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风险,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本院收治的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调查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风险,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重症院内转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重症院内转运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与患者原发疾病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最高。结论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发生与疾病、护理措施不当有紧密关系,临床上需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细节护理,严格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技术偶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进行院内转运,观察对比2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转运成功率以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成功率、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科室满意率率明显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院内转运,能有效的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曾宇玉 《中外医疗》2011,30(29):135+137-135,137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院内转运的520例重症新生儿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转运中暴露出的护理隐患问题,并进行讨论总结。结果所有患儿均能安全转运,未发生1例常见转运并发症及与护理有关的护患纠纷。结论对院内转运的新生儿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朱玉珍 《当代医学》2014,(29):113-114
目的对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1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62)。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实施院内转运,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展开院内转运,对2组患者转运成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接收科室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为坠床8.06%,意外脱管4.83%,供氧中断6.45%,病情恶化6.45%;观察组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为坠床1.61%,意外脱管1.61%,供氧中断1.61%,病情恶化0.0%;2组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转运成功率为90.32%,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4.52%,观察组转运成功率为98.39%,护理纠纷发生率为3.23%,2组转运成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接收科室满意率为70.97%,观察组接受科室满意率为95.16%,观察组患者接收科室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危急重症患者实施院内转运过程中,通过周密、细致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增强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12月南通市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对照组),2021年1—12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观察组),对比2组急诊科护理质量、院内转运风险事件、患者及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2021度急诊科护理人员考核风险评估、配合能力、急救技术、应变能力、转运流程评分高于2020年度(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1.21%,低于对照组的4.31%(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告知、转运流程、转运技术、服务态度、转运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提升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2452例,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1204例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的12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5例,死亡1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1.90%;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54例,死亡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而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转运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0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1例,护理纠纷患者1例,成功转运率为100.00%。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3例,意外事件发生患者5例,护理纠纷患者7例,成功转运率为8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采用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院内转运成功率,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次数,提升转运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转运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正>重症医学外科(SICU)中颅脑重症患者占比较高,其特点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常伴有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严重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长期卧床还可能产生深静脉血栓~([1])。在救治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据文献报道,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68%~([2])。因此,如何安全地院内转运颅脑重症患者是SICU医护人员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我院SICU自2017年开始,针对颅脑重症患者特点,对其院内转运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研究,制定规范化的转运流程及转运安全核查单,实施个性化的转运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6例SICU病人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有效的监护,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结果:726例SICU病人经积极有效处理,均能安全转运。结论:重症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有效监护,及时处理危急情况是有效保证病人安全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收治的全部需要院内转运的424例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院内转运平均用时为29.1 min,其中<20分钟有329例(77.6%);途中发生意外6例(1.42%);患者或其家属对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比较满意有421例,满意度达99.3%。结论:急诊收治危重患者通常要在院内转运,转运途中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缩短院内转运用时,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有效地加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内部交接时的工作效率,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和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在2016年1月到6月400例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全过程应用护理程序分阶段对患者的安全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并且分别针对患者病情发展在患者的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问题。是整个过程有连续性动态性综合性。通过和2015年同期的转运结果相对比,结果显示提高了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院内交接转运护理事故为0.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升高,交接效率提高,相关科室满意度也提高。结论护理程序在急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应用降低了转运风险,对保证危重症病及时整治与就和,提高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对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要求、与病房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结果: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易出现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的高风险科室,因此,从各个环节查找安全隐患很重要。而危重症患者经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置后,因病情需要常会转往其他科室进行检查、手术或到专科病房继续治疗,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如何对急诊重症患者进行安全转运成为首要问题,本文对我科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799例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安全转运重症患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与成效。方法:对12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64例,分析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和护理效果。结果:经分析得出,常规护理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12.50%,护理干预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3.13%,两组在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几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在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几率,且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收集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107例,阐述院前急救、转运及院内的护理措施,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本组107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结论对重症胸腹部外伤患者及时采用有效的针对性护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外科住院患者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 对外科患者外出行院内检查时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专科患者安全转运护理工作指引,明确转运的责任与分工,各级人员严格落实转运流程护送患者检查.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2年来,安全转运1367例患者;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护理投诉.结论 通过对外科住院患者外出行院内检查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服务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急诊重症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方法:对127例重症患者采取较完善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结果:本组127例病人出现转运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减少。结论:通过采取转运前准确评诂病人、与接收部门作好协调、转运前对病人、仪器与药物的准备充分、选择合适的人员、合适的转运工具、经过转运过程中的密切监测与记录,可以降低院内转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要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急诊科转运的331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式;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转运的438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所花时间、护理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转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转运满意度。急诊科对患者转运时完全可以推行安全转运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急诊重症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秀梅 《实用医技》2008,15(2):210-211
目的:探讨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方法:对127例重症患者采取较完善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结果:本组127例病人出现转运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减少。结论:通过采取转运前准确评诂病人、与接收部门作好协调、转运前对病人、仪器与药物的准备充分、选择合适的人员、合适的转运工具、经过转运过程中的密切监测与记录,可能降低院内转运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徐丽青  陈月娥 《中外医疗》2012,31(32):133-134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隐患因素及护理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到ICU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原因,总结归纳。结果影响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隐患主要有患者病情、医护人员、设备和药品、辅助科室配合4方面因素。结论护理人员针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提高转运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