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虽有增加,但多数药物是有选择性的抑制某种心律失常,且成本高、价格昂贵、安全系数小,有的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就可以引起心律失常。而黄连素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效果显著、抗心律失常谱广、口服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所以黄连素是当前较理想易推广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1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合并心律失常的118例设为心律失常组,未合并心律失常的32例设为非心律失常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心律失常组年龄60岁以上构成比,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60岁、呼吸道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与心律失常相关性。方法对164例EH患者,进行心电图(ECG)、Horlter、超声心电图(UCG)检查,测定心律失常、左室肥厚、左房内径。结果心律失常占90.2%,其中房性心律失常占88.4%,室性心律失常占56.5%,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占29.6%,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占40.9%,AVB占1.8%,左室肥厚(Left Ventricnlorhypeitrophy LVH)组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无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扩大组(LAD)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患者房性心律失常高于室性心律失常,高级别心律失常与LVH、LA扩大相关。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兴奋秩序的异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又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或者可引起其它的心血管疾病.抗心律失常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有效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新药开发的前提.目前常用的模型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心房扑动和颤动性心律失常模型、心室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性心律失常模型、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交接区传导常性心律失常模型、窦房结心律失常模型.  相似文献   

6.
谢有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78-279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为诊断和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9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类型、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的类型:室性早博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房性早博、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心律失常的病因:冠心病最高,其次为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肺心病。结论老年心律失常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变等多种因素有关。及时准确地对心律失常作出判断和诊治,大部分心律失常将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被战胜。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上在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时,除了考虑充分利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应全面关注其安全性。本文通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心律失常发生、维持机制的分析,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和安全性评价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病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不同,作用机制有差异,不良反应也较多,这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了难度。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助于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现将国内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做一总结。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指服用治疗量或亚治疗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用药前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进行探讨。方法对108例小儿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资料进行较为全面与系统地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病因与诱因、原发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结果小儿心律失常的患者主要以窦性心律失常为主,异位心律失常次之。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本组108例患者痊愈的为82例,好转的18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小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和类型很多,找对病因、对症治疗是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类型及相应治疗。方法:对317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病因及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给予治疗。结果:心律失常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占59.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原因。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室上性心律失常最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I临床诊疗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24h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09例,发生率为65.66%。其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9.44%,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等也常出现,而且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对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感染性疾病20例(41.7%),围产期缺氧12例(25%),原因不明7例(14.6%);心律失常类型:早搏27例,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10例,传导异常6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缺氧及感染为主,类型多为房早、室早、各种传导阻滞和快速性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气促、烦躁、面色苍白、紫绀等非特异性症状。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无须特殊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及分析预后。结果: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36例,成功24例,好转7例,死亡5例,有效率86.1%。快速性心律失常(n=29)单药治疗复律12例,9例在第2次、第3次联合用药后复律,有效率89.6%。缓慢性心律失常(n=7)有效率42.8%。8例(22.2%)心律失常易反复,5例(13.9%)需维持治疗。结论:不同的新生儿心律失常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恶性心律失常要及早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当出现室颤、室扑、阵发性室速,必须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出现阵发性室上速、房速、房扑,应尽快用抗心律失常药控制,出现早搏呈二联律、三联律、多源、并行心律和频发早搏适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可以联合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时发现及有针对性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有助于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极为常见,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一般心律失常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生活质量。膜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动作电位延长剂和钙拮抗剂是目前推崇的治疗心律失常的四类药物,但由于心律失常发病机理极为复杂,加之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  相似文献   

15.
MCP有对抗氯化钡诱发大白鼠心律失常的作用;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家兔的心律失常,能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用量、致室颤量和致死量、但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无影响,不能改善结扎大白鼠冠状动脉造成的缺血性心律失常。有局部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220例临床分析,激动起源异常明显高于传导异常,其中期前收缩占47.55%3心律失常与呼衰、酸碱失衡及电解持紊乱明显相关,尤其低氧、高碳酸血症、低钾、低氯碱中毒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其经组。心功能与心律失常成负相关,心功能愈差,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并发冠心病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84.16%。多数并发心律失常者经病因治疗后可自行缓解,但对多源性多发性早搏或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并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经常并发心律失常,约达80~90%,而其中约有40~45%是一过性的,不须特殊治疗,还有40~45%属于严重的心律失常,不治疗可影响予后,甚至丧命。本文将216例急性心肌梗塞中心律失常加以分析,其结果介绍如下。结果及讨论一、急性心肌梗塞中心律失常的概况 216例中男157例,女59例,男女之比为2.7:1。216例中出现心律失常者149例,占69%。心律失常250例次,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等。见表1。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期前收缩最多占38.8%,其中室性期前收缩较多,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占30.1%,束支传导阻滞达18%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进展及安全应用。方法查阅和检索国内外最新抗心律失常有关文献。结果人本文综述了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最新进展及安全应用,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案。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应依据循证研究的结果,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100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出心律失常196例次,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发生112例次(57.14%),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37例次(13.88%)、窦性心动过缓24例次(12.24%)、交界性心律失常10例次(5.10%)。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老年人各种心律失常,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注射给药及联合用药易引发,最易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抗感染药物。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