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三联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B7-H3、INF-r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甲氨喋呤三联疗法;4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甲氨喋呤二联疗法;36例正常人为健康组,采用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夹心法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中sB7-H3、INF-r及IL-2的表达水平。结果:甲氨喋呤三联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564,P=0.004)。研究活动组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较正常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缓解组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较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缓解组较活动组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关节压痛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01),且各指标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的皮疹、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谷丙转氨酶水平增加的发生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呤三联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sB7-H3、INF-r及IL-2水平,降低症状体征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糖代谢异常与细胞因子IL-6及TNF—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30例、单纯RA患者40例、TzDM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a水平.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并发糖代谢异常组血清中IL-6、TNF-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RA组(P〈0.01、P〈0.01),RA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59,P均〈0.01).RA患者的HOMA—IR值与DAS28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RA患者血清中IL-6及TNF-a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IL-6及TNF—a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可溶性B7-H2(sB7-H2)表达的影响。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死亡率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0)、sTREM-1、sB7-H2、生化指标(淀粉酶、LDH、Alb)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G、IgA、IgM,IL-10和Alb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血清TNF-α、IL-6、淀粉酶、LDH、sTREM-1和sB7-H2水平则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显著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胰酶分泌,调节免疫,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11-914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纳入RA患者42例,其中初发组15例,治疗组27例。根据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的变化,治疗组分为缓解组12例和难治组15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初发组的淋巴细胞、CD3+T细胞、CD56+CD16+NK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CD19+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难治组的淋巴细胞、CD3+T细胞、CD56+CD16+NK细胞计数均低于缓解组(P<0.01),而CD19+B细胞高于RA缓解组(P<0.01);T、B淋巴细胞与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均具有相关性。结论:各型淋巴细胞均在RA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70例RA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IL-21水平及第6、12、24周血清IL-2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RF-IgM、RF-IgA和抗CCP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IL-21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第6、12、24周血清IL-21检测指标呈下降趋势,治疗第12、24周时血清IL-21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RA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IL-21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中可溶性B7-H1(sB7-H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MPP患儿87例,并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的3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中sB7-H1、IFN-γ、IL-4、IL-17、IL-36α及GM-CSF的表达水平。结果:MPP组的sB7-H1水平为(1 045±356.5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16±218.33)pg/mL,且经治疗后sB7-H1水平较前显著下降(P<0.001)。MPP患者sB7-H1水平与IL-36α呈正相关,而与IFN-γ、IL-4、IL-17、GM-CSF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B7-H1在MPP患儿具有高表达,可能在过度免疫炎症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细甩介素-15(IL-15)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RA患者为RA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骨关节炎组)和正常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RA组和骨关节炎组、对照组MMP-3和IL-15的水平。结果RA组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MMP-3[(312.7±185.9)ng/L、(109.6±78.5)ng/L]和IL-15[(428.7±198.6)pg/L、(146.8±86.3)pg/L]水平均明显高于骨关节炎组[(42.8±15.7)ng/L、(26.9±8.6)pg/L]和对照组[(21.8±11.9)ng/L、(12.4±4.7)pg/L](t=12.43、11.86、13.57、11.36、19.02、18.65、15.36、17.90,均P〈0.01),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和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RA患者(t=5.28、11.95,,均P〈0.01);RA组MMP-3水平与受累关节数目、X线分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晨僵时间、功能分级及类风湿因子阳性无相关性(均P〉0.05);RA组IL-15水平与晨僵时间、受累关节数目、X线分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功能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3和IL-15水平在RA患者血清中均呈高表达,可作为预测RA疾病活动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可溶性B7-H3(sB7-H3)在正常、妊娠、自发性流产和复发性流产外周血血清中的含量,同时研究B7-H3在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孕3个月内)和自发性流产者(流产后3个月内)的绒毛膜和蜕膜表达情况,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3在妊娠免疫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ELISA的方法分析sB7-H3在正常未孕者、正常妊娠者、自发性流产者、复发性流产者血清含量。收集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术组的绒毛膜和蜕膜以及自发性流产组的绒毛膜和蜕膜,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B7-H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B7-H3在正常对照组、妊娠组、自发性流产组、复发性流产组的血清标本的平均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倐.05)。人工流产组和自发性流产组中B7-H3在绒毛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蜕膜上的表达人工流产组明显高于自发性流产组( P<0.05);B7-H3在绒毛膜局部表达,在蜕膜组织各处均有表达。结论 B7-H3参与了妊娠免疫,并与自发性流产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14-3-3η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病风险、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及其在依那西普治疗RA患者临床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88例准备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与80例健康对照者,并在治疗前采集血液样本。使用ELISA检测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14-3-3η表达水平。