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中bFGF及其受体和受体后活化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分泌环在膀胱癌发病过程中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2例膀胱癌和 16例正常膀胱粘膜中bFGF及其受体 (FGFR1)和酪氨酸磷酸化蛋白 (P Tyr)表示。结果 三者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其中bFGF和FGFR1表达分别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和复发之间密切相关。膀胱癌中bFGF ,FGFR1及P Tyr三者之间呈相关表达。 结论 bFGF自分泌环活性和受体后信号传递增强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FGF和FGFR1是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估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新生正调控因子。bFGF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成为判断实体瘤预后的一项重要的独立性指标。近年来有关研究证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也与bFGF的高表达有关 ,bFGF表达水平也是其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1 bFGF及其受体概况1.1 bFGF的结构 :早在 194 0年 ,Hoftman等在脑和垂体的抽提物中发现一种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 1974年该物被分离纯化 ,并命名为成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转化生长因子 β的三种异构体 (TGF β1,β2 和β3 )及它们的受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病理学技术确定这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在 30例不同胎龄(13~ 31周 )的胎儿皮肤和 5例成人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bFGF、EGF、TGF β异构体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质和胞外基质中 ,而其受体则主要分布于这些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内。随着胎儿不断生长发育 ,这些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 ,在晚期妊娠胎儿(胎龄 2 9~ 31周 )和成人皮肤中 ,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 ,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妊娠胎儿皮肤。结论 bFGF、EGF、TGF β的异构体及其受体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损伤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在妊娠早期胎儿皮肤中 ,这些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 -fos,c -ju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其受体 (bFGFR2 )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提取 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 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 ,分离mRNA ,用RT -PCR方法检测这 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皮肤中 ,c -fos,c -jun ,bFGF和bFGFR基因表达较低 ,而在生长活跃的增殖期的瘢痕中 ,这 4种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5 ) ;在成熟期的瘢痕组织中 ,虽然bFGF基因仍保持高水平表达 ,但c -fos ,c -jun和bFGFR2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低于增殖期的瘢痕。结论 :c-fos,c -jun和bF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 ,而bFGFR及其下游信使分子基因表达降低 ,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趋化因子基因治疗与基因疫苗的研制应用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中微血管密度及bFGF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肿瘤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分别做HE染色,F-Ⅷ相关抗原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Weidner法进行MVD的测定.结果 32例中,bFGF阳性者18例,表达率为56.3%,阳性表达者MVD记数为41.55±14.44,肿瘤直径大于5 cm时,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bFGF在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而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以做为评定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VD、微血管相关指标及bFGF在BPH和PCa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和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5例BPH和27例PCa患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绘制BPH和PCa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曲线升段的斜率(S);所有标本行CD34、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时间-密度曲线分三种类型,在两组病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和PCa组织中MVD分别为11.00±4.14和32.11±13.19,BPH微血管平均直径等指标比PCa的相应指标要大(P<0.01)。bFGF在PCa中的表达高于在BPH中的表达(P<0.01)。斜率(S)与MVD、bFGF及MVD与bFGF有相关性(P<0.05);在前列腺癌中,斜率(S)与PCa的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MVD与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bFGF及MVD在PCa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BPH中的表达。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能够显示BPH、PCa的血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增生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特异性受体(uPA/uPAR)系统是肿瘤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的核心环节之一, 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肿瘤组织中uPA/uPAR表达水平及其随病情的变化情况, 对于肿瘤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评价意义重大。放射性核素分子靶向显像方法在靶向受体表达水平测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来年医学研究者使用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uPAR的特异性配体进行了动物显像研究, 并于2015年首次用于人体显像。笔者就近年来uPAR放射性核素靶向显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 ,FLK 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75例人大肠癌组织VEGF ,FLT ,FLK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相关性。结果 VEGF ,FLT ,FLK 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FLT表达于癌细胞膜和 (或 )细胞质 ,而FLK 1则只表达于细胞质。