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的新方法。方法:120例婴儿脐疝患儿,男68例,女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0)采用加压疝气带治疗。对照组(n=60)采用普通疝囊带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为3个月。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3个月后,对照组有50例治愈,治疗组60例患儿全部治愈。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压疝气带固定牢固可靠,有堵住疝环及腹肌缺损处的双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输液贴加无菌纱布填塞脐窝治疗婴儿脐疝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脐疝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自愈法,治疗组静脉留置输液贴加无菌纱布填塞脐窝治疗婴儿脐疝的新方法。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疝环愈合率比对照组疝环愈合率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留置输液贴加无菌纱布填塞脐窝治疗婴儿脐疝,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便于观察与更换,病人易于接受.适用于家庭治疗中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近些年间59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自身意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有1例尿潴留病例发生,术后6个月无复发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例感染、2例尿潴留病例发生,术后6个月有2例复发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9%,两组比较P<0.05,X2=7.03.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简易脐疝带在小儿脐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脐疝的治疗方法。方法82例患儿采用简易脐疝带非手术治疗。16例未愈者中9例疝环口直径>2.5 cm并伴有局部肌肉发育不良,转手术治疗。结果非手术治愈66例,治愈率80.5%。手术治疗16例全部治愈。结论简易脐疝带非手术治疗小儿脐疝效果好,但疝环口直径>2.5 cm伴有局部腹壁肌肉发育不良者治疗效果较差,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袁卫平 《当代医学》2014,(9):106-106
目的:探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吉安市遂川县衙前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气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n=48)。对照组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优于传统疝气修补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统小切口小儿疝束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疝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n=38),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切口小儿疝束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且治疗组患者恢复较快。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疝囊残留积液,门诊观察,能自行吸收;1例出现腹膜后血肿。对照组患者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阴囊肿胀。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疝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韩佳 《中外医疗》2014,(23):114-115
目的 分析比较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的60例疝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该组患者作为治疗组,并对50例疝气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即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经对比治疗后,治疗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采用的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组6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并发症,而对照组60例患者中,出现尿潴留3例,伤口感染3例,阴囊血肿1例;同时,治疗组手术时间(40.2±7.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70.1±12.8)min,两组数据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疝气患者进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手术预后快,治疗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腹横筋膜缺损严重及复发的疝气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疝气修补术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临床效果对比。方法该研究共选择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普外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观察组,n=50)与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无中转其它术式,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选取病例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所需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 VAS评分均居较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血肿各1例,并发症率为4%;对照组尿潴留4例,血肿3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1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7例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腹沟疝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疼痛轻、创伤小、术后可尽快恢复,复发率低,不良事件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小儿疝气采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小儿疝气患者,其中54例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54例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儿出血量、手术、术后禁食、术后活动与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术后禁食、术后活动以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出现腹胀、阴囊肿胀、继发鞘膜积液、切口感染、疝复发分别有4例、6例、3例、3例、2例,并发症发生率33.33%;观察组患儿出现腹胀、阴囊肿胀、继发鞘膜积液、切口感染、疝复发分别有2例、1例、1例、0例、0例,并发症发生率7.40%,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更高,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小儿疝气患者44例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提取2011-06~2013-07期间我院收治患有小儿疝气44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小儿疝气治疗研究。观察组患儿运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运用疝气带加压保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病变消失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治疗有效率为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运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疝气患儿,安全有效,减短治疗时间,对患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胫骨干骨折(Tibial shaft fracture,以下简称TSF)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80例TSF术后骨不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和观察组(n=40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骨痂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不连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 8,P=0.479 2)。结论:TSF术后骨不连行再次手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愈合快于带锁髓内钉,但两组总恢复率相当,可视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析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与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研究组(n=60),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则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整体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更理想,且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更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老年患者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疝气患者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疝气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至2017年收治确诊的群体,编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与观察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n=30。比较疝气患者用两种修补术治疗后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所得数据均优于传统组;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复发例数低于传统组。结论对疝气患者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其机体伤害程度低,相对于传统修补术有明显优越性,且预后质量如康复效果、复发情况等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脐环缝扎术治疗小儿脐疝的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选取由我院收治的脐疝患儿66例,36例进行腹腔镜脐环缝扎术治疗的患儿为手术组.30例不愿接受腹腔镜或要求接受保守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36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手术组脐疝全部治愈,对照组治愈24例.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脐环缝扎术治疗小儿脐疝相比保守疗法,具有复发率低、安全有效、微创美观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术,观察组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修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统计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疝修术更有优势,且安全性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徐慧君 《吉林医学》2015,(6):1211-1212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在小儿疝气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小儿疝气60例,根据患儿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都采用经皮下环切口行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行为干预,护理周期为7 d。结果:治疗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治疗组的阴囊内积气、切口感染和戳孔血肿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在小儿疝气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7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疝气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可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儿术后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腹股沟疝气采取充填式无张力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7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给予传统疝修补术,试验组(n=35)给予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各项手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效果可靠,能优化手术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宏权 《黑龙江医学》2014,(11):1291-1292
目的 对经脐两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并脐疝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2例小儿斜疝并脐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经脐两孔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美观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经脐两孔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并脐疝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微创、美容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熊去氧胆酸(UDCA)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婴儿肝炎综合征(H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0.00%;治疗后两组患儿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AL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