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道排石汤治疗胆石症4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石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胆石疾病。女性发病率偏高,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多为胆汁郁积,胆道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主要因素。根据其病变部位分为胆囊结石、胆囊管结石、总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等。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胆道排石汤治疗42例胆石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石形成基本因素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同步检测胆囊粘膜、胆石和鲕石的超微结构、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观察胆石核心的细菌及胆囊收缩素对异形胆囊的收缩效应,探索肝胆功能、肝胆疾病和胆石症的关系。综合研究结果提出:胆石形成的启动因素是肝胆系统的感染与炎症;胆石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肝胆系统整合和自稳态生理调节的紊乱;胆石结构形成是胆道内胆汁理化力学作用的结果:"肝胆同治"是胆石症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胆石症?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其成分由胆固醇、胆红素、钙盐及混合型结石等所组成。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结石的部位、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为10%-1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2.5,好发于40-60岁人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8):1041-1043
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结石的部位、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因素。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一般认为胆汁的物理化学因素的改变、胆汁的淤积,以及胆道系统的感染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发病率为0.9%~10.1%,平均5.6%,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本病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胆胀”等范畴。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胆囊炎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多由于胆囊口梗阻、细菌感染所致。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常常变成慢性胆囊炎。胆囊炎可诱发胆石形成,而胆石症又可并发胆囊炎,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根据其临床表现,这两种疾病均属于祖国医学的“腹痛”、“胁痛”、“黄疸”等症之范畴。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结石的总称。胆结石,又称胆总管结石。可原发于肝总管。也可来自肝内胆管或胆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报告称胆石症患者占普外科住院病人总数的10.05%。遗憾的是手术并不能完全治愈胆石症,胆道术后残石达20~40%左右,并且有的患者胆囊切除后还会在胆道内重新形成结石,部分病人难免有再次乃至多次手术之苦。寻找非手术方法防治胆道术后残石及复发结石  相似文献   

7.
何辉 《广西中医药》1993,16(2):39-40
<正> 胆石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成人中胆石症的发生率约占10%,其发病率在急腹症中仅次于阑尾炎而居第二位.西医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复发率较高,残留结石率达20%~40%.近年来,中西医非于手术疗法的疗效不断得到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现就1984~1992年中医对本病的治疗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中医一般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外邪侵袭以及虫积等4个方面胆汁郁滞,郁久成石,是本病的主要机理. 各地通过对胆石成分及成因的实验研究发现主要是胆固醇结石,异物只能引起胆汁沉淀形成胆石,食物成分才是决定胆石成分的依据.此外,胆道炎症渗出等原因导致胆汁中金属钙、镁浓度增  相似文献   

8.
胆道感染、胆石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胆道感染是发生胆石病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胆石病的自然发病率约为8%~10%,术后残余结石约占10%~25%,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5%。吴咸中院士及老一代医学工作者,经过几十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胆道感染、胆石病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中医八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对2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内小结石患者在切除胆囊后经过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胆漏,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8-10d。结论术中经胆囊管和汇入部微切口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胆总管切开入路相比具有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是部分胆石症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 ,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胆石症的发病原因虽然与胆囊因素、脂类代谢等诸多因素有关 ,但是很多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则是由于胆道蛔虫而引起的。据湖南省抽样调查报告 ,80 %胆总管结石内都含有蛔虫卵及蛔虫残体。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胆道蛔虫症有很大关系 ,在广大农村尤为如此。而在胆道蛔虫症的治疗上 ,经止痛、消炎、抗感染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 ,停止了继续治疗 ,而此时大部分病人蛔虫或残体仍在胆道内未被排出 ,以后这些蛔虫残体将成为结石的核心 ,因此 ,治疗胆道蛔虫症是预防胆囊及胆总管结…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症中医治疗近况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胆石症在我国以胆道结石较多见。胆石症成因复杂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但多与胆道感染有关。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国内尸检报告患胆石症为70% ,自然人群中胆石症发病率为15.8 % ,若有肝硬变时 ,发生率高达28.4%~29.4% [1],且胆石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2.
胆道残余结石是胆道手术后较常见的病症。近几年来我们在应用胆石方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同时,观察了胆道残余结石15例,发现本方对胆道残余结石病人确有改善症状,疏利胆道的作用。15例均系胆囊炎或胆囊萎缩、胆石症经1~3次手术治疗后,仍有右上腹反复疼痛或伴有发热、黄疸者。其中经X线静脉胆道造影或B型超声波检查,证实肝胆管扩张或有肝管结石者4例,胆总管增粗一端有不通畅者5例,胆管壁毛糙胆质透声性差1例,5例原为泥沙样结石。  相似文献   

