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早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4例用西药联合茵陈蒿汤及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对照组22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1.82%,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89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用甘露消毒丹随证加减和地氯雷他定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3.8%和26.2%,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胆湿热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肝胆湿热型药物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治疗4周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观察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AST、ALT、ALP、TBil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和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胆湿热型药物性肝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湿热型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及黄连上清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8.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型口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甘露消毒丹合银翘散加味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手足口病Ⅰ期(证属肺脾湿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甘露消毒丹合银翘散加味口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或消失情况(发热、疱疹消退,精神恢复,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缩短疗程,改善症状,预防变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露消毒丹合银翘散加味治疗手足口病Ⅰ期(证属肺脾湿热)患儿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治疗登革热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40例登革热湿热蕴结证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添加甘露消毒丹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常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0%)明显优于对照组(8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登革热湿热蕴结证者采用甘露消毒丹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其白细胞、淋巴细胞指标,值得医院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邓暖繁 《光明中医》2011,26(6):1158-1159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口服维胺脂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型痤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甘露消毒丹和升降散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湿热内蕴型)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两组均予甘花漱口液漱口,对照组另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加用甘露消毒丹和升降散加减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温退至正常时间、咽痛症状消失时间及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能更快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改善咽痛症状及较快消除脓性分泌物(P<0.05)。两组治疗后WBC、GRA%及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和升降散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湿热内蕴证)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亚甲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亚甲炎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0例。给予观察组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强的松片治疗,治疗3个月,记录并分析患者血沉、FT3、FT4、TSH、CRP、IL-6变化以及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后CRP、IL-6指标,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亚甲炎有显著疗效,且更安全,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分证论治手足口病,治疗组给予银翘散加减或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及对症治疗.两组病例均治疗5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从两组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8070,P〈0.005).结论:应用银翘散、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手足口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祛风湿类中药蚕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研究蚕砂水提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模型考察蚕砂水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蚕砂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跖肿胀,还显著减轻由醋酸引起的疼痛,提高热板实验中小鼠的痛阈值。结论:蚕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雷 《光明中医》2016,(17):2512-2513
目的探讨口服大黄对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结合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大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生大黄粉。观察治疗1天、7天后血浆中IL-6、TNF-α、PCT和CRP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IL-6、TNF-α、PCT和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口服能够降低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中风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性。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21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8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疗效、神经功能等指标影响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Fugl-Meyer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环境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研究组基本痊愈率30.56%、总有效率84.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73.15%(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余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中风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青黛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式下青黛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ig和外涂两种给药途径,用药4 d。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以及青黛治疗组(600,300,150 mg·kg-1 ig 3个剂量;外涂青黛给药剂量为小鼠400 mg/只、大鼠500 mg/只)。以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观察青黛的镇痛作用;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青黛的抗炎作用。结果:ig给药,青黛对热板所致的小鼠疼痛可使痛阈提高达47%,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减少达40%,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对急性炎症模型耳廓肿胀抑制率为48%,与空白组比较抗炎作用显著(P<0.05),对亚急性炎症模型作用不明显;外涂给药,对热板法致的小鼠疼痛有显著镇痛作用(P<0.01),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影响不明显,对急性、亚急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抗炎作用(P<0.01)。结论:结果提示青黛内服、外用均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不同给药途径对于不同疼痛、炎症模型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四妙散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四妙散的抗炎作用;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四妙散的镇痛作用。结果:四妙散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提高小鼠热痛闭值。结论:四妙散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癌康冲剂的抗癌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抗癌作用现察,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S180、U14和Heps),测定其抑瘤率;免疫功能测定,采用免疫器官称重法、碳粒廊清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NK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来判断免疫功能的强弱。结果:癌康冲剂3组对S180、U14和Hep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免疫器官重量、碳粒廓清指数、脾淋巴细胞转化、NK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血素的生成。结论:癌康冲剂不仅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配合放疗、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癌症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头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CGRP、NO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头针治疗30例偏头痛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GRP、NO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的CGRP、NO值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83.3%,治疗前CGRP、N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治疗后可使患者CGRP水平明显提高(P<0.01),NO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头针疗法可以调节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的水平,并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EXCEL 2007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清利活血组、常规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消炎、镇痛等常规基础治疗,清利活血组加用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清利活血组患者的关节压痛、关节压痛、关节急性红肿、关节活动障、口渴、发热、心烦不安、尿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清利活血组患者的血清CRP、SUA、ESR、TNF-ɑ、IL-6的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清利活血组患者的临床控制率65.45%、显效25.45%、有效7.27%、无效1.82%,常规组分别为47.27%、32.73%、14.55%、无效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效果肯定,能有效降低血清SUA、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佛波酯(PMA)组,M2组,M1组及通心络组。采用PMA(5μg·L~(-1))分别联合白细胞介素(IL)-4(100μg·L~(-1)),脂多糖(LPS,200μg·L~(-1))诱导THP-1细胞分别向M2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并给以通心络(300 mg·L~(-1))进行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其标志分子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表达。取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内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M2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M1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IL-6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M1组比较,通心络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升高,IL-6及TNF-α水平下降(P0.01)。与M2组内皮细胞比较,M1型巨噬细胞细胞培养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M1组比较,通心络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促凋亡蛋白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心络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M2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M1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凋亡;通心络预培养的M1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培养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李永新  于慧卿  高慧 《河北中医》2009,31(9):1298-1300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RP浓度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有明显改善症状、炎症抑制和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