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男,72岁.高位截瘫11 a,大小便失禁,多次因尿路感染而住院治疗,本次住院3个月,在我科做细菌培养达11次之多,其中第5~7次培养出Esbls+细菌,临床上使用抗生素过多,最后只能使用舒普深等抗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在第8~9次培养中无细菌生长,但患尿常规检验白细胞(++),且有尿路感染症状,后与临床联系改为高渗培养,直接取中段尿标本0.1 ml接种于L型平板及血平板上,置35℃培养3 d,血平板无细菌生长,L型平板长出菌落,涂片染色G-、形态不一呈长丝体、圆球体,细胞壁染色显示整个菌体浓染呈紫色,菌落于低倍镜下呈油煎蛋状,菌落较小,中心致密并深陷入培养基中,透光度差,四周较薄.  相似文献   

2.
我室自1990年10月,对临床血液、尿液进行L型细菌增菌培养,发现有较多的污染菌.现将识别L型平板上污染菌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1.菌落识别法在L 型平板上有菌落生长,但低倍镜下观察无G 型、L 型、F 型菌落或菌落呈弥漫状生长,应视为污染菌.2.菌落百分比识别法致病菌呈L 型或细菌型  相似文献   

3.
97例尿液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5年9月起对尿标本除常规培养同时作L型细菌培养,并分析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给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收到良好效果。一、方法将97份来自疑拟泌尿道感染病人的尿液标本直接接种于血平板及L型平板上,前者按常规37℃培养24~48h,后者置37℃烛缸培养并逐日在低倍镜下观察,如发现“油煎蛋”样或“颗粒型”菌落,即作涂片和细胞壁染色,并进行L型细菌的返祖和鉴定,L型细菌药敏试验在高渗肉汤增苗后,在L型高渗平板上按K-B法进行,置37℃烛缸24h测抑菌圈直径。二、结果97例标本细菌培养阳性为37例,其中细菌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岁.腹泻,粪便镜检脓细胞满视野,T38.5℃,口服头孢力新5天后症状消失.一周后又发热但无腹泻,T37.8℃.口服头孢力新4天无效,改用头孢环乙烯仍无效.血L型培养为甲型到伤寒沙门菌L型,以四环素治疗痊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细菌学鉴定血和粪便常规培养均阴性,血L到培养4天见颗粒状物生长.转种L型平板,置35℃CO2箱48h后,G型、F型和L型3种菌落形态均有.染色见革兰阴性长丝状菌和多形态菌,细胞壁缺壁.本菌在L型平板上培养2次,再转种血平板置35℃24h,有回复菌落,直径2mm,灰白色、扁平、光滑湿润、不溶血,染色…  相似文献   

