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交锁髓内钉瞄准器校正瞄准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瞄准器与非可调式交锁髓内钉瞄准器在两个动物实验组(A、B组)中进行对比.结果 可调式交锁髓内钉瞄准器在瞄准偏差的情况下,通过校正瞄准达到正确瞄准,非可调式交锁髓内钉瞄准器在瞄准偏差的情况下,无法校正瞄准,需改手工进行.结论 可调式交锁髓内钉瞄准器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新和县针对吸毒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效果,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吸毒人群2007-2009年的知晓率、吸毒共用针具率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知晓率由2007年的59.6%提高到2009年的86.1%;吸毒共用针具率由2007年的83.4%下降到2009年的24.1%。结论随着同伴教育为主的针具交换活动深入,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吸毒共用针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将有助于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给药在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复苏患者应用安全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给药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98/102例),总成功率为99%(101/102例);通畅率100%,脱针率为2%,针刺伤率为0%,未出现皮下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给药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易行,既减轻护士工作量,又可保护护士的安全。此方法不需终止胸外按压及气管插管等抢救操作即可完成,能使抢救药物迅速进入体循环发挥作用,为快速抢救患者赢得时间,是复苏患者紧急用药的理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巨针巨刺治疗脑梗死2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巨针巨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病人359例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治疗组)206例与毫针巨刺组(对照1组)78例、毫针患侧组(对照2组)75例进行对照观察.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病残程度评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愈显率为78.7%;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9.8%,愈显率为57.7%;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81.3%,愈显率为41.3%,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结论巨针巨刺法治疗脑梗死,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6,(6)
目的探讨肝肿瘤患者应用粗针肝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A组选择18G自动切割针行肝组织活检,B组选择20G自动切割针行肝组织活检,比较两组诊断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取材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确诊率为97.5%,高于B组的92.5%(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高于B组的3.75%(P0.05)。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时,采用粗针或者细针均有较高的确诊率,且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但应用粗针可减少穿刺次数,因此选择18G穿刺针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小剂量HB疫苗注射次数对诱导机体产生HBsAb的研究结果发现,注射第5针后,HBsAb阳转率为83.56%,与大剂量(10μg)3针免疫法的HBsAb阳转率86.67%相接近。男性HBsAb阳转率为82.05%,女性阳转率为85.29%。注射3针后,再继续注射第4针及第5针时,HBsAb阳转率均有所提高,但注射第6针后,HBsAb阳转率仍与第5针相似,由此可见,小剂量HB疫苗免疫预防注射,以注射到第5针为宜。  相似文献   

7.
725例HIV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和咨询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725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和高危行为咨询随访,了解HI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高危行为和生存现状,为阻断HIV传播和关爱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对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建立档案,制订个人健康咨询随访表,每年进行1次咨询随访,了解其健康状况、去向及家属感染状况。结果感染途径静脉吸毒占89.93%,共用针具率为98.47%;性接触感染占6.90%,非婚性行为发生率24.00%;安全套使用率为17.09%。咨询随访3年后2人坚持戒毒,共用针具率下降为56.20%,安全套使用率上升为51.27%。发生相关疾病死亡96人,能入院治疗61人次,平均住院5.3天,能在医院临终12人,出院后1个月内死亡26例。结论中山市HIV感染以静脉吸毒、共用针具为主,同时存在性传播,感染者生活质量低,发生相关疾病逐年增多,就医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屋尘螨过敏的儿童哮喘患者进行常规免疫治疗和集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对两种免疫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2013-2015年期间就诊的对屋尘螨过敏的儿童哮喘患者,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安脱达)进行免疫治疗,其中常规免疫组55例,集群免疫组29例,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注射剂量后局部不良反应(LRs)和全身不良反应(SRs)发生率、症状、发生时间及治疗处理方法、变应原制剂调整等,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55例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总注射867针次,LRs发生率分别为6. 46%(56针次/867针次)和52. 73%(29例/55例),SRs发生率分别为1. 04%(9针次/867针次)和9. 09%(5例/55例); 29例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总注射431针次,LRs发生率分别为10. 21%(44针次/431针次)和58. 62%(17例/29例),SRs发生率分别为3. 02%(13针次/431针次)和24. 14%(7例/29例)。两种免疫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集群免疫治疗7周达维持剂量,剂量递增阶段较常规免疫治疗明显缩短。结论对儿童哮喘患者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安脱达)进行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较常规免疫治疗能够更快达到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福海县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2013年在辖区内医院出生登记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不同年份间的接种率及各影响因素间差异。结果 2009—2013年福海县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0.47%、73.87%、75.92%、82.07%和90.16%;影响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因素除新生儿疾病外,依次为产程延长与过期妊娠、早产、低体重、监护人拒绝、出生黄疸等。结论近五年来福海县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接种禁忌症把握过严是影响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不能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监护人拒绝接种亦为影响因素之一,应加强对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的督导与培训,加大对群众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医院出生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肺部及纵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部及纵隔病变进行针吸活检,观察阳性率。结果 42例均针吸或活检成功,确诊率76.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BNA对肺部及纵隔疾病诊断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在肺中央型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肺中央型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采用康派特医用胶封闭穿刺针道;对照组患者采用18G-Gallini切割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诊断准确率、气胸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对照组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气胸量<10%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单纯针道出血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胸量≥10%发生率、渗血并咯血发生率、痰中带血发生率及少量血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套管切割活检针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应用于肺中央型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行,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相关行为变化特征及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综合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2009~2011年巴州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和血清学调查。