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PCI术成为治疗急性心梗的常用手段,但并不能解决患者的所有问题,如PCI术后仍有胸闷、胸痛、心悸,而积极应用中药可在某种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本研究通过对40例急诊PCI术后患者在常规西药用药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2个月,评价患者中医证候、中医临床症状和心脏彩超的变化,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PCI术后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后应尽早应用中药干预,从整体论治,多途径,多靶点的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WD)在西医学上是铜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病变影响肝、脑、肾、角膜等重要脏器。中医通过对W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认为WD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二者相互作用而发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的病机,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而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WD在临床中常见。众多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化痰祛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WD患者临床症状,发挥排铜优势、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脑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延缓疾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化痰祛瘀法在WD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WD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脑血管病更为显著,中医称为中风病。目前中医临床对中风治疗多采用活血化淤和通络开窍的药物,而且用中药治疗脑血管病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作为血栓溶解剂同时具有其他作用,即: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脑血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缺氧状态等作用。为寻找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义、西医对其认识、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分型、实验研究概况,应用中药复方内治法在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纠正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抑制胶质细胞激活以及中药复方外治法治疗该病等方面的相关机制研究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希望为今后临床应用中药复方内、外治法治疗及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芳香中药在疾病外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治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内病外治是中医的治疗特色之一。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研究均发现芳香中药在疾病外治中效果显著,中药具有可透皮吸收的特点,芳香中药对药物的透皮吸收可起到促渗的作用,芳香中药外用治疗疾病方法种类多样。作者对芳香中药外用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1关于中药临床定位的思考开展中药临床研究,要首先明确中药的临床定位,中药可以定位于治疗病,或治疗同时符合中医某一辨证分型的疾病,即病证结合,或治疗中医的某一证候,或治疗疾病某一相关症状,如果定位于治疗现代医学体系下的疾病,临床研究设计要遵循现代医学体系的相关要求;如果定位于病证结合的治疗,临床研究设计既要评价对现代医学体系疾病的疗效,又要评价改善中医证候的疗效;如果定位于治疗中医证候,临床研究设计要关注证候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规范性和公认性,关注证候改善临床价值的阐述;如果定位于治疗疾病某一相关症状,临床研究设计要关注症状改善的临床价值和与疾病的相关性。中药临床定位的确定,既要尊重中药的临床实践经验,又要结合现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解决临床问题、体现临床价值为导向,要重视医师经验对确定临床定位、明确临床价值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属中医外治学的范畴,自古以来,中医学医、护一体化使中医护理技术没有独立的发展空间,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是中医药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临床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良好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归纳汇总近年来常用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主要包括耳穴压丸、穴位贴敷、艾灸、拔罐、中药足浴、中药定向透药等,具有改善肺功能、抑制炎性因子、延缓气道重塑和调剂免疫等作用,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癌等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治疗作用,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绿色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期望同道能通过文章了解更多、更优质的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药在抗病毒领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病毒学的发展,发现许多疾病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治疗中,中药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等综合作用,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现就中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苦参在临床各科治疗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国医大师李济仁在中医痹病[1]和乳糜尿[2]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近年来,中药苦参提取物及其复方制剂在肿瘤治疗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发现苦参及其复方注射液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而且还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并诱导细胞分化,此外,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医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积累的医药知识,是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中药治疗妇产科疾病也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笔者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对妇产科中常用促子宫收缩中药及抑制子宫收缩中药作一浅述,以便在临床中医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治疗,有针对性的选择用药,更好的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提高中医中药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医药历史有记载以来,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的治愈肿瘤也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中药复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发展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各种疾病古来有之。在中医病症中并无肿瘤一说,但通过对肿瘤的认识,分析其病机,可以将其归属于"癥瘕积聚"的范畴,由此可见,肿瘤治疗是中药复方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中药复方能够充分调动机体的防疫机制,发挥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调控作用,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复方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繁多、组方形式多样、药理机制复杂、干扰因素众多,目前对中药复方多环节、多靶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入,以至于研究进展缓慢,国际认可程度较低。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影响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自噬,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状态等方面对中药复方抗肿瘤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理论基础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晓佳  阮菲  赵叶 《新中医》2014,46(9):188-189
<正>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历史悠久,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出积极显著的作用,在长期实践治疗中日益发展,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1]。大型的综合医院均有中医学的存在,中医临床包含内科、外科、妇科、针灸科、骨科、儿科等科室,且科室体系日益完善。中医治疗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根,同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下能够减少西医药物的使用量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为进一步了解本院中医治疗的情况,探讨中药处方的特点和规律,笔者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药在临床的应用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这里临床中药是最后选项,只有对病人的病情了解清楚以后,才能根据中医的理论制定治疗的原则和方法,选用方剂、药物。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当中要严格按中医理论应用中药。  相似文献   

14.
浅论中药与体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是中医临床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武器,它的选择与应用,与人体的体质密切相关,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此作如下探讨。1体质足应用中药的重要依据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根本依据。准确的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足保证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所谓辨证论治,即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及疾病动态变化等思想的指导下,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在应用四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传统中药在治疗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辨治思路探索。作者回顾了过去几十年间关于中药组方在治疗耳鼻喉疾病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发现中药组方应用范围广泛,方剂设计优秀,依据中医理论制定组方,且常常结合针灸等其他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文章指出中药组方在去除病因、疾病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进一步探索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对现代治疗的指导意义。相比于单纯使用现代技术治疗,中药组方的综合治疗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文章内容总结有助于向更多的临床医生推广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思路,改进和完善中医药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剂设计,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中医在耳鼻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其病机复杂,证候多样,多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通腑泻下”法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锦红汤是已故名医顾伯华基于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创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行气通腑、活血消肿的功效,对胰腺炎、胆道感染、脓毒症等各类感染性疾病效果确切,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细菌耐药。本文综述锦红汤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效应机制研究,包括调节炎症与免疫、抑制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改善凝血、抑制肠道细胞凋亡等方面,以期为更好地应用此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外治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筋骨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用药方法符合现代人防治疾病的心理,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本文从外敷、烫熨、薰洗、离子导入等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入手,对近年来中药外治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特点和规律、建立临床治疗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折方面效果显著,能够延缓受伤组织进一步加重,促进骨痂生成、骨折愈合,且安全性高,有效性高。本文从中药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机理研究、中药外治法在骨折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情况两大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了中药外治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研究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社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单味药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 ,将于 2 0 0 1年 5月中旬在北京召开 ,现将征文通知公布如下 :一、征文内容1 .单味中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2 .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3 .单味中药的基础药理学研究 ;4.单味中药的临床药理研究 ;5 .单味中药外用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体会 ;6 .单味中药的特殊制剂研究 ;7.名老中医应用单味中药的临床体会 ;8.单味中药的研究方法 ;9.单味中药的中医文献学研究 ;1 0 .单味中药的中药资源学研究。二、征文要求1 …  相似文献   

20.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缺血性中风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回顾分析近年藤类单味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临床应用体会,并结合现代医学,明确其在治疗中风等脑病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效果显著。指出对藤类中药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发展方向的探讨,可为中风的中医提供治疗思路,为临床用药及开发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