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C肽及胰岛素B细胞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模型糖尿病大鼠,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组。以大蒜素连续灌胃给药15d。结果 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能升高C肽含量。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大蒜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谢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575-2576
目的:研究聚乳酸大蒜素微球释放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聚乳酸大蒜素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含量,以累计释药百分率进行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聚乳酸大蒜素微球的释放曲线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聚乳酸大蒜素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硒和大蒜素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生化功能改变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大蒜素及其合并用药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生化功能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测定肝脏抗氧化酶、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一氧化氮(NO)和肝糖原含量。结果:糖尿病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和Na^2 ,K^ -ATPase的活性明显下降,NO和肝糖原含量明显减少,与糖尿病模型组小鼠相比,硒、大蒜素能明显逆转上述变化,其中硒对GSHpx,Na^ ,K^ -ATPase,Ca^2 -ATPase活性的作用强于大蒜素,大蒜素对SOD活性的影响较大;硒、大蒜素合并用药较单独用药作用减弱。结论:硒、大蒜素对糖尿病小鼠肝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两药合用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大蒜素单用及其联合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大蒜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0株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大蒜素与亚胺培南、大蒜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合药物对该菌株的MIC,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range为16~64μg.mL-1,MIC50为32μg.mL-1,MIC90为32μg.mL-1。大蒜素联合亚胺培南和大蒜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FICI范围均为0.31~1.50。结论大蒜素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均可增强大蒜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进行大蒜素的抗诱变性研究。大蒜素与甲基磺酸甲酯(MMS)同时喂饲果蝇,未能抑制MMS诱导的伴性隐性致死效应。而在先给MMS 24h后再给大蒜素则有抑制效应。大蒜素与环磷酰胺(Cy)同时给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大蒜素有一定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蒜素对大鼠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C肽及胰岛素B细胞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模型糖尿病大鼠,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组.以大蒜素连续灌胃给药15 d.结果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能升高C肽含量.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大蒜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可卡因所致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可卡因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大蒜素。预防性给药时,分别给小鼠ip大蒜素7.5,15和30mg·kg-1,每天1次,共4d,d4给大蒜素30min后sc可卡因75mg·kg-1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治疗性给药时,在sc可卡因75mg·kg-130min后分别一次性ip大蒜素10,20和40mg·kg-1。在给予可卡因(预防性给药)或大蒜素(治疗性给药)24h后处死小鼠,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单纯给予可卡因,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升高,肝组织中GSH/GSSG比值下降,MDA含量增加,肝小叶中心出现大量变性坏死细胞。与单纯给予可卡因相比,预防性和治疗性给予大蒜素可明显降低血清中GPT,GOT和LDH活性,并使肝组织中GSH/GSSG比值升高,MDA含量下降,肝小叶中心变性坏死细胞减少,坏死区域缩小。结论大蒜素可抑制可卡因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对可卡因所致急性肝中毒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乳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大蒜素组,并选取正常人作为正常组共3组。入院后大蒜素组予大蒜素60mg/d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直至手术,无其他化疗措施。留取乳腺组织标本以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行TUNEL染色了解各组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组中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蒜素可通过增加细胞凋亡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蒜素联合替加氟对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大蒜素组、替加氟组和联合组,于培养24和48 h后,MTT法检测大蒜素、替加氟及两药联合对人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大蒜素组和替加氟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强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大蒜素联合替加氟能够显著抑制人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设对照组、大蒜素(50 μg/mL)组、顺铂(5 μg/mL)组、联合给药组(大蒜素50 μg/mL+顺铂5 μg/mL)。药物干预48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运用CompuSyn软件计算大蒜素与顺铂联合指数(C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clin D1、CDK2、P27、Cleaved 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0.01),CI为0.69(提示大蒜素与顺铂具有中度协同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大蒜素组和顺铂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0.01),Cyclin D1、CDK2、Bcl-2表达显著下调且P27、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0.01),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且P27、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Bax/Bcl-2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蒜素联合顺铂具有协同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而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蒜素与SMZCo对小鼠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腹腔接种 1×10 5个RH株弓形虫速殖子 ,4h后分 4组 (每组 9只 )灌胃给药 ,每日 1次。A组为空白对照组 ,B组给SMZCo ,C组给大蒜素 ,D组给大蒜素和SMZCo。