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第六制药厂生产的维生素甲酸口腔膜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藓24例,疗效明显,其中2例用药后白色角化斑纹完全消失,基底粘膜无充血,无刺激性痛,无自发痛,观察3个月未复发;21例白色角化斑纹部分消失,基底粘膜基本正常,无自觉疼痛,无刺激性痛;仅1例用药后白色角化斑纹部分消失,但基底粘膜充血,自觉疼痛,甚至可见糜烂。维甲酸口腔膜外敷能治疗口腔粘膜过角化病损,具有刺激性小,使用方便,能较长时间贴敷在病损处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粘膜缺损修复临床效果。方法:口腔粘膜缺损应用口腔修复膜修复2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评价外形、弹性等功能。结果:口腔粘膜缺损24例应用口腔修复膜术后均成活,区域包括颊、舌、口底、腭、上唇粘膜、上下颌牙龈。均顺利愈合无脱落,口底区修复膜因收缩发生轻度舌粘连2例,腭部小面积洞穿2例。结论:口腔修复膜是修复口腔内不同部位粘膜缺损的好材料。用于口腔粘膜缺损修复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明显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3.
牙片观察埋伏多生牙摘除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0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拍摄多生牙定位片和牙片,结合临床检查与手术结果,分析认为,仅通过伯摄一张牙片的影像结合临床检查即可确定多生牙的手术进路与摘除方向。当临床检查患者唇侧骨板出现膨隆或在牙片上显示多生牙与正常牙列根部无重叠并且腭侧骨板无膨隆时,摘除多生牙的手术可从唇侧进行。反之均可根据牙片显示多生牙埋伏的深度从腭侧进行多生牙的摘除。  相似文献   

4.
<正> 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刘某、男44岁。园6543456 楔状缺损遇冷热痛而就诊,行银汞合金充填。约半月后两颊粘膜有粗糙感,有时表面溃烂并有轻微疼痛。因此于86年初来我院就诊。口腔检查:6543456颈部楔状缺损已行银汞合金充填,充填物完整牙龈及牙体均正常。两侧充填体相应颊粘膜见灰白色网状条纹,无充血、溃破及触痛。临床印象为口腔粘膜扁平苔癣。经活检确诊为口腔粘膜扁平苔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烟与克罗恩病术后临床复发之间的关系,并量化外科切除后临床复发的时间。背景:目前公认吸烟对克罗恩病的术后病程具有负面影响。但是,吸烟加速临床复发的作用尚未详细研究。研究:回顾了5年期间因药物治疗无效接受外科切除的患者的医疗资料。患者被随访250周。对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且按照性别分层。结果:5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在观察期结束时,69%的吸烟者和23%的未吸烟者出现了复发症状(P=0.02)。在平均年龄、性别、病灶位置、术后药物的应用或术后就诊的次数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9)。吸烟与临床复发的风险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中吸烟者的牙周状况,提高临床医师对AIDS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和早期诊断准确性,指导临床医师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牙周疾病进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感染者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95例HIV/AIDS吸烟者的临床症状和牙周检查情况。结果 AIDS患者有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变等,有严重的吸烟史且口腔卫生较差的发生牙周疾病的概率更大。95例病例中牙龈出血83.16%、软垢87.37%、牙结石83.16%。HIV及AIDS患者每天吸烟、每周吸烟、很少吸烟、已经戒烟及从不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3,P<0.01),可以认为HIV、AIDS患者的牙周状况与吸烟有关。结论 AIDS患者临床口腔检查或治疗时发现口腔牙周临床表现严重者,应及时接受规范的牙周治疗和早期戒烟。  相似文献   

8.
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已屡有报道。但对肺功能,特别是对血气的影响,目前国内还未见有报告。本文就144例健康成人血气检查的结果,分吸烟与无吸烟两组进行比较并分析于下。检查对象与方法本文144例检查对象均经体检无心肺疾患的健康成人,其中工人64例,学生31例,医务人员35例,居民14例;男性113例,女性31例;年龄20岁以下30例,210~26岁35例,30~39岁26例,40~49岁39例,50岁以上14例。144例中,吸烟者47例,无吸烟者97例,吸烟量绝大多数为每日20支左右,也有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例 1,患者女性, 19岁,因咽喉部疼痛 1月伴吞咽时异物感 1周就诊。检查:口腔粘膜散在红色丘疹,软腭、腭垂、腭咽弓、咽侧壁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糜烂面及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多次异性口交性行为,否认生殖器伴发症状。口腔溃疡表面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均发现 G-淋病双球菌,诊断:急性淋球菌性口腔炎并急性淋病。   例 2,患者女, 23岁,因口腔溃疡疼痛 3周就诊。检查口腔粘膜弥漫性红色丘疹,多处溃疡,大小 0.3cm× 0.2cm~ 1.1cm× 0.8cm,表面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及假膜,边…  相似文献   

