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发病率为20%~30%,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50%[1].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围绝经期或术前辅助治疗使用,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新的治疗手段应运而生.近年来,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有了快速的发展,将成为未来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趋势,现将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为20%~30%。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晚生育,并且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需求正在日益增加。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院自2004年2月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以来.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肿块及压迫症状、疼痛、不孕与流产等症状。随着患者对保留子宫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得益于微创技术的发展,很多原来需要开腹进行的子宫切除术、肌瘤切除术,正逐渐被腔镜及阴道途径手术取代。但对于较大的肌瘤,直接进行上述微创手术有一定困难。近年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作为较大肌瘤的术前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GnRH—α作为子宫肌瘤术前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技术,它使子宫切除由传统的开腹手术转变为微创的腹腔镜手术。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极佳。为了进一步研究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寻找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及功血的最佳方式。我们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两者之间的一些指标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可引起阴道出血、贫血、压迫等症状,并与不育有关。虽然子宫肌瘤属于良性病变,但其发病率高,对于未完成生育和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尤为重要,手术方式以各种路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腹腔镜、宫腔镜及阴式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不断发展、蓬勃开展,替代了部分开腹手术。近年来亦有子宫动脉阻断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将对近年来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技术的发展变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创妇科的理念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促进子宫肌瘤微创诊疗技术的交流与发展,给广大妇产科同道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协办的“2013年子宫肌瘤微创诊断与治疗新进展高峰论坛”定于2013年9月27~30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妇科内镜与微创专家作专题报告和手术演示。本次邀请的专家有夏恩兰、乔杰、朱兰、张震宇、段华、姚书忠、李光仪、华克勤、王智彪、李坚、谢庆煌、柳晓春、陈春林、陈文直、王刚、郑玉华等教授。本次论坛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注册参会者将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论坛主要内容有:子宫肌瘤微创治疗的进展与评价;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妇科的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官腔镜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要点与技巧;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进展。方法选取83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术后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 对38例经临床检查和MRI或CT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穿刺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ry)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经1周~6个月短期随访,所有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1.6%,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发作的患者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微创手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手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深受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欢迎。如今微创技术已成为手术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疼痛治疗领域,结合了介入技术的一系列微创手术发展迅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伤,并在多种疼痛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进一步拓展了疼痛诊疗的业务范围,初步形成了多模式的微创疼痛治疗体系。以下就目前疼痛临床常用的微创手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乳腺腔镜手术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末期.随着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的完成,以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为标志的乳腺外科治疗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改变了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理念,使乳腺外科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又一个显著的发展是微创外科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这些新的外科理念和新的手术技术的结合正在逐步改变着乳腺外科临床治疗的面貌。现结合我们在乳腺腔镜手术中的实践.讨论以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对乳腺外科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创妇科的理念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促进子宫肌瘤微创诊疗技术的交流与发展,给广大妇产科同道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主办,《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协办的“2013年子宫肌瘤微创诊断与治疗新进展高峰论坛”定于2013年9月27~30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妇科内镜与微创专家作专题报告和手术演示。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肝癌的经皮微创毁损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小肝癌(primary small hepatoceltular carcinoma)微创毁损治疗最初只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有不少研究者报道.在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方面微创治疗的效果已经达到甚至优于手术治疗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经皮微创毁损主要分为瘤体局部注射药物(如无水乙醇、醋酸)的化学毁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技术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手术操作技巧及手术后护理的重要性.结果:14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98±42)min;术中出血量(83±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5)h;术后住院天数(7.8±1.5)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器官的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手术只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方面,而护理则是对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要,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胫骨髁间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过去对有移位的骨折多采用开放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有了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条件。2004年11月至2006年4月,我们在关节镜下治疗此类骨折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法之一,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三孔腹腔镜逐渐替代传统四孔法拉[2],选取我院120例患者行对比研究,探讨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道疾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是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肌瘤.占妇科全部良性肿瘤的51.8%.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中,约有20%~25%患有此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不断增加,可有多种选择。其中子宫肌瘤凝固刀的微创治疗.开辟了子宫肌瘤的一个全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在颈椎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我科2001年10月—2002年6月间,利用改良的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颈椎病患者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3例病例。术后临床随访6—12月,通过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或MRI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23个病例中,平均术中出血100ml,术后2天拔除引流,5天拆线,平均住院10天。患者术后二天可带颈托下床活动,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手术治疗效果按Odom分类系统评定^[1],优1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95%。结论 改良的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颈椎病,具有切口小、恢复快、能更清晰处理术野和椎体后缘病灶、对周围血管和神经保护性强。符合病人心理、现代微创手术的要求。与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相比,改良的腰椎间盘镜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是微创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结合,更有助于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腹腔镜手术技术治疗各种妇科常见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异位妊娠、继发不孕、黄体破裂等共76例,对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1例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5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适应证广等优点,是目前最好的妇科微创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手术遇到困难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开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寰枢椎微创手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福志  尹庆水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144-1146
寰枢椎病变的治疗一直是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由于其解剖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复杂,因而治疗不当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脊柱外科的微创手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因而较以往的常规开放手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当前,寰枢椎的微创手术主要有经皮手术和内窥镜辅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