大蒜素 30mg·kg- 1,给药 18d ;SMZCo 4 0 0mg·kg- 1,给药 8d。结果 :A组小鼠感染后 6d内全部死亡。B组死亡 7只 ,死亡率、复发率均为10 0 %。C组死亡率为 63% ,复发率为 0。D组复发率为 33% ,与B组比较 ,P <0 .0 5 ,与C组比较 ,P>0 .0 5 ,D组死亡率为 5 6%。结论 :大蒜素与SMZCo联合使用能有效的控制急性弓形虫病 ,降低弓形虫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植物油稀释法和β-环糊精包埋法对大蒜素进行脱臭,检验两种方法的脱臭效果.通过探究脱臭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为脱臭大蒜素应用于口腔漱口水、口腔医生洗手液等口腔领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大蒜素按比例加入植物油中,萃取得脱臭原液1;将大蒜素用β-环糊精包埋后得脱臭原液2.控制变量,采用菌落计数法比较两种脱臭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植物油稀释的大蒜素和用β-环糊精包埋的大蒜素均有抑菌效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0011至0.0055mg·mL-1),β-环糊精包埋的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率均保持在约95%的水平,且抑菌率与浓度不成明显相关;利用植物油稀释所得的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抑菌效果相对较差,且抑菌率与浓度成正相关.(除一组数据P<0.01外,其余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001).结论 两种脱臭大蒜素对变异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探究其在口腔领域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蒜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综述大蒜素的研究应用和进展。方法:查阅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大蒜素作为一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抗微生物、抗溃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大蒜素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大蒜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芳 《天津药学》2004,16(6):58-61
大蒜素,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是大蒜的主要有效成分。国内外学者对大蒜的化学、药理和临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大蒜素具有卓越的功效。本文仅就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地塞米松连续肌肉注射Wistar大鼠8周,建立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后腿肌肉注射大蒜素10mg/(kg·d),给药7d。停药3d后取大鼠肺组织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并与用复方新诺明治疗组对照研究。结果:大蒜素与复方新诺明组病理结果类似,药物作用后肺孢子虫包囊内出现空泡、髓样结构形成以及囊内小体溶解破裂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大蒜素可破坏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引起虫体死亡。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林青  乔竟原 《首都医药》2004,11(6):38-39
大蒜素,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是由大蒜经水蒸汽蒸馏而得到的一种挥发油,现已人工合成。近年来,大蒜素各种制剂相继在临床应用,现就其化学结构、制剂、药理和临床应用简述如下。1.大蒜素的化学结构[1][2]大蒜素的前体为蒜氨酸,在蒜氨酸裂解酶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具有辛辣味的大蒜素,其结构式为:CH2=CH-CH2-S-S-S-CH2-CH=CH22.大蒜素的制剂2.1肠溶片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大蒜素片(肠溶片)采用了“液氮-196℃超低温冷冻”和“真空干燥获得冻干无臭蒜粉”两项先进的生产工艺,完全保留了鲜蒜的有效活性成分,且无异味,无刺激,服用也较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大蒜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大蒜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结果大蒜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皮疹、过敏性休克、皮肤/组织坏死、静脉炎和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液系统反应。结论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大蒜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株,经复苏,孵育,传代分为10个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大蒜素(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顺铂(3μg/ml)及大蒜素(15μg/ml)和顺铂(3μg/ml)联合处理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在不同时间(24h、48h、72h)观察Rb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和各时间点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在不同浓度大蒜素、顺铂以及大蒜素和顺铂联合作用下,细胞生长增殖受到抑制,与大蒜素空白液、培养液对照组的Rb细胞相比形态学变化明显。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均可以下调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Bcl-2的表达,大蒜素作用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蒜素下调Bcl-2的表达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着大蒜素作用时间的延长,Bcl-2的表达依次下降。大蒜素(15μg/ml)和顺铂(3μg/ml)联合用药可增强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生长抑制,与大蒜素(15μg/ml)、顺铂(3μg/ml)单独处理Rb细胞比较,下调Bcl-2的表达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Bcl-2蛋白低表达。大蒜素可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Bcl-2的表达,发现大蒜素作用组Bcl-2的表达较空白和溶剂对照组低,提示大蒜素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生长与Bcl-2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大赫素和顺铂联合用药作用强于单独用药,可进一步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耐紫杉醇人肺腺癌A549fraxol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及大蒜素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后对A549fFaxol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紫杉醇IC50值。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色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活性变化。结果大蒜素对A549fraxol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两药联合后紫杉醇IC50由861.61μg/ml下降至149.02μg/ml:随大蒜素浓度增加,A549fraxol细胞上清液HIF—1α与VEGF水平呈下降趋势,caspase-8、caspase-3蛋白活化增加。结论大蒜素能显著抑制A549/Taxol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与HIF-1α及VEGF表达下降及caspase-8、caspase-3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1例44岁女性患者,因颅内多发病变,使用大蒜素注射液对症及抗结核治疗,用药第2天开始出现过敏症状,后逐渐加重成为全身性(除面部)水疱样皮疹。临床采取停药,给予抗组胺药抗过敏及对症治疗,皮疹逐渐消退,过敏反应历时2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年发表的有关应用大蒜素的临床研究文献共134篇,未见大蒜素注射液引起严重皮疹的不良反应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