10.
腭裂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裂修复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168例腭裂患者的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电刀的使用、切口的顺序、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无创可吸收缝线的使用、牙槽突及前腭部的处理、鼻腔粘膜的封闭、悬雍垂的处理、腭帆张肌解剖及功能重建和松弛切口的处理等应用的一些手术技巧进行临床效果总结分析。结果168例腭裂患者术后除有3例在硬腭前份牙槽突裂隙处并发穿孔,1例在软腭部发生穿孔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愈合,悬雍垂形成良好,软腭活动度满意。结论在手术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和使用一些特殊器材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少缝合张力、减轻组织水肿、避免穿孔和复裂;有利于悬雍垂形成;有利于腭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白斑”一词,首先由Schwimmer1877年提出,是粘膜的一种常见白色病变,主要发生在口腔粘膜,其他粘膜如女阴、龟头也偶有出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口腔粘膜白斑是指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的角化性白色斑块状损害,它不能被擦掉,在临床和组织  相似文献   

12.
女童淋病3例     
淋病是淋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患 ,淋球菌表面含有粘附因子 ,不仅能粘附侵入粘膜上皮 ,还能引起粘膜上皮细胞损伤、坏死和脱落 ,造成皮下结缔组织或粘膜下层扩散性感染 ,并在感染病灶内大量生长繁殖 ,沿泌尿生殖道蔓延 ,引起大范围病变。现报告 3例女童淋病。例 1 ,4岁 ,以尿频、尿痛就诊 ,尿常规检查除白细胞 ( )外 ,无阳性发现。按一般尿路感染治疗无效 ,3d后外阴痛、红肿、有少量分泌物 ,涂片镜检发现大量中性粒细胞 ,伴有少量上皮细胞 ,部分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外见有成堆的马蹄样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再次涂片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临床诊…  相似文献   

13.
吸烟是牙周病尤其是重度牙周炎的高危因素,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失牙率和无牙率均高[1],由于牙周病早期症状不显著,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常是在出现自发性出血、牙龈脓肿或牙齿松动后才来就诊,此时,牙周组织的破坏已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4.
我科用本院自制灵菌素治疗口腔白斑病,效果较满意。经治30余例,资料较完整的有18例,其中男17例,女1例.有局部刺激因素者:吸烟14人,饮酒1人,牙尖锐利1人,有全身慢性疾病者(肝炎、肺结核.慢性消化不良等)6人,伴有口腔粘膜色素沉着12人.发生部位有左颊、右颊、下唇、上唇、舌腭部.病损面积:0.2~2cm~2的6例,2.5~4cm~2的8例.4.5~6cm~24例,高于粘膜面0.1~0.25cm的4例,有龟裂者14例。  相似文献   

15.
烟、酒等刺激因素的长期作用能引起口腔粘膜白斑,白斑可以发生癌变,故口腔癌与吸烟等刺激因素有关。因而,口腔粘膜的白斑长期来为人们所关注。可是,在临床上却较少见到“吸烟—白斑—癌”这种三步曲的典型病例。另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不少的粘膜白斑患者,毫无症状,甚至本人并不知道口腔粘膜有白斑存在。Sandstead对“无症状”的口腔中广泛性灰白色的粘膜损害称之为“白色损害”。有些白斑患者并不存在烟或其它明显的刺激因素。由烟、酒刺激引起的口腔粘膜白斑和并非烟、酒刺激引起的白色损  相似文献   

16.
粘膜白色角化斑块发生在软腭部是少见的。我们从1974—1982共搜集、治疗翼钩区此症17例。我们的经验认为局部刺激是产生口腔粘膜白色角化斑块的主要原因,但在翼钩区出现此种病损究系何种刺激因素为主尚不清  相似文献   

17.
上颌前牙错畸形临床上多见 ,严重影响患者面容 ,临床一般采用活动矫治器矫治或固定矫治完成后的保持器保持 ,二者都需用塑料基托。由于自凝塑料或热凝塑料基托 ,在单体和牙托粉聚合反应时 ,都有一定量的残余单体缓慢释放出来 ,且因单体有毒 ,对腭部粘膜组织有刺激 ,有的患者对塑料基托过敏 ,致使腭部粘膜充血、疼痛、且异物感强 ,严重者可致使粘膜组织溃烂等症状。为减轻患者的痛苦 ,我科自1996~ 1999年 ,采用改良式无塑料基托活动矫治器 ,先后矫治上颌前牙各种错牙合畸形 ,或做为固定矫治器矫治完成后的保持器共 140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 …  相似文献   

18.
吸烟对牙周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吸烟对牙周病的影响,分析导致牙周破坏的机理。方法 选身体健康无系统疾病和全身疾病的男4 8例,其中吸烟者30例,非吸烟者18例。按WHO规定分别测试牙周指数,每个牙测4个部位,取其平均值。结果 吸烟者牙龈指数和附着水平与非吸烟者有明显差异(P<0 .0 0 1) ,牙周袋深度无明显差异(P>0 .0 5 )。结论 吸烟促进牙面菌斑沉积,吸烟者的牙龈炎导致牙周炎发病率高于非吸烟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腭扁桃体角化症的疗效与优势。方法选取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腭扁桃体角化症患者86例,其中男38例,女48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3岁,平均年龄是33岁,均在局部麻醉下,对腭扁桃体上的角化病变进行微波治疗。结果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随访6个月以上统计,总有效率为96.5%,所有患者治疗后无扁桃体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微波治疗腭扁桃体角化症疗效显著、方法简便,避免了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此种菌属于隐球菌科,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正常人带菌率以口腔为最高,约为80%.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成为口腔粘膜的常见病之一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本文回顾了86例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