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干预,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干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母婴结局及麻醉副作用。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SPO2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HR (72.21±2.14)次/min,MAP (83.15±3.84) 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占7.89%,产后出血量(213.14±55.20) ml,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9.86±0.1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延迟、椎管内血肿及皮肤瘙痒为常见麻醉副作用,观察组麻醉副作用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母婴结局,降低麻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神经阻滞与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在分娩镇痛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该院足月正常产的312例产妇,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将入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6例。观察组产妇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盐酸哌替啶和安定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分娩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无疼痛感的比例为31.41%,对照组产妇为32.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05);2组均无强烈疼痛和极度疼痛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2组产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7、0.229,均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38、0.831,均P0.05)。观察组产妇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9、9.634,均P0.01)。观察组分娩后1个月内有2例出现下肢疼痛;对照组分娩后1个月内3例出现下肢疼痛,2例出现头晕、麻木;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5)。结论低剂量盐酸哌替啶复合咪唑安定的分娩镇痛效果与硬膜外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但可明显改善产妇自身情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在临床中实际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程时间、血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和镇痛后不同时间段(5 min、10 min、活跃期、第二产程)收缩压、舒张压和疼痛模拟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结局和围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17.65%vs.19.61%)、产钳助产率(31.37%vs.25.49%)、自然分娩率(50.98%vs.54.90%)、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98.04%vs.9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510.00±87.00)min vs.(540.00±89.50)min、第二产程时间(59.00±19.40)min vs.与对照组(61.00±20.1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后5 min收缩压[(147.00±6.00)mm Hg vs.(137.00±5.84)mm Hg、舒张压(96.50±4.33)mm Hg vs.(91.00±3.20)mm Hg,10 min收缩压(145.00±4.50)mm Hg vs.(134.00±6.10)mm Hg、舒张压(87.00±3.78)mm Hg vs.(81.00±2.69)mm Hg]高于对照组镇痛后5 min、1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98.04%)与对照组(96.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0级构成比(98.04%)高于对照组(80.39%),1级构成比和2级构成比(1.96%、0.00%)低于对照组(17.65%、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缩宫素使用率(37.25%)少于对照组(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分娩中镇痛效果明确,对产妇血压和产程时间影响较小,利于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产妇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医院感染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初产妇无痛分娩方法的选择和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鄞州人民医院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并设为镇痛组,另选取同期拒绝行无痛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分娩镇痛措施,镇痛组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观察两组母婴结局及分娩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镇痛组剖宫产率为7.50%(15/200)低于对照组17.00%(34/200)(P=0.004);镇痛组非病理因素剖宫产2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非病理因素剖宫产24例,剖宫产率为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镇痛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4.27±47.80)min、(52.93±27.65)min、(3.19±0.62)d短于对照组(P均<0.001),而分娩疼痛程度评分为(2.28±1.04)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时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发生7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50%,对照组发生27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产妇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能减少分娩时疼痛、有效缩短产程,降低非病理因素剖宫产率和医院感染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福田区妇幼保健院采用分娩镇痛的79例妊娠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40例)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分娩相关指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镇痛后5 min、15 min、30 min,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罗哌卡因及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为(32.1±10.5)s,低于对照组(198.7±37.7)s(P0.05),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20.0%)低于对照组(56.4%)(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2%)(P0.05)。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起效快、用药量少、不良作用小,更适合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及其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 收集产妇187例,其中107例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试验组),未行任何分娩镇痛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试验组产妇第一、二产程视觉模拟评分[(1.03±0.65)、( 2.74±1.01)分]均低于对照组[(9.11±0.48)、(8.23±1.20)分](P<0.05),第一产程[(112.4±27.8)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68.1±30.3) min](P<0.05),阴道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第二、三产程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成功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99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未行分娩镇痛,观察组51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自愿接受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两组镇痛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开3cm时疼痛评分、宫口全开时疼痛评分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H值、PaCO2及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起效快速,镇痛确切,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分析无不良影响,但产程时间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成功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99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未行分娩镇痛,观察组51例产妇均选择自然分娩且自愿接受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两组镇痛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口开3cm时疼痛评分、宫口全开时疼痛评分及胎儿娩出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1产程潜伏期、第1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H值、PaCO2及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起效快速,镇痛确切,且对新生儿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气分析无不良影响,但产程时间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研究分娩潜伏期延长初产妇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分娩镇痛的100例足月初产妇并分娩潜伏期延长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例分娩潜伏期延长但未行分娩镇痛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对照组产妇未行分娩镇痛,仅接受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产妇镇痛效果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多于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5 