5.
邓维秀  李亚玲  唐微 《检验医学》2010,25(3):185-187
目的了解血平板分离培养细菌L型的特性及其漏检原因。方法201份标本直接接种于血平板培养,盲刮盲扩后取针尖样或云雾状菌落,干片固定观察菌落特征;常规法鉴定L型及其生化特性。结果分离出102株L型(50.7%),针尖样菌落57份,云雾状菌落45份,L型多为颗粒型(G型)菌落(81%),易回复(88%);超薄切片细胞壁缺失;生化反应减弱;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居首位(50%)。结论血平板可直接用于分离培养L型,能保持传统培养L型的多种特性,有利于临床标本同时检出细菌型和L型,可提高L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平板分离培养细菌L型的特性及其漏检原因。方法201份标本直接接种于血平板培养,盲刮盲扩后取针尖样或云雾状菌落,干片固定观察菌落特征;常规法鉴定L型及其生化特性。结果分离出102株L型(50.7%),针尖样菌落57份,云雾状菌落45份,L型多为颗粒型(G型)菌落(81%),易回复(88%);超薄切片细胞壁缺失;生化反应减弱;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居首位(50%)。结论血平板可直接用于分离培养L型,能保持传统培养L型的多种特性,有利于临床标本同时检出细菌型和L型,可提高L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男,23岁。外伤,颅底骨折,50%体表面积损伤。入院时神志清、烦躁、无呕吐、无抽搐。T36.5℃,P80次/min,R19次/min,BP100/70mm Hg,WBC9.8×109/L,其中L0.134、N0.794、M0.072,Hb125g/L,RBC3.86×1012/L。给予导尿、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入院后10d病情加重,连续2d从尿中分离出阿萨丝孢酵母,菌落计数为105cfu/ml,给予氟康唑静滴,病情逐渐好转,尿培养转为阴性。细菌鉴定:无菌取中段尿接种血平板及沙保弱培养基,35℃培养24h,血平板及沙保弱培养基上长出白色、中等大小菌落,菌落中心凹陷,外周为短绒状,革兰氏染色及KOH湿片观察可…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6 3岁 ,经本院检查确诊贲门癌 ,现有发热 ,体温 39 2℃畏寒 ,C反应蛋白 (CRP)为 33g/L ,提示感染存在 ,做血培养 2次 ,细菌鉴定均阳性 ,经鉴定为溶组织梭菌 ,现报告如下。培养特征 :抽取患者静脉血 5ml于血培养瓶中 ,经Bact/Alert12 0自动监测培养仪培养 ,36h仪器显示结果阳性 ,然后复种血平板 ,35℃培养 2 4 ,4 8,72h在血平板上均不生长(即无菌落出现 ) ;于是我们再次复种哥伦比亚琼脂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 ,普通平板且放置于 10 %CO2 环境中 ,继续培养 ,结果在 2 4、4 8、72h之后 ,所有平皿上均未长出菌落。通过数次多种固体…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连续三次从一名19岁男性,因左侧胸痛伴咳嗽、咳痰、发热3月余、带有黄色恶臭味并混有血丝的痰中,分离出鼠伤寒杆菌,其鉴定结果如下.1.将痰液接种于5%的脱纤羊血琼脂平板上,同时接种肉汤管.经37℃24h 培养后,血平板细菌生长旺盛,呈中等大小、湿润、半透明菌落.肉汤管中呈均匀混浊.移种于SS 经18h 培养后多数菌落呈半透明、淡黄色、菌落中心呈黑色.涂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0.
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为条件致病菌,与腹泻和某些肠道外感染有关。但该菌少从肠道外部位分离出。现在省立医院从病人尿标本中分离出此菌。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孔某,女,38岁,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常规:白细胞3+,红细胞2+,蛋白+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满视野/高倍镜;尿培养:无丙二酸盐枸橼酸杆菌,符合临床诊断。2细菌学检查2.1培养及形态学特征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中国兰平板,35℃、24h,菌落形态: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湿润,隆起,边缘整齐,直径2~4mm的不溶血菌落。中国兰上形成半透明,湿润,不发酵乳糖的菌落。2.2生化反应及药敏结果取单个菌落接种三…  相似文献   

11.
11株奥斯陆莫拉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陆莫拉氏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临床上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我室先后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11株奥斯陆莫拉氏菌。报道如下:1.菌株来源11株细菌均从我院病人送检的标本中检出,其中从服分泌物检出5株,痰液2株,胶液2株,胆汁1株、血液1株。2.试验材料培养基及药敏纸片均购自上海医化所.3.细菌分离与鉴定血液标本经葡萄糖肉汤增苗后转种血平板,其它标本直接划线于血平板,37C孵育24h。血平板上菌落较小,直径约2~22mm,灰白色,不溶血.SS及麦康凯平板上均不生长,徐片染色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无芽胞、无荚股、无始毛。生化反…  相似文献   

12.
病例:尤某,男婴,2岁。因发热39.5℃入院。患者伴有抽搐、呕吐、嗜睡、脑膜刺激症阳性。血常规:WBC 20×10~9/L。N:86%、L14%脑脊液混浊、脓性。细菌鉴定脑脊液接种血平板后,经35℃24小时培养,菌落1—2mm,圆形,凸起、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不溶血,淡黄色菌落,有水果香气。EMB琼脂平板上生长,SS平板上不生长。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诱导L型细菌形成,探讨其杀菌机理。方法用诱导培养基培养和染色镜检方法及糖代谢检测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多数形态正常。培养至第2日,有针尖大小白色菌落长出,第4日菌落呈白色,表面干燥粗糙,有的呈颗粒状,形状不规则;第4日之后菌落数不再增加。经革兰染色镜检发现,白色菌落的细菌形状变为圆形,大小不均,染色特性也发生改变呈紫蓝色,着色不均匀,经证实为L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菌的形成比大肠杆菌少,并且随培养时间增加不明显。L型细菌的形成随等离子体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暴露时间超过180 s的样品没有观察到L型细菌形成。经等离子体处理后L型大肠杆菌不能分解蔗糖和甘露醇,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蔗糖分解能力降低,不能分解甘露醇。结论等离子体可以诱导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L型细菌,改变其糖代谢,推测等离子体杀菌可能以破坏细菌细胞壁为主。  相似文献   

