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护理下加用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护理下加用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条灸配合膀胱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并发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尿失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的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的排出[1]。尿失禁可诱发尿路感染,甚者导致褥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笔者采用穴位中频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康复科、针灸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纳入标准:1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排尿障碍包括尿失禁和尿潴留.尿失禁是由于:①膀胱反射亢进(桥脑以上损害如脑卒中、脑外伤、多发性硬化、肿瘤、脑积水、帕金森病);②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儿童脊髓发育不良、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所致;尿潴留是由于:①膀胱反射消失(脊髓损伤的休克期、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骶髓肿瘤、脊髓发育不良、腰椎管狭窄、蛛网膜炎);②尿道括约肌协调不良(骶髓以上外伤性脊髓损伤)所致.笔者应用针久辨证治疗此病,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一组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等。从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电针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将保存有完整资料的病例211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晓亚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36-136
排尿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当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1]。这些症状使病人产生痛苦、焦虑、紧张、绝望等心理,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我院神经内科采用膀胱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使  相似文献   

7.
张惠萍 《江苏中医药》2011,43(12):61-62
目的:观察灸法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5例脑卒中恢复期排尿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2组均行针对脑卒中的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另加神阙隔盐灸,气海、关元、中极温和灸。2组均每周治疗6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灸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排便功能障碍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会鲜  韩玉珍  刘旋 《中医正骨》2006,18(11):80-80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因神经系统通路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可出现感觉、运动、反射功能障碍;影响肠道神经系统,可使肠蠕动、肛门括约肌功能即肛门反射、直肠感觉、排便协调性等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胀、大便失禁、排便耗时延长、饮食受限、户外活动受限、精神压力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排便功能障碍治疗和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自2000~2005年,我院先后收治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出现排便功能障碍患者85例,在对其实施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加Vitalstim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上针灸和Vitalstim电刺激。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5天后比较疗效和吞咽评估的变化。结果: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吞咽困难优于治疗组。结论:Vitalstim治疗仪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的吞咽困难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肾俞、会阳穴。对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疗前(P<0.01),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电针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减少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除一般护理给予吞咽功能治疗仪、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及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3周后完成治疗并填写病例观察表,评定2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3周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功能评定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行早期康复介入,有助于患者恢复吞咽功能的改善或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头针治疗皮层性排尿功能障碍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针治疗皮层性排尿功能障碍87例胜利石油局胜利医院(257055)单东明关键词头针疗法;排尿功能障碍;尿失禁;尿潴留脑动脉硬化并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及(或)其它原因使大脑皮层旁中央小叶功能障碍时,有时可引起排尿(或伴排便)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尿频...  相似文献   

14.
林清洋 《陕西中医》2023,(9):1293-129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耳穴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以82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研究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神经功能、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结果:治疗前,两组损伤平面肢体难以发力、对应支配区域感觉迟钝或麻木、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拘挛感及疼痛、肌肉萎缩、心悸、腹胀、面色白、便秘或大便失禁或二者交替、BDNF、NSE、5-HT、CGRP水平、运动功能、轻触感觉、针刺感觉评分、NB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损伤平面肢体难以发力、对应支配区域感觉迟钝或麻木、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拘挛感及疼痛、肌肉萎缩、心悸、腹胀、面色白、便秘或大便失禁或二者交替、BDNF、NSE、5-HT、CGRP水平、运动功能、轻触感觉、针刺感觉评分、NBD评分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损伤平面肢体难以发力、...  相似文献   

15.
王丽贤  刘金涛 《河北中医》2010,32(8):1189-1190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存活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吞咽功能障碍。2006—01—2009—10,我们在西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36例,并与单纯西医神经内科常规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穴位按摩在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及心理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穴位按摩,2组疗程均为21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吞咽困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穴位按摩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措施,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院康复科自建科以来一直着力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卒中后并发症的治疗。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导致肺系感染及患者能量的补充不足,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文旨在探讨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比较及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恢复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病程时间缩短。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黄穗平  余绍源 《新中医》1997,29(12):32-32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结合中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黄穗平余绍源罗云坚陈锦锋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神经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下段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体重减轻。近来我们...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疗法(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本科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 spasticity scale,CS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来评定踝关节的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的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层肌肉刺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