于治疗24周后评估所有RA患者临床应答(定义为相比治疗前,治疗后DAS28(ESR)评分下降≥1.2分)。结果:14-3-3η在RA中高表达,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其可以很好地区分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AUC:0.868(95% CI:0.815~0.921)〕。14-3-3η表达量还与RA病程、C反应性蛋白水平(CRP)、DAS28(ESR)评分以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阳性呈正相关。在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RA患者中,14-3-3η基线期表达量在应答患者较无应答患者中更高,且ROC曲线表明其可以预测依那西普治疗RA患者更高的临床应答〔AUC:0.665(95% CI:0.547~0.784)〕。结论:血清14-3-3η水平与RA高患病风险和疾病活动度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依那西普治疗RA有更好的临床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介素18(IL-18)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RA患者74例,其中高活动组24例,中、低活动组50例.另选同期住院非RA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ILSA法检测3组MMP-3和IL-18水平,比较3组MMP-3和IL-18水平.结果 患者外周血中MMP-3和IL-18水平RA高度活动组和中、低度活动组均高于对照组,RA高度活动组高于RA中、低度活动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和IL-18广泛参与RA的疾病进展,且水平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RA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陆学丹  余学芳 《安徽医药》2019,40(11):1230-1232
目的 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度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风湿科就诊的RA患者共126例,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得分(DAS28评分)分为稳定组26例,低活动度组28例,中活动度组35例,高活动度组37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差异。结果 稳定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低于其余3组,低活动组血清MMP-2水平低于中活动组和高活动组,中活动组血清MMP-2水平低于高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活动度组患者血清D-D及FBG水平、PT值和APTT值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低活动组及中活动组患者血清D-D及FBG水平、PT值和AP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不同病情活动度间MMP-2、D-D及FBG水平、PT值和APTT值存在差异,上述指标对判断病情活动度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死亡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RA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MTX+TGP+LEF组与MTX组比较,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治疗前RA患者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RA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TNF-α外,IL-1β、IL-6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β、IL-6和TNF-α在RA患者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定期检测其水平并采取对应治疗,对降低RA患者软骨破坏,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探对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IL-33水平的结果,总结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中IL-33水平,同时也检测观察组患者滑液及血清中的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滑液和血清中均有IL-33表达,但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血清IL-33水平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反应出滑膜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并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阿达木单抗(ADA)或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对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ADA组(n=44)和LEF组(n=44),ADA组采用MTX联合ADA治疗,LEF组采用MTX联合LEF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RA患者病情评价(DAS28)]、生化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蛋白尿)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DAS28、GH、RF、ESR、CRP、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DAS28、RF、ESR、CRP、IL-6、GH和TNF-α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亚群表达比例变化,分析RA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Th2、Th17细胞表达比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4、IL-17的浓度。结果RA患者CD4+T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RA患者Th1、Th17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活动期RA患者Th17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Th1、Th2、Th17平衡改变与其疾病的活动度有关,处于活动期Th1、Th17反应增强,非活动期Th1、Th2、Th17趋于平衡。通过调节Th1、Th2、Th17平衡,有可能为RA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口服雷公藤和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雷公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患者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DAS28指标上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CR20、ACR50、ACR70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IL-6的关系。以探讨leptin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动物模型-AA。用放免法(RIA)测定AA大鼠血清中leptin,IL-6的表达水平。结果;AA组大鼠血清中leptin水平高于正常组,IL-6水平高于正常组,且血清中leptin的表达水平与IL-6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A大鼠血清中leptin水平增高。并与IL-6呈显著正相关,leptin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为R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友莲  邹伏英  张娜 《江西医药》2010,45(12):1215-1217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T2DM)关联性.方法 选择RA病人58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单纯RA组,RA合并T2DM 组与非RA2型糖尿病40例对照.所有对象常规查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空腹胰岛素、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葡萄塘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结果 RA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0%,RA合并DM组的BMI、TG、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非RA糖尿病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A合并DM组的CRP、空腹血糖较非RA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RA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RA人群,RA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胰岛β细胞受损是RA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免疫调节和有效抗炎作用,对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定的支持。方法将10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辛伐他汀20mg/d+甲氨蝶呤6mg/周+氯喹250mg/d;对照组:甲氨蝶呤6mg/周+氯喹250mg/d,每组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记录RA患者的肿胀关节指数(SJI)、DAS28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浓度,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治疗组RA患者的DAS28指数显著改善,肿胀关节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中的IL-6、TNF-α、MMP-3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RA患者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同时降低RA活动性,从而控制RA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