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右美托咪啶辅助下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20例,ASAⅠ~Ⅱ级,右美托咪啶0.6μg/kg剂量持续静脉输注10 min后,异丙酚靶控输注,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开始手术,手术结束时停药。异丙酚的靶控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初始的靶控浓度定为4.5μg/ml,靶控浓度变化幅度定为0.5μg/ml。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计算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右美托咪啶辅助下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EC50为3.97μg/ml,其95%可信区间为(3.68~4.28)μg/ml。结论:利用序贯法测定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后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宫腔镜手术扩宫反应的EC50为3.97μg/ml。  相似文献   

2.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时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的影响,及用于气管插管的最佳剂量。方法3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R2组(瑞芬太尼2ng/ml,n=12),R4组(瑞芬太尼4ng/ml,n=12),R6组(瑞芬太尼6ng/ml,n=12)全麻诱导时给予靶控异丙酚血浆浓度3.5μg/ml,5min后依分组情况给予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3min后行气管插管,并记录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变异性功率谱(HF、LF、HF/LF),并将病人人室后(T0),给瑞芬太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最大值(T3),切皮前(T4)以及切皮后5min内的最大值(L)纳入统计分析。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后三组BP、HF、LF均显著降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后,R6组HF显著高于R2组,R6组BP低于R2组,R4组、R6组HR较R2组显著降低,插管后、切皮后R2组BP、HR、LF均显著升高。R4组、R6组与插管前相比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较高靶浓度瑞芬太尼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在靶控输注异丙酚浓度3.5μg/m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ng/ml可以制止插管心交感张力的增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应激刺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于全麻拔管时对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者40例,20-50岁,ASAⅠ-Ⅱ,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20)及对照组(C组,n=20)。两组均于手术结束时停瑞芬太尼(3.0-5.0ng/mlTCI)。R组将瑞芬太尼改以1.0ng/ml继续泵入直至拔管时止。监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拔管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值(HR),心率变异性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结果与手术结束时相比:C组拔管时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P<0.01)。两组拔管时LF、HF,LF/HF均高于手术结束时(P<0.01)。拔管后5min两组LF、HF均高于手术结束时(LF:P<0.01,HF:P<0.05),C组LF/HF高于手术结束时(P<0.01)。R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对应时点HR慢于C组(P<0.01),SBP低于C组(P<0.01),DBP低于C组(P<0.05)。R组拔管时LF低于C组(P<0.01),LF/HF低于C组,拔管后5minLF、LF/HF低于C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ng/ml用于全麻拔管时,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所需的血浆靶浓度,以用于围术期脑保护.方法 150例全麻手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指数<30;无心肺肝肾疾患,排除可能影响脑电活动的干扰因素.靶控输注异丙酚行全麻诱导,初始血浆靶浓度设定为5.4 μg/ml.连续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图波形和爆发性抑制比率,靶浓度从5.4 μg/ml开始,以0.3 μg/ml为梯度逐渐上升,每一靶浓度维持15 min,直至出现爆发性抑制,记录此时的血浆靶浓度.结果 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所需的血浆靶浓度平均为(6.1±0.6)μg/ml,95%可信区间5.99~6.19 μg/ml,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提高至6.2 μg/ml可诱发出脑电图爆发性抑制,有利于术中脑保护.  相似文献   

5.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择期手术患者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30 )、异丙酚芬太尼 (PF组 ,n =5 2 )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 (PR组 ,n=2 8)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芬太尼靶浓度 2 μg/L ,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为 0 2 5~ 0 5及 0 12 5~ 0 2 5μg/ (kg·min) ,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 1mg/L ,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靶浓度值或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维持麻醉深度。观察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改变以及麻醉药用量、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诱导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明显降低 (P <0 0 5 ) ,PR组心率明显减慢 (P <0 0 5 ) ,PF ,PR组气管插管、切皮后SBP及DBP无明显改变 ,P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R ,PF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 32 8%和 2 4 0 % (P <0 0 5 )。