结果 2009~2011年监测结果表明,高危行为总体水平变化不大;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最近一个月注射吸毒共针率为44.4%,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6.49%,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4.73%,接收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率27.54%~40.10%,HIV抗体阳性率8.6%,梅毒抗体阳性率5.0%,HCV抗体阳性率19.8%。结论巴州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共针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这一人群存在共用注射器和性乱行为感染HIV的双重危险,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还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细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扫描定位细针穿刺到病灶,穿刺物送细胞学检查。结果4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活检,42例得到确诊,确诊率为87.5%,无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阳性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弹簧式自动切割针胸膜活检在诊断胸腔积液病因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弹簧式自动切割针胸膜活检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5月对279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肺活检针(意大利制造的弹簧式自动切割针)168例和对照组常规胸膜活检针(上海制造的改良Cope钝头胸膜活检针)111例,行针刺胸膜活检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弹簧式自动切割针观察组取材成功率与活检的确诊率均与对照组相似(95.2%对95.5%,35.1%对36.9%)。结核性病变阳性率与恶性病变阳性率在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31.4%对30.6%,44%对41.9%)。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5.4%对20.7%)。结论使用弹簧式自动切割针较使用改良Cope钝头胸膜活检针行针刺胸膜活检,既可提高诊断率又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NB)对早期乳腺癌诊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乳腺外科行彩超定位下巴德针穿刺活检的92例样本,分析其与术后病理的诊断一致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假阴性率、低估率等指标,并对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行ER、PR、Her-2、Ki-67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术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1)CNB诊断准确率为98.91%,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98.36%,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6.97%,假阴性率3.125%,低估率4.918%;(2)空芯针穿刺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与ER、PR、Her-2、Ki-67对比,在表达一致性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乳腺肿物患者术前采用彩超定位行CNB创伤小,操作简单,病理诊断准确率高,可以替代术后大病理的诊断结果;(2)术前CNB ER、PR、Her-2、Ki-67结果可以准确反映术后大病理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吸毒人群对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相关信息,为评估干预效果及今后制定针对该人群降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流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7年1-3月在云南省4个地州市的强制戒毒所的324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24名戒毒人员中,共用过针具的75人,占注射吸毒人数的33.48%(75/224),针具的主要来源是药店和诊所;有24.55%(55/224)的吸毒人群接受过针具交换,不同年龄、性别的吸毒人群针具交换接受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婚姻状况的吸毒人群针具交换接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8.21%(59/324)的被访者接受过MMT,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吸毒人群MMT接受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间的接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应加强吸毒人群对减低毒品危害措施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开展多部门合作,使减低危害措施达到预期目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快速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对标准方案无反应者的免疫效果.方法:健康受试者分快程序组(n=53)和时照组(n=48),分别按d0,7,14程序和标准程序(mo 0,1,6)三角肌内接种30μg CHO乙肝疫苗,于首针接种后1,3,7,12,24和36 mo分别查抗-HBs滴度等.结果:首针接种后1,3和7mo组1血清抗-HBs阳转率(64.2%,66.0%,61.5%)和抗-HBs保护率(54.7%,54.7%,47.3%)分别显著高于组2(0%,16.7%,52.1%;0%,4.1%,40.1%)(P<0.01):组1全程接种完成率和血清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显著高于组2 (100% vs 60.4%;66.8,68.2 IU/L vs 0,5.4 IU/L,P<0.01).3针完成后1 mo无及弱反应者追加1针后两组均为保护反应(100%),组1和组2无反应者分别有54.5%和50.0%阳转.结论:d0,7,14方案接种方便;全程接种完成率高;抗-HBs阳转和GMT峰值出现早.对标准程序弱或无反应者接种4针可提高反应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脾脏细针穿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999年4月至2007年3月收集的脾脏病变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36例。诊断性穿刺29例、治疗性穿刺7例。诊断性穿刺者术后根据组织病理、细胞学结果及最后诊断统计确诊率。治疗性穿刺者术后复查,评估疗效。结果诊断性穿刺有较高的确诊率(组织学活检85.7%、细胞学抽吸62.5%),组织学活检确诊率高于细胞学抽吸。治疗性穿刺者全部治愈,疗效确切。结论超声引导脾脏细针穿刺术对明确诊断、治疗脾脏含液性病变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201例患者甲状腺细针穿刺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1例患者甲状腺细针穿刺的临床资料及其细胞病理诊断结果,临床资料包括甲状腺功能化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以及甲状腺超声检查等.细胞病理诊断分为4类:未诊断,良性病变,可疑恶性和恶性.结果 1201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患者中,未诊断者114例(9.5%),良性病变者999例(83.2%),可疑恶性者67例(5.6%),诊断恶性者21例(1.7%).良性病变中占首位的是桥本甲状腺炎,共有468例,占良性病变的46.8%.细胞病理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中,单结节占18.3%,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率为10.8%,甲状腺毒症占20.9%.在诊断恶性并行手术的17例患者中,16例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均为甲状腺癌.诊断恶性的准确率为94.1%.结论 甲状腺细针穿刺是甲状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20.
幼儿820例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 1岁半以内的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率及其应答结果与影响免疫应答因素的关系。在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结束后一年内进行抗 -HBs的定量检测。检测发现 82 0例幼儿的免疫应答率为 99 2 6 8% ,其中 1岁以内 2 94例的免疫应答率为 10 0 %。为了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率 ,强调 2 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是提高免疫应答的关键 ;全程接种结束后 1月检测应答结果 ,可以提高免疫应答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