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医乃仁术"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倪征 《医学与社会》2000,13(2):53-54
“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医德宝贵财富中的精华.它揭示了医学的核心和特质。探寻其内涵和现代价值,对于弘扬国粹,继承优秀传统,提高当今中国医学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医乃仁术”的内涵 “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至今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在《尚书·商书》中就已出现,《周书》中几次提到。春秋时期,“仁”的思想得到极大发展。而作为“仁”之学说的集大成者则是孔子。 “仁术”一词首见于《孟子·梁惠玉上》,但与医学相关联,将医学称为“仁术”则在北宋以后。由于医学蕴含有博爱济众的特征,加之理学中人对仁爱思想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明中存在“官民相得”的优良传统 ,其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是“道”与“德” ,其表现形式是“公”的系统与“私”的系统的相互配合 ,其实现途径是“民助官治”和“官、民的联结与交融”。道德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 ,所以 ,道德历来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 ,同时也成为官民联系的基本纽带。道德可以与法律相辅相承 ,自律可以与他律互为补充 ,法律和道德实际上相互为用、相互包容。江泽民所倡导的“以德治国”是对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官民相得”历史传统的积极传承 ,体现了我们党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精神的博大胸襟。  相似文献   

3.
“孝”在中医学中不仅是一种伦理原则,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孝伦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中医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是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内在动力,“尊生贵体”的源泉体悟,“医乃仁术”的逻辑根据,实践创新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有阻碍作用,它是中国医学与哲学未分化的文化因素,阻碍中医解剖学发展的伦理因素,造成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发展不平衡的思想根源,作为“医乃仁术”的根基存在着厚此薄彼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汉唐儒学由于缺乏精神超越层面的范式和系统的理论论证,以致儒学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而日渐式微。宋明新儒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兼采释道的出世精神,提出“孔颜乐处”这一精神超越层面的儒学新范式,并对其作了较系统的论证。“孔颜乐处”实质上是一种“见大心态”和“道充身安”的身心和谐状态。它的人性论基础是“诚无为,几善恶”,实现途径是“无欲故静”,社会功用是“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即以“身心和谐”去实现其时的“社会和谐”。“孔颜乐处”倡导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精神生活质量提升过程是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文明化、情趣化、高尚化的过程,它既要求人们在发挥主体性的前提下重视心灵秩序的建构.同时又引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建构生活秩序与营造生态秩序.因此,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秩序建构价值,体现为现代人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培育和滋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在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中提高精神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满意度,在和谐宁静的心灵秩序生成中建构持久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一种美学观,和谐思维是一种美学思维。和谐也是科学美最本质的特征,科学和谐美是“匀称”“有序”“多样性的统一”“矛盾的协调”,更是“天人合一”。爱因斯坦认为:世界是内在和谐的,反映世界客观规律的科学也必定是统一与和谐的;揭示这种和谐是科学的巨大飞跃,是对科学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市场从一种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演变为一种无孔不入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引发了道德问题。迈克尔·桑德尔提出对于“市场社会”来临后道德失序的担忧,并期望唤起“金钱作用的边界在哪里”的思考,以“观照共同的善”来重建道德秩序。对此,李泽厚从中国传统社会的“情理结构”出发,主张用“情感”为金钱划定底线和边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情感关系的和谐。这种情、理之辩,体现了东西方“礼治”和“理制”的传统差异。辩证对待他们的观点和立场,可以为新时代道德教育和社会和谐寻找建设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慈本论”崭新的存在论基础上确认了人之(具内在自然法导向和道德力量的)“良心”是作为人之存在的“第一因”的“生命需要-生命固有的本真驱动力‘慈’”,它为道德的现实化提供动力,为道德判断和实践提供本然性的应然性的尺度,为美德和规范提供价值基础。因此,“立心”即认识、激活与强化良心及其功能与表达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它的缺失是“精神接生术”式的或知性的道德教育失败的原因。以普遍性的知识揭示了“良心认识论”是“立心”的前提条件,是急需开拓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哲学的基础领域。以普遍性的知识揭示了“良心认识论”,包括:揭示了“立心”的前提条件是遮挡或超越“生存性恐惧”;揭示了良心在生命理性情感、人格、生命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表现(即“相”——“不同者”);揭示了认识良心(也即敞开人之存在)的认知性的生命理性谱系;揭示了“立心”的原理。其中,各种生命理性和生命理性情感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自由性与道德性的统一,也都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中国古典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传统和谐思想资源的汲取与借鉴。“和”是中国古典哲学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关系时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表现为“天与人”、“人与人”、“人与我”和谐相处、圆融无碍的境界。