结论 瑞芬太尼、芬太尼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 ,抑制气管插管及切皮时的反应 ,以瑞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飞鹏  赵高峰  吴群林  徐波  季刚  张兴安 《广东医学》2005,26(12):1681-168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5例早孕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Ⅰ组,n=15)、复合瑞芬太尼2 ng/ml(Ⅱ组,n=15)或4 ng/ml(Ⅲ组,n=15)。Ⅰ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Ⅱ及Ⅲ组患者分别先以瑞芬太尼靶浓度2,4 ng/m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异丙酚。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2.0μg/ml,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μg/ml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所有患者行脑电边缘频率(SEF)监测,记录BP,HR,SpO2,SEF及意识消失及睁眼时间。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SEF值差异无显著性。与Ⅱ,Ⅲ组相比,Ⅰ组异丙酚用药量多,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P<0.05)。Ⅰ,Ⅱ,Ⅲ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术中肢体扭动发生率、术中面罩吸氧后SpO2≤90%的发生率分别80%、13.3%、6.7%,46.7%、13.3%、0%,0%、53.3%、46.7%。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完善,但瑞芬太尼以2 ng/ml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婴幼儿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探索最佳的异丙酚靶控剂量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5组,异丙酚非靶控组(Ⅰ组);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1mg/L组(Ⅱ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2mg/L组(Ⅲ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3mg/L组(Ⅳ组);靶控输注血浆浓度为4mg/L组(Ⅴ组)。于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记录各组患儿的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及体动。结果:Ⅰ组患儿呼吸好,但有肢动;Ⅱ组、Ⅲ组患儿效果尚可,偶有肢动;Ⅳ组患儿效果好,呼吸抑制不明显无体动;Ⅴ组患儿效果好,但有呼吸抑制。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在短小手术中谨慎应用于婴幼儿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是可行的。其中以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3mg/L用于婴幼儿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心血管系统活动的机制.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40例,予血浆靶浓度2 mg/L异丙酚靶控输注,分别于用药前(T0点)及异丙酚达到设定血浆靶浓度平衡时(T1点)测定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BRS)值.结果:T0时点BRS值为(13.72±1.61)ms/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人工流产术患者异丙酚抑制扩宫口反应时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自愿终止妊娠孕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羟考酮Ⅰ组、Ⅱ组、Ⅲ组。4组均采用效应室靶控(TCI)输注始靶浓度为2.0μg/mL 的异丙酚,达靶浓度后 C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羟考酮0、0.05、0.1、0.2 mg/kg ,3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依据患者有无体动反应按序贯法确定异丙酚靶浓度,相邻浓度梯度比为1.2。观察各组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HR、SpO2,异丙酚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腹痛程度以及宫颈口松弛程度。结果异丙酚EC50随羟考酮剂量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0.1及0.2 mg/kg羟考酮组较其他2组的异丙酚用量下降、术后腹痛程度评分及止痛药使用率降低(P<0.05);各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0.2 mg/kg羟考酮组较0.1 mg/kg组术中不良反应增加(P<0.01);0.1及0.2 mg/kg羟考酮组的宫颈口松弛程度较其他2组增加(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可使异丙酚抑制扩宫口反应的EC50降低,镇静深度变浅。异丙酚效应室靶控输注复合羟考酮0.1 mg/kg可使人工流产术扩宫过程中的呼吸、循环更稳定,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可行性。方法3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按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间断给药组(Ⅰ组)15例和靶控输注组(Ⅱ组)15例。整个研究过程中记录下列指标:诱导开始后30min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意识消失时间;每次取样时的靶控异丙酚浓度及精确的采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血浆中异丙酚浓度。结果2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变化不显著。Ⅱ组异丙酚开始注入至意识消失的时间明显快于Ⅰ组(P<0.05)。TCI系统的预测血浆异丙酚浓度较实际浓度低。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麻的应用中是确实可行的。在开始靶控输注和改变靶浓度后的早期,TCI系统可产生较大的超射,但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血浆异丙酚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