VEGF ,FLK 1强阳性组 ( )MVD计数增多 (P均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VEGF ,FLT ,FLK 1强阳性表达例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VEGF ,FLT及FLK 1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FGF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F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bF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有关。结论 bFGF可作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表明,凝血酶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影响肿瘤的转移.PAR1是介导凝血酶促肿瘤转移的主要受体,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PAR1通过影响肿瘤血管新生而促进肿瘤转移.近年来研究发现,PAR1表达于多数肿瘤细胞表面,其表达水平往往预示着该细胞侵袭能力的强弱.PAR4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报道较少,仅有的几篇报道提示,PAR4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有表达且在血管发育中起作用,但其是否通过影响肿瘤血管新生而参与肿瘤转移还未见报道.同时,PAR4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仅见于肺癌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生存直接相关,提示PAR4可能是介导凝血酶影响肿瘤转移的另一重要受体.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核素显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共受体(VEGFR)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VEGFR已成为目前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靶点.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能够客观、准确显示体内肿瘤组织VEGFR的分布、密度及与其配体的结合亲和力,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复发与转移的探测,并对临床实施针对V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肿瘤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尤其淋巴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肿瘤淋巴管的生成机制、分布特点及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年9月-2006年1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44例,采用RT-PCR检测CXC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CXCR4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CXCR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又称C-erbB-2)的表达,并观察相应的临床病理指标如年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等.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CXCR4主要在胞质表达,很少在细胞核表达.44例乳腺癌标本中均有不同程度的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腋窝淋巴结转移增多而增高(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比较,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及1~3个者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erbB-2( / )组与C-erbB-2(-/+)组比较,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增高(P<0.05).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无相关性(P>0.05).结论 CXCR4可能对促进乳腺癌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尤其淋巴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肿瘤淋巴管的生成机制、分布特点及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预后因素以及PET/CT-SUVmax和DWI-ADC值的关系。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36例IDC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DWI、FDG-PET/CT检查及病灶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学分析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分析ADC值、SUVmax与上述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ADC值在淋巴结转移阳性、ER(+)和HER-2(-)表达的病灶均较高(P<0.01)。肿瘤体积大、淋巴结转移阳性、高级别肿瘤、ER(-)、PR(-)、 EGFR(+)和Ki-67 高表达者,SUVmax值均较大(P<0.01)。肿瘤ADC值与SUVmax无相关性(P=0.187)。结论:ADC值和SUVmax均具有助于IDC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整合素受体αvβ3在新生血管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有高水平的表达,在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和转移中,特别是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能够与受体特异性地识别结合,因此目前被逐渐应用于肿瘤整合素表达水平的受体显像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各期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与免疫病理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LD患者和7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行HRCT扫描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各期HRCT表现及与相关病理学的关系。结果ILD的各期HRCT表现有其相应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对照组、ILD早期组、中晚期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在早期组以( )和( )为主,晚期以( )和( )为主。而TGF-β1和bFGF在早期组表达以( )和( )为主,晚期组以( )和( )为主。bFGF、TGF-β1、TNF-α与HRCT征象之间相关性比较,χ2值分别为19.41、28.50、25.90(P<0.05)。结论HRCT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性的诊断ILD的手段,TGF-β1、bFGF、TNF-α在ILD发生、发展中起作用。TNF-α在早期急性肺泡炎期表达增强。而TGF-β1和bFGF在慢性纤维化期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高压氧暴露组.2组再各分5组,分别为腩缺血1 h再灌注后1、3、5、7、14 d组,每组8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进行高压氧暴露,免疫组化检测bFGF和FGFR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1 d,神经细胞即出现bFGF和FGFR的表达,3 d达高峰,后逐渐减弱,至14 d时仍有表达;高压氧暴露组神经细胞bFGF和FGF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但是同一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通过促进bFGF和FGFR表达,可能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高压氧暴露组.2组再各分5组,分别为腩缺血1 h再灌注后1、3、5、7、14 d组,每组8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进行高压氧暴露,免疫组化检测bFGF和FGFR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1 d,神经细胞即出现bFGF和FGFR的表达,3 d达高峰,后逐渐减弱,至14 d时仍有表达;高压氧暴露组神经细胞bFGF和FGF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但是同一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通过促进bFGF和FGFR表达,可能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