14.
李小瑛  许慧 《华西医学》2002,17(1):126-126
患者女 ,8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二月余。口服多种抗生素未见效而就诊。查体 :患者体温 36 7℃ ,WBC5 4× 1 0 9/L ,阴道分泌物呈淡褐色。 3次阴道拭子培养均为福氏志贺菌 2a型。根据药敏结果 ,口服黄连素 ,局部用环丙沙星联合治疗 ,患者分泌物减少 ,两次阴道拭子培养均为阴性。细菌鉴定 :阴道拭子接种于营养肉汤中 ,35℃增菌 2 4小时后转种血平板及中国蓝平板 ,35℃孵育 2 4小时。血平板上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等大小的菌落 ;中国蓝平板上长出边缘整齐、无色透明、中等大小的菌落 ;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生化反…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脑脊液中分离出一株猪链球菌Ⅱ型1例,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1岁,厨师。2006-08-02出现发热,伴有轻微头痛,自服康泰克,未见好转。随到市内某医院就诊,当时下肢有疹,以荨麻疹性血管炎给予激素治疗,无好转。回家后头痛症状加重,难以忍受,恶心呕吐,2006-08-04来我院门诊就诊。查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2006-08-05凌晨出现意识恍惚,中午腰穿抽取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外观混浊,蛋白(+),细胞数6.0×109/L,N 0.80,L 0.20。脑脊液生化:葡萄糖1.33 mm o l/L,氯化物120 mm o l/L,蛋白4.5 m g/L。脑脊液涂片检菌:找到革兰阳性球菌。脑脊液细菌培养:接种血平板、中国兰平板放空气和CO2条件培养,同时将脑脊液接种血液增菌瓶中置BD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做增菌培养。血常规检查:W BC 13.8×109/L,N 0.851,M 0.064,L 0.085。C反应蛋白231 m g/L。细菌鉴定:血平板空气和CO2温箱内均生长圆形、凸起、灰色小菌落;中国兰平板、麦康凯平板未长。血平板菌落涂片,革兰染色为阳性球菌,单个呈双或短链状排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3岁。不明原因发热5d,曾用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治疗无效。第6d出现血精而入院。T39.2℃,WBC 12.2×109/L,N0.88、L0.12。精液经2次培养,均培出养粘质沙雷氏菌L型。经药敏提示,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0d痊愈出院。 细菌学检查:取精液分别接种于葡萄糖肉汤及高渗肉汤管内,置 35℃。6%CO2培养,72h后,前者无细菌生长,后者呈混浊生长,管壁有颗粒状物,将其转移接种于L型平板后,长出油煎蛋样灰白色菌落。涂片镜下观察为革兰染色阴性的多形性菌,细胞壁染色显示,部分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在血液病患者发热时的分离情况。方法:应用改良的Kagn培养基及血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从6倒血液病患者血及分泌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6株.其菌落、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均符合细菌L型特征。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与血液病患者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色培养基对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快速鉴定作用。方法对临床疑为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同时用科玛嘉定位显色培养基和血平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在1369例临床尿标本中,有1023例标本在两种培养基上均无细菌生长,有344例均有细菌生长,另外2例在血平板上不生长而在显色培养基上有生长;显色培养基显色鉴定结果与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鉴定结果相符。结论显色培养基对引起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两种培养基对病原菌的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确定病原菌的属别,对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识别混合感染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10日从血气胸患者胸水中分离出1株河弧菌(V.fluvialis),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汉族,农民。因摔伤致右7、8肋骨折,右胸疼痛伴气促3 d于2005年4月4日入院。体温37.9℃,血象WBC 13.4×109/L,N:0.82,L:0.18,X线检查右7、8肋骨折,血气胸。行手术(右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取胸水培养,分离到河弧菌(V.fluvialis)。2细菌鉴定胸水标本经增菌肉汤增菌24 h后,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35℃培养24 h。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圆形、温润、扁平、不透明、无溶血环、中等大小纯培养菌落。麦康凯平板上菌落较小。涂片染色为短小、弯曲成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1996~2000年先后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得8株莫拉氏菌。特此报告,均为本院临床送检标本,分别为尿液3份、脑脊液2份、耳朵脓液2份、痰液1份。取标本直接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培养后取菌落,涂片革蓝氏染色镜检,然后取板上机,Mi-croscan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经35℃24小时培养,除二侏液化莫拉氏菌外,其余六株均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直径2mm,灰白,湿润,表面光滑,无溶血。染色形态为革蓝氏阴性球杆菌(成对或短链排列)。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均无动力。其生化特征分别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