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颖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191-4191
脑出血后肢体功能恢复主要在恢复期的1~6个月内,而头3个月更为重要,故此选择恢复期早期用药,如果药物康复治疗太晚,患将产生较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在脑出血患恢复期用脉络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早期肢体锻练及阶段性的功能训练,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方法:7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神经学体征无进展时行早期肢体锻练及阶段性的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个月行Brurm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个月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肢体锻练及阶段性的功能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早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4.
田甜  卢红平 《当代护士》2017,(12):61-63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经验。方法给予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基础、肢体和语言功能训练的护理。结果治疗28 d后,训练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系统的恢复期护理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术后一般护理,观察组行术后时间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后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以内,而前3个月最为重要1。急性期1~1.5个月内主要治疗是为了抢救病人生命,稳定病情;而恢复期即1~6个月是逐渐恢复的重要时期2。我们对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应用脉络宁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1对象与方法选取自1995年~2000年收治的首次发病的高血压脑出血住院病人,均为恢复期患者血肿<30ml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入选全部病例均为脑实质内血肿,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证实,符合高血压病及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年龄35~73岁,平均57.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及急性期护理干预,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干预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X^2=12.15,P〈0.01)。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22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予心理、专科、饮食护理。保持血压稳定,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及保持大小便通畅。恢复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适当锻炼。结果:22例中基本痊愈17例,部分恢复4例,死亡1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 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适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路径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的本院制定的脑卒中恢复期单病种诊疗方案进行中西医结合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8周和发病后6个月,采用运动评估量表(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运动评估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开展康复治疗,能加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降低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Orem的自理理论中的支持教育系统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活动.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 本组术后3个月自理能力较术后1个月显著提高.结论 支持教育系统用于微创治疗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某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脱水、控制血压、控制血脂、脑保护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法(Fugl-Meyer)运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和改良脑出血量表(MICH)在判断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预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出血患者61例行SEP检查,分别测定61例患者患、健侧胫后神经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根据患者下肢SEP峰潜伏期的差值及主要波形变化来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判断其肢体功能异常程度;同时采用MICH量表来预测患者的预后。患者于发病3个月后门诊随访,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检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入院时,脑出血患者的患侧胫后神经P40潜伏期和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3个月后,脑出血患者患侧的P40潜伏期以及入院时的MICH量表得分与发病3个月后的MRS评分呈正相关;P40波幅与发病3个月后的MRS评分呈负相关。以MRS评分为判断标准,MRS评分≥4分为预后不良。SEP检测结果和MICH量表评分判断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80.77%、84.61%,特异性分别为62.68%、88.57%,符合率分别为70.5%、86.9%。 结论SEP、MICH量表与肢体功能预后密切相关。联合应用SEP、MICH量表,则有助于判断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治疗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对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72例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 3 8例 )和对照组 ( 3 4例 ) ,除常规治疗外 ,康复组从入院第 1天起即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 2个月的治疗 ,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康复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0 5 )。结论综合康复对严重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立新 《大医生》2024,(2):127-130
目的 探究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评定法(MRC)、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MRC、FM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 <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MRC、FMAS、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智力水平、基本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止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后遗症,促进康复。方法:对120例脑出血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加强基础护理和安全管理,预防并发症,实施肢体和语言康复护理等措施。结果:肢体功能康复有效率达91.30%,语言功能康复率为93.02%。结论:恢复期的康复护理可起到药物无法发挥的作用,可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0例(简称早康组)和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简称对照组),两组肢体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一般治疗相同。早康组经过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分别于出血后2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和肢体肌力分级法进行肢体肌力判断。结果:两组治疗后2个月,早康组评分肢体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出血偏瘫病人,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可以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症的产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57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稳定新入院的患者情绪、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定期翻身拍背,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控制并发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加强患肢肢体功能锻炼,按摩肢体;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加强语言功能锻炼.认为有效护理能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移植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9例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钻颅血肿抽吸引流综合治疗,待血肿引流干净后,将外源性神经干细胞注入血肿腔,同时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训练.结果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评价方法,肢体运动功能Ⅳ~Ⅵ期,在注入NSC前为0例;注NSC后2 w上肢5例,下肢7例;出院后3个月上肢18例,下肢19例.ADL采用Barthel指数,入院时19例<40分.出院后3个月>60分17例,占89.5%,60~40分2例,占10.5%.结论移植外源性NSC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配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可最大限度恢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按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训练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良肢位保持及床上训练、痉挛期体位转换及恢复期步态及行走平衡训练,训练中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时,2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训练组各项指标评分与4周时比较继续上升(P0.01),对照组则上升不明显。结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