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钦  曾凡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75-3277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理十预质控小组中的专职护士进行系统化、个体化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抑郁焦虑状况、睡眠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5天后,观察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焦虑状况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认知干预、休息和睡眠干预、社会心理支持、早期有氧锻炼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癌因性疲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轻度疲乏或无疲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或消除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5例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2)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n=63)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同时采用融合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4周对两组患者应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evised Piperfatigue scaleRevised.PFS)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I)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修正量表、疲乏程度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Piper疲乏修正量表总评分(4.55±0.78)及疲乏程度(中度及以上疲乏16%)均低于对照组(5.42+-1.28)分(中度及以上疲乏63%);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总评分(7.12±1.89)高于对照组(6.02±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t分别为6.49,4.99,Z=5.802;均P〈0.01);干预后Piper疲乏修正量表各维度及SQLI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有氧运动对喉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喉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6例喉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出院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自行运动;干预组按护士为其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运动,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及术后2个月采用中文版的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的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癌性疲乏护理干预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除接受一般治疗及护理外,同时接受癌性疲乏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在手术当日、出院前采用健康促进策略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时出院前进行住院满意度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总分(99.03±8.84)分,对照组(88.83±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6,P〈0.01);干预组出院时在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心理关怀及获得疾病知识4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11,-2.851,-2.758,-2.094;P〈0.05或P〈0.01)。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癌性疲乏护理干预模式能满足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减轻患者疲乏,增强患者疾病治疗的自我效能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化疗前3个疗程的符合乳腺癌诊断患者110例,于化疗前1~2d、化疗中5~7d、化疗后5-7d3个时间点进行癌因性疲乏的测量。结果 化疗中和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等程度,化疗前、中、后的疲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P〈0.01),化疗后5~7d疲乏最重。化疗前、中、后疲乏程度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2.0625,P〈0.01)。影响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化疗前有医疗方式(t=2.24,P〈0.05)、化疗方案(t=2.18,P〈0.05)和疗程(t=3.59,P〈0.01);化疗后有医疗方式(t=2.53,P〈0.05)和化疗方案(t=2.21,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关注和重视癌因性疲乏,尤其是应加强对化疗中5~7d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和指导,使护理干预更有依据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化疗且存在癌因性疲乏的乳腺癌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干预组采用正念减压疗法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以及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疲乏、轻度、中度、重度疲乏患者例数分别为27,10,10,3例,对照组分别为7,12,2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4,P〈0.05);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393,17.960;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性疲乏(CRF)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癌性疲乏护理干预,即CRF评估、循证、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认知干预、建立自护模式及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应用疲乏自评量表与生活质量测定表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癌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当日Piper疲乏量表(PFS)评分总分为(4.66±1.12)分,对照组为(5.52±1.61)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当日总体健康评分得分为(60.82±9.12)分,对照组为(54.05±6.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5,P〈0.01)。结论按照科学的护理程序,评估CRF,根据患者的CRF原因与信息反馈情况,制定具体的癌性疲乏护理范围,做到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每位患者建立个体化的癌性疲乏干预,可以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CRF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癌因性疲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后,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降低,而常规护理对患者癌性疲乏程度无显著影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或消除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孙小琴 《当代护士》2013,(12):64-6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癌因性疲乏的自我效能干预。利用修订的Piper疲乏量表(RPFS)评价2组患者的CRF程度。结果干预前2组疲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疲乏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CRF,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70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即日记干预、食疗干预、运动干预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iper疲乏量表(RPFS)得分和整体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RPF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RPFS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RPFS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可消除或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QQ平台、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等一整套延续护理,采用简易疲乏量表( BFI)和乳腺癌患者特异量表( FACTB)测评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情况,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性疲乏量表中认知、情感、感觉和行为评分分别为(3.24±1.51),(3.15±1.42),(3.13±1.58),(3.11±1.31)分,对照组分别为(4.02±1.81),(4.23±1.72),(4.15±2.01),(4.14±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4,2.98,2.46,2.8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87.24±6.53)分,对照组为(82.67±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0,P<0.01)。结论通过QQ平台、电话访问、家庭访视对患者实施动态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用药指导等一整套的延续护理服务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0例存在癌因性疲乏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疲乏程度和抑郁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抑郁程度,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力晶 《中国临床护理》2019,11(4):284-287
目的 观察瑜伽联合冥想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我科接受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瑜伽联合冥想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癌因性疲乏程度、焦虑程度均轻于对照组(Z=-2.124,P=0.034;Z=-2.283,P=0.022),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2.682,P=0.031)。 结论 瑜伽联合冥想训练能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改善其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癌性疲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如体位护理、饮食干预、一般护理、心理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Piper疲乏量表结合应对量表得分情况、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行为及严重程度、情感、感觉、认知及情绪应对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能力、健康感受、日常生活、生活感受及家庭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心理关怀、住院环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促使患者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面对乳腺癌的发生,同时改善发病后的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居家有氧运动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存在癌因性疲乏症状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研究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医院常规护理,试验组(36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24周的居家有氧运动干预.于干预前、第4、8、12、16、20和第24周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量表测定.结果:试验组的疲乏分数在有氧运动干预第4、8、12、16、20、24周较之对照组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实施早期居家有氧运动可延缓化疗导致的癌因性疲乏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症相关疲劳(CRF)的诊断方法、处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0)和对照组(n=370),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观察、诊断是否存在CRF,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疲劳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疲劳缓解率高、生活质量高。结论早期诊断患者疲劳的发生,及时护理,是缓解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用Orem自理理论缓解宫颈癌患者癌症相关疲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癌症相关疲劳对宫颈癌患者的影响,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疲劳。方法将133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运用Orem自理理论,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简短疲劳评估表、生活质量量表、癌症相关疲劳有关因素评估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癌症相关疲劳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疲劳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三氧治疗在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有癌因性疲乏的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加用免疫三氧治疗。应用简易疲乏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病人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的程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三氧治疗对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程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