13.
<正>胆囊结石作为现代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据统计,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10%[1],女性多于男性。胆囊在维持胆汁酸肝胆肠循环有一定作用。若胆囊运动(舒张与收缩功能)出现紊乱,致胆固醇过饱和、进而胆汁不能排出,最终使胆固醇结晶形成及为胆石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是胆石症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研究已明确三个因素与胆石症形成密切相关:胆固醇过饱和、在促成核形成因素作用下聚集以及胆囊  相似文献   

14.
胆石净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石净是对胆道疾病新药-胆宁片的主要成分优化组合而成的又一中成药,该药治疗34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患者疗程3个月,结果有效率为94.12%,胆结石容量变化者占14.71%。提示胆石净的优化组方是科学合理的,其功效和胆宁片相仿,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较为理想的中药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胆道排石合剂联合胆道取石对胆石症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06例胆石症术后胆道残余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胆道排石合剂联合胆道取石治疗,对照组采用胆道取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和81.13%,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做胆道镜的次数和半年内复发率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道排石剂联合胆道取石治疗胆石术后胆管残余结石有效率高,有效的降低了胆道取石次数和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胆道感染可引起胆石症,胆石症也可导致胆道梗阻而诱发感染.胆疲乏蛔虫病又是引起胆道感染和胆石症的重要因素.因此,蛔虫、胆石和感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7.
胆石通为广东汕头制药厂研制成功的中成药。临床治疗50例胆道系统结石症,结果近期治愈13例(占26%),包括肝管结石4例胆囊结石7例,混合型结石2例。显效26例(占52%)。有效8例(占16%)。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91%。临床结果表明,本品不仅具有清热、通腑、抑菌、止痛之功,而且还有调节胆道运动功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奥迪氏扩约肌紧张性,加强胆囊收缩,有利于胆石排出。  相似文献   

18.
钱冬生 《光明中医》2000,15(3):40-41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为消化系统的常见急症 ,在我国自然人群发病率已达 1 0 % [1] ,肝内外胆管结石约占 5 0 % ,大多数患者是 3 0~ 60岁 ,可见本病对我国社会劳动力危害严重。根据胆石的化学成份 ,胆固醇结石多见于胆囊内 ,胆红素结石多见于胆管 ,混合结石胆囊胆管均可发生 ,对胆石症的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单纯胆囊结石较满意 ,但病员要忍受手术损伤和某些并发症的痛苦 ,有的病员虽多次手术 ,仍未彻底解决 ,故寻求胆结石有效药物来治疗我国常见的胆结石 ,实为当务之急。笔者近几年来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5 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胆道结石是我国常见多发病 ,在我国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 10 % ,我省也是胆道结石病高发地区之一。胆道结石属中医的黄疸、胁痛范畴 ,常引起胆道感染和阻塞性黄疸 ,可使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我们于跟师学习期间 ,通过学习导师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经验 ,并在导师指导下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 2 0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通过体格检查、B超及胆道造影诊断为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 ,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型的患者 ,共 4 0例 ,随机分…  相似文献   

20.
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胆囊切除术后约有5%~40%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暖气等症状,有少数患者出现黄疸、严重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称之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这些症状可由胆、胰、胃肠道及胃肠道外疾病所致,但主要原因为胆道残余结石所致。所谓残余结石是指术中未发现,术后经B超、MRI、ERCP、胆道造影、胆道镜等检查发现的结石;或术中已发现结石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出的结石;另一部分是再发结石。我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行胆囊切除术900余例,胆道残余结石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