min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分娩潜伏期延长初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能有效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采用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无痛分娩的87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正常分娩的8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手段,观察组给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分娩过程中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和胎儿娩出后5min和10min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2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第3产程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0级、Ⅰ级、Ⅱ级及Ⅲ级疼痛的比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发生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5min、10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产妇在无痛分娩芬过程中采用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可有助于缩短产妇第1、2产程所用时间,降低产妇产后疼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对初产妇疼痛强度评分(PPI)、产程及中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5月本院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率(90.0%)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1.7%)及中转剖宫产率(8.3%)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37.2±10.3min)短于对照组短,产妇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观察组(9.4±0.4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T0时刻及T2-T5时刻产妇PPI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麻醉用药量及PCA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分娩期间无瘙痒、恶心、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由体位联合硬膜外复合脉冲式镇痛泵有助于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择期行剖宫产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研究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新生儿娩出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Ⅰ级麻醉效果(86.00%)高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T1)时刻比较,两组产妇HR在麻醉平面满意至消毒前(T2)、胎儿娩出(T3)时刻均增快(P0.05),胎儿娩出10 min(T4)、手术结束(T5)时刻均减慢(P0.05),且研究组T4、T5时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SBP、DBP 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T5时刻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产妇在T3时刻SBP、D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对新生儿没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镇痛分娩的35例产妇当作对照组,将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35例产妇当作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VAS评分、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宇帆 《健康研究》2016,(4):453-45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和芬太尼(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新生儿出生后1、5 min呼吸抑制情况评分(Apgar)及1~5d的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观察组镇痛后30、60、90min及宫口开全时的VAS均低于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生后1、5分钟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天,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出生后2~5天,两组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联合腰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分娩待产的孕妇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3例.观察组临产后进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在临产后不进行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度(1.02±0.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25±1.19),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心率(80.12±7.56)次/min低于对照组(89.71±8.32)次/min,观察剖宫产率(2例,4.65%),对照组剖宫产率(11例,25.58%).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进行椎管神经组织麻醉分娩镇痛法能有效地减轻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痛苦,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初产妇222例,按要求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镇痛分娩,对照组实施自然分娩,观察两组分娩结局,比较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程度、心理恐惧程度、产后出血情况、胎儿评分及助产士体会。结果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经阴道分娩93例,对照组75例;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时间(436.35±95.8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1.11±124.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心理恐惧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助产士助产体会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及胎儿出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较好地缩短产程,产妇分娩体会感觉良好,有助于助产士助产,提高自然分娩率,而对产后出血及胎儿出生评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施行时机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头位单胎健康足月初产妇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与对照组106例.观察组根据产妇意愿,当产妇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大<3 cm)不能耐受产痛时,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在产妇宫颈口开大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1)镇痛效果;(2)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3)宫颈口扩张速度、缩宫素使用情况、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4)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羊水粪染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疼痛评分、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宫颈口扩张速度、产后2h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羊水粪染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产妇意愿在潜伏期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降低产妇疼痛感,对总产程及母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不同硬膜外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对照组(120例)采用单纯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包括阻滞有效时间、全程麻药用量、疼痛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快、阻滞有效时间长、全程麻药用量少,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1min和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利多卡因联合芬太尼比单纯使用利多卡因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程、母婴的影响以及经产妇有无必要采用镇痛分娩。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A组),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同期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1组(B组),同样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另设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对照2组(C组),观察产妇生命体征、胎心,记录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出血量等。结果: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效果确切有效,A组与B组相比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1;A组产程快于C组,C组快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A组和C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A、C两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0.05、PC-B<0.05;3组阴道手术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PB-C<0.05,A、B两组之间相比,B组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安全有效,且运动阻滞轻,用药量少,适用于初产妇,同样也适用于经产妇,经产妇亦应根据情况和需要采用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硬膜外注射和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时间、镇静评分、镇痛持续时间、镇痛药物消耗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6.3±1.0 min)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13.1±1.7 min)均少于对照组(8.7±1.3 min、17.3±2.1 min),感觉阻滞时间(387.8±7.7 min)长于对照组(295.7±3.6 min),镇痛持续时间(159.6±13.6 min)长于对照组(146.3±10.3 min),镇痛药物消耗量(3.2±0.4 ug)及第二产程时间(65.4±15.3 min)均少于对照组(3.6±0.6 ug、82.7±16.6 min)(P均0.05);两组镇静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9%)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和静脉输注对产妇镇静效果类似,均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但硬膜外注射麻醉起效更快,镇痛效果更好,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