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和谐”观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对社会维系具有四重意义:“和实生物”——“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相成相济”——“和”是社会运行的秩序;“以和为贵”——“和”是社会协调的保障;“无过无不及”——“和”是社会发展的尺度。和谐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吏的各个时期,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仅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极富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医对情志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有效的防治方法。将道德创伤纳入中医情志病的范畴,提出道德创伤是一种基于悲、忧、思、怒的情志病。从中医情志病的视角,对道德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鉴别。阐述道德创伤的主要病因乃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总结道德创伤的中医病机乃遭受潜在的情志刺激后,因悲、忧、思、怒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降,心神失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成。因此,提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提高道德韧性的预防理念和“调达情志,移情易性”驱除情绪压力的情志疗法。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伦理本质上是“和”的伦理,和谐在佛教生命伦理思想中处于重要地位,佛教伦理以缘起论为其道德哲学基础,以心灵的道德和谐为根本,由心的外在呈现和人的社会关系及与自然界关系的存在方式的不同,表现为人与人的道德和谐?人与自然的道德和谐,其内在的生命伦理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构成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建构的一种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民间道德资源有力地支持了清代地方行政,乡村疫病救助就属典型之例。围绕和谐人际与团结乡民的道德目的,乡村地区不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疫病救助机制,而且其间的道德资源也在患难相恤的乡民道德互助中,恪尽职守的官员道德教化里,当仁不让的乡绅道德动员及对民间中医仁医妙术的百姓信任中得到了完整地调动与充分地运用。于是,在各道德主体的通力合作下,乡村的卫生安全最终维系有望,化险为夷。总之,道德资源在清代的乡村疫病救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医学科学及医学人文精神,本校构建并实施了《医学人文概论》课程。该课程重点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医学人文内涵;提高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促进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快实现农村医疗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一项重要执政能力,健全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道德理想、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展开.笔者进一步认为,现在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当认清种种不和谐的德育,构建既呈时代特征又符合教育规律的和谐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医疗技术违规使用的现象比较突出。我们要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契机,提升道德建设的内涵,促进道德观念的转型,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为了规范医疗技术的使用,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应重视责任伦理的建设;既要重视个体道德建设,也要重视制度伦理建设;改变运动式的治理方式,重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把对医疗技术的伦理评估制度化、机构化。  相似文献   

17.
以孝老爱亲模范为榜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德育从“孝”字起航的思路,把孝敬父母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口,结合医学生思想实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法:在平凉市掀起学习宣传“全国孝老爱亲模范”,“2007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和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张晓同学典型事迹的热潮。结果:“孝”字起航,努力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结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8.
医德修养和医德品质是医务人员必备的思想品质,是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德教育中,是帮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德理想、明确医德追求、继承医德传统、锤炼医德品质和提升医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医疗纠纷与执业伦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医疗纠纷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现今它己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有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诸方面的原因。从医务人员的执业伦理要求: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维护患者的权利,加强医务人员的道德自律等,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从而达到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红英 《医学与社会》2009,22(11):24-25
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积极指导。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中医文化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是一致的;其次,中医文化所倡导的“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此外,中医文化所蕴含的“治未病、己病防变”的辨证医疗观可为当前医疗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