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端粒酶的活性及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20例APL患者(其中8例为发病期,12例为缓解期)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RT-PCR法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TRAP法测端粒酶性,结果:8例发病期62.5%(5/8)端粒酶阳性,缓解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有1例粒酶阳性,发病的8例PML/RARα融合基因均表达,其中5例端粒酶活性亦阳性,一致率62.5%,结论:APL发病期端粒酶活性可能被激活,其机理不清;端粒酶活性对APL诊断的作用,其活性高低是否与预后有关,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系列扩增法(TRAP)检测了1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完全解后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端粒酶活性水平,对部分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并与10例正常儿童骨髓MNCs端粒酶活性相比较。结果:正常骨髓MNCs具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相对端粒酶活性范围2.6%-19.1%;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相对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40.4%-98%,完全缓解后其相对端粒酶活性为21.7%-60.1%,随缓解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端粒酶激活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观察端粒酶活性水平,对估测病情、监测微小残留病可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端粒酶活性水平,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治疗中和完全缓解期共3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例,以缺铁性贫血(IDA)和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阳性率达70%,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P<0.05),完全缓解期端粒酶活性仍高于正常者往往预后不良。结论:端粒酶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以作为白血病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一个生物学指标,有希望成为一种监测微小残留病的新的生物学标记。对白血病的抗端粒酶疗法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徐立  杨浩 《现代肿瘤医学》2004,12(4):338-340
为了面容硫醇类低分子化合物梳醇酊(Amifostine,AEF)对正常和恶性造血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多聚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咐方法用于检测白血病细胞及正常人单个核细胞hTERT mP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AMF可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株以及急性白血病病人白血病细胞的hTERT转录表达,并进而导致端粒酶活性减低.正常活化淋巴细胞hTERT和端粒酶活性水平不受AMF影响.表明AMF能够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TRAP- EL ISA)检测端粒酶活性 ,RT- 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 ( h TERT) 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高危组 MDS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较低危组 MDS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 ( 0 .2 0 0± 0 .2 2 5 vs 0 .0 2 7± 0 .0 13,P=0 .0 37) ;正常人、缺铁性贫血 ( IDA)患者和低危组 MDS患者骨髓细胞 h TERT m RNA表达检测结果均阴性 ,而高危组 MDS患者和急性白血病 ( AL )患者骨髓细胞均表达h TERT基因 ;h TERT m 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 ( r=0 .774 ,P=0 .0 2 4 )。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 h TERT基因 m RNA水平的异常表达能反映出 MDS病情的进展。定期检测 MDS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和 h TERTm RNA水平的表达可作为观察 MDS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ELISA半定量方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68.6%(59/86)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80%(12/1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P)患者表达高端粒酶活性;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无一例表达高端粒酶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CML-BP端粒酶活性高于CML-CP,而CML-CP端粒酶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AL端粒酶活性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也与治疗后缓解率无关。结论:激活或上调端粒酶活性在大多数AL发生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测定可鉴别CML-BP与CML-CP;端粒酶可能是一潜在的治疗白血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急性白血病端粒酶检测及临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相关分析。方法 端粒重复扩增法 (TRAP)结合光密度定量分析端粒酶活性和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在急性白血病初诊期或复发期均表现很高的端粒酶活性 ,缓解期病例活性降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变为急性白血病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后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急性白血病较高的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情演变相关 ,分析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 ,对白血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不同类型初治急性白血病细胞中cFLIP基因的表达以及阿糖胞苷(Ara-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分成两组:未处理组、Ara-C处理组,同时选取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并分离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48小时后,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cFLIP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cFLIP在正常人骨髓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cFLIP表达水平增高(P<0.05);cFLIP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之间的表达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ra-C可使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cFLI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cFLIP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相关;Ara-C治疗白血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cFLIP的表达而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