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鹏  赵阳  杨红杰  韩倩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0):2536-2541
目的 探讨安替可胶囊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术后复发转移、晚期转移无法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75 mg/m2。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安替可胶囊,2粒/次,3次/d。3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生存质量(QLQ-C30评分、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42.00%)、疾病控制率(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00%、52.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QLQ-C30评分、KP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QLQ-C30评分、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CC-Ag、CYFRA21-1、CEA、CA125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SCC-Ag、CYFRA21-1、CEA、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中位生存期、肿瘤无进展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替可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免疫功能抑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射用黄芪多糖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AP方案治疗,即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mg/m2溶于100mL生理盐水;滴注完30min后再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注射用顺铂,75mg/m2溶于500mL生理盐水。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第1~14天静滴滴注注射用黄芪多糖,25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1次/d。所有患者均以2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FACT-L评分,及外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比对照组(88.71%vs70.97%)、客观缓解率(ORR)比对照组(51.61%vs33.87%)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肺癌标志物CYFRA21-1、SCC-Ag、CEA、IL-8和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以治疗组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FACT-L中评分及其总分比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治疗组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治疗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12.90%vs32.26%)、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2.90%vs29.03%)、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1.29%vs25.81%)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注射用黄芪多糖对AP方案具有增效减毒的功效,有望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患者早餐前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12 mg/次,1次/d,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3 mg/kg,1次/2周,评估患者耐受性和疗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9周。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较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CD8+、VEGF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V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6个月,两组EORTC QLQ-C30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EORTC QLQ-C30总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较对照组明显增长(P<0.05)。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降低VE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将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采用2.0 mL生理盐水溶解后以氧气为驱动力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流量控制在6 L/min以内,2次/d,15 min/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次,1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P<0.05)。治疗后,两组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FV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正向调节机体免疫水平,疗效确切,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30 min内滴注完成。间隔30 min再静滴顺铂注射液,75 mg/m2与500 mL生理盐水混合,200 min滴注内完成。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600 mg与500 mL生理盐水混合,1次/d,连续滴注7 d。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21 d,两组患者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卡氏功能量表(KPS)评分、肺癌生存质量评价量表(FACT-L)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和总生存期(OS)。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FACT-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KPS评分、FACT-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4/CD8、CD3、CD4、CD8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CD4/CD8、CD3、CD4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4/CD8、CD3、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治疗组O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30)。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功能状态,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辅助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配122例CVA患儿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25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中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及呼气峰流速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D4+及CD4+/CD8+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CD8+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25(OH)D3、IL-10水平升高(P<0.05),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D3联合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CVA患儿咳嗽等症状,提高肺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气道高反应及气道炎性反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87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使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输注2 000 mL 0.9%氯化钠溶液或糖盐水水化,0.9%氯化钠溶液100 mL分别稀释多西他赛注射液及顺铂注射液,37.5 mg/m2,先缓慢注入稀释后多西他赛,间隔30 min再注入稀释后顺铂。灌注化疗间隔3周,共4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输注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3 mg/kg,每2周用药1次,直至患者不耐受或病情进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化疗前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增加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CYFRA21-1水平较化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对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良好,且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资料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申秋菊  刘雯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1):2210-2213
目的 研究艾迪注射液联合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观察组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50 mL/次,1次/d。1个疗程为3周,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T细胞亚群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8+、CD4+、CD3+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功能异常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埃克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佳,能改善其CD细胞亚群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在东台市中医院就诊的10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TAC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注射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8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斑蝥胶囊,3粒/次,2次/d。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在持续治疗6个周期后分析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淋巴细胞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血清指标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QLSB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QLSB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8+比治疗前小,LMR、CD4+、CD4+/CD8+比治疗前大(P<0.05);治疗组的CD8+比对照组小,LMR、CD4+、CD4+/CD8+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糖蛋白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血清CA153、CEA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脂联素(ADP)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清AD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方案有助于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唐萍  骆洋  李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8):1751-1755
目的 探讨肿痛安胶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沙利度胺片,5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肿痛安胶囊,0.56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8.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水肿消失时间、渗出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痛安胶囊联合沙利度胺可提高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进一步降低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王舰  张超  刘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587-1590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50例,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 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7%、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和GCS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和GCS评分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S100B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NSE和S100B的降低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颅脑损伤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血清NSE和S100B的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复合氟哌利多注射液用于胸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丙诺啡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各5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丁丙诺啡组给予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3μg/kg,舒芬太尼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5μg。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PCIA,丁丙诺啡组: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15μg/kg+氟哌利多注射液2 mg+0.9%氯化钠稀释至150 mL;舒芬太尼组: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5μg/kg+氟哌利多注射液2 mg+0.9%氯化钠稀释至150 mL。比较术毕(T0)、术后2 h(T1)、4 h(T2)、6 h(T3)、12 h(T4)、24 h(T5)、48 h(T6)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记录拔出气管导管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比较术后24、48 h的QoR-15评分、曲马多镇痛补救量、PCIA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和咳嗽时2 h(T1)、4 h(T2)、6 h(T3)、12 h(T4)、24 h...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2087-2090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L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和GC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挫裂伤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降脂稳定斑块、神经保护、调控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滴注时间≥50 min,用药时间间隔≥6 h。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MMSE、Mo CA、ADL和BDAE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3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0.5 mL/(kg·d),将其加入5%葡萄糖溶液50 mL中。轻、中度患儿连续治疗7~14 d,重度患儿连续治疗14~21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体征恢复情况、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9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NBNA评分均显著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个月,两组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出生后3个月,同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6个月后,治疗组MDI、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OR、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4.7%,略低于对照组的7.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80例急性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次,2次/d,两药间隔1 h滴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78%、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d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HISS评分、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强炎症反应的抑制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根据其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4μg/(kg·h)加入生理盐水至100 m L。治疗组静脉滴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2μg/(kg·h)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 mg/kg加入生理盐水至100 m L。观察两组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清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结果手术开始和手术后2 h,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 h,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清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围手术期善血流动力学,缓解疼痛,延长清醒时间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前2 d以60 mg/d的剂量静脉泵入24 h,第3天以10 mg/次滴注,2次/d,1次/12 h,给药时间3 h/次,连续治疗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加入25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3、7、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R和血浆FIB、D-D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ET-1、MCP-1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整体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铂类化疗药物所致耳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铂类化疗肿瘤患者且出现耳源性眩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 mL/次,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铂类化疗药物所致耳源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崔炜  屈永才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2):2332-2336
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联合胞磷胆碱组(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组(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0.5 g加入到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同时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2次/d。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0.5 g加入到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同时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5 g加入到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oCA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TNF-α、IL-6水平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