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精神科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和应急处理策略。方法:对精神科87例患者发生的89例次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科患者发生跌倒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其次是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发生时段主要是晚上及午间。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较多,必须针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动态风险评估,落实针对性干预措施,做好应急处理,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噎食发生的原因,评估噎食风险,防范噎食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发生的47例噎食事件,制定噎食风险评估表,对1 364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噎食风险因素评估,评估出166例患者存在噎食风险,针对风险因素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干预期(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噎食发生例数明显低于未进行噎食护理干预期(2009年3-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制定噎食风险管理制度,临床动态做好噎食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噎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噎食是精神科常见的意外,徐巧英曾报道其发生率为0.41%。平均每例患者每住院56.32个月便发生1次噎食。如果救治护理方法得当,可使患者很快恢复,如果救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导致窒息死亡。现将精神障碍患者噎食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干预及应急处理综述如下。1噎食原因1.1药物因素精神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酚噻嗪类、硫杂蒽类等,三环类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等,容易导致噎食。陈予君的研究发现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剂量较大者易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出现急性肌张力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例噎食窒息死亡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及抢救精神病患者噎食的对策,包括:及时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药物的副作用;严格执行噎食的管理流程及加强医务人员对噎食抢救能力的训练。作者认为:预防噎食在精神科是一项长效机制,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采用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噎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噎食是精神科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而55.9%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窒息是由于噎食所致[1].精神疾病患者因疾病症状、药物作用、病程长等危险因素,以致发生噎食的危险性增高,因此,设计应用噎食风险评估表成为噎食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噎食危险因素的文献,结合我院患者噎食发生情况的分析讨论,确定噎食危险因素,设计了"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噎食风险评估表",经临床实践证明,其有效地预防了噎食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噎食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1例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噎食年发生率为1.8%,不同性别患者噎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噎食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合并躯体疾病者20例,主要为糖尿病和脑梗后遗症.结论 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噎食发生率高于普通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者易发生噎食,采取得当措施可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的作用。方法将80例60岁以上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给予老年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分级评估、功能训练及饮食分级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误吸、噎食及因噎食而死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噎食、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误吸、噎食、因噎食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病房的意外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及防范措施。方法对1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精神病患者意外风险因素主要有跌倒、坠床、烫伤、误吸、误食、噎食、窒息、压疮、自伤自弃、冲动伤人、外逃、走失、多服药、漏服药、药物反应、交叉感染等。结论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鉴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做到预防为主,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神科病人噎食窒息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对2001年4月~2006年4月我院精神科病房发生噎食窒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噎食窒息病人儿例12例次中,死亡5例,抢救成功6例。11例病人均存在进食过急、过快情况;其中,除2例年老体弱病人及3例新入院、首次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非大剂量用药外,余6例均为应用大剂量、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者;9例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锥体外系副反应。11病人中,6例7例次采用HEMLICH法抢救,除1例因抢救过迟死亡外,余5例6例次均抢救成功。结论精神科病人噎食窒息与进食过急、速度过快,年老体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等有关。HEMLICH法是抢救噎食窒息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噎食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3例噎食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噎食的33例患者,经及时救治,抢救成功30例,死亡3例。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噎食与神经系统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须加强对噎食的护理干预,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Acutely ill psychiatric patients experience symptoms and take med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ir risk of both falling and choking; however, nurses and other caregivers may not be keenly aware of these risks.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brief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risk factors for falls and choking and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falls and choking. Increased education for nursing students and staff employed at inpatient psychiatric units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both incidence and injuries related to falls and choking.  相似文献   

12.
刘宇  赵东兴  肖顺贞 《护理研究》2013,(12):3987-3989
[目的]对中重度老年痴呆病人的跌倒和噎食风险进行评定并探讨高风险病人的特征,为临床护士实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精神病院中重度老年痴呆住院病人51例,使用噎食和跌倒风险评估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51例病人中,具有跌倒和噎食风险的病人分别占52.9%和90.2%;既往来发生过跌倒或噎食的病人亦具有跌倒或噎食的高风险;跌倒风险与噎食风险不具有一致性(x2=1.17,P=0.28);年龄越大,痴呆病人发生跌倒(t=-2.30,P=0.03)和噎食(t=2.37,P=0.02)的风险就越高;自理能力低的病人跌倒风险高(t=-2.30,P=0.03).[结论]中重度痴呆病人具有较高的跌倒风险与噎食风险;两种风险评估需要独自评定,不能相互取代;既往没有跌倒史或噎食史的中重度痴呆病人也需要重点预防跌倒或噎食的发生;高龄病人和自理能力差者为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0个精神科病区(6个普通病区、4个老年病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自杀、暴力行为、外走、跌倒、噎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神科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程家蓉  李明芳  祝鑫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164-1165,1167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结果 26例意外事件中包括外逃、冲动伤人、骨折、吞食异物、自杀、自残、噎食、烫伤等.其发生与精神疾病症状未完全控制、护理观念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等因素有关.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及医务人员存在发生意外事件的高风险,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在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护士的理论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加强医德教育及工作责任心教育;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窒息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1996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发生窒息的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意识状态、误吸性质、进食途径、食物性状和窒息发生原因等。 结果共有8例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窒息,占吞咽障碍患者总数的0.17%;其中男6例,女2例;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分别占25.0%、12.5%、37.5%、25.0%;75.0%的患者处于清醒状态,25.0%的患者意识模糊;显性误吸的患者占37.5%,隐性误吸的患者占62.5%;经口进食患者为6例,鼻胃管注食患者为2例;窒息患者中进食固体食物、半固体食物、流质者分别占50.0%、25.0%、25.0%;8例窒息患者抢救成功2例,死亡6例。 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隐性误吸、经口进食固体及半固体食物等,窒息发生后的抢救成功率较低,应高度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并制订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处理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评定和标准吞咽功能联合评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3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评估方法,观察组采用格拉斯哥评定量表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联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进食和服药时间、出现呛噎的情况。结果延长进食(药)平均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后135 min内进食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呛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格拉斯哥和标准吞咽功能联合评定法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可明显缩短治疗后延长进食(药)的时间,有效避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发生呛噎。  相似文献   

17.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s are common reasons for visits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critical care hospitalizations and a common public health problem. Most patients who make a suicide attempt have a psychiatric disorder, most frequently a mood, psychotic, substance use, or personality disorder. Patients who are at high risk of another attempt and cannot be transferred promptly to a psychiatric service should be managed jointly by the psychiatric and critical care teams with an emphasis on protection of the patient, identification of substance intoxication and withdrawal, making the environment safe, and instituting treatment of the psychiatric disorder. Antidepressants reduce suicide risk but their slow onset of action may mak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 desirable alternative for severely depressed patients. Parenteral treatment is possible with benzodiazepines and antipsychotic drugs but not antidepressan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收治的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普通病房同期住院的1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安全风险事件评估、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安全风险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依从性,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