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 ,以修复牙列缺失 ,重建咀嚼器官及恢复咬合功能为目的的种植重建外科学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临床研究经验和大量文献显示 :牙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正确、合理、细致地治疗设计。普通X线是把具有三维立体解剖结构的颌骨摄成二维的平面图像 ,影像的相互重叠 ,放大与失真 ,重复摄制的不一致性 ,尤其是颌骨宽度即颊舌 (腭 )径解剖结构一维信息的缺乏等大大影响了种植手术治疗计划的可靠性。CT成像技术 ,尤其是现代多层螺旋扫描技术及其重组图像已完全克服了传统X线图像的局限性 ,可为牙种植手术前受植颌骨的诊断、分析和测量提供…  相似文献   

2.
螺旋X-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螺旋X-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进行颌骨的三维形态、骨量、密度分析和手术设计,由此制定种植外科手术计划,实现CT三维成像在口腔种植的手术仿真及导航。方法将螺旋X-CT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三维可视化原理相结合,利用口腔X线Cr序列切片,重构三维实体并获得多平面重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计算颌骨的骨密度,进行种植动态模拟设计,建立牙种植导航系统。结果该成像技术对种植的颌骨牙槽骨高度、宽度、形状、骨缺损的准确位置、骨质的密度、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比例、下颌管的走行、切牙管的位置和大小、颏孔的位置、鼻腔底和上颌窦底的位置和形态等重要结构均能得到良好显示。为人工牙种植术前的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建立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r图像三维重建口腔虚拟种植导航系统,指导了临床口腔种植体定位设计。结论螺旋X-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定位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种植手术的风险大大减少,达到了牙种植体的智能设计与智能种植,提高牙种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定位标记模板技术在种植手术前三维影像分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空气压模技术制作标记有放射线阻射剂拟种植位点的放射模板,通过牙种植外科石膏模型,受试注塑模型、颅骨颌骨标本及临床种植病人颌骨的螺旋CT扫描,获取颌骨受植区域拟种植部位骨三维结构CT数据。结果确立的扫描平面即调整牙合平面与地面垂直(与X轴坐标线一致)能获得最佳侧断层图像;所有标记的CT模板均可在CT扫描后的轴位图像及颌重建侧断层和全景图像中清晰显现,且能达到准确的标定预种植位点。结论基于放射标记定位模板的评估方法可为种植外科前三维影像分析提供更为精确的手段,更有助于CAD/CAM种植外科定位导向模板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磨牙区种植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rospeedⅡ型螺旋CT对25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所有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显示颌骨形态、质地和重要解剖结构,如颏孔、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并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牙颌面畸形的发病与治疗均涉及颅面部颌骨、牙齿、软组织的三维空间结构改变,对颅面部形态进行三维的测量与分析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单一组织都能较为精确捕获它们的三维信息,但是单一组织不能全面反映颅颌面各部分之间的解剖关系,因此多结构多方法联合重建成为形态学研究的方向.本课题组用头颅定位X线片和激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辅助种植牙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进行缺牙区颌骨精细扫描指导医生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方法:利用我院放射科64排CT(GElightspeedVCT)对我科近3年20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种植系统采用法国安多键(anthogyr)种植系统。结果:通过软件分析2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骨量,密度分析,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颌骨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术后种植体三维空间位置。结论: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曲面体层X光机增设的颌骨纵向横切面断层系统,分别在牙种植手术前后对全口无牙He,上,下颌骨后牙区多数牙缺失部位进行对比检查。作者认为该系统是继CT,MRI影像系统之后的又一种具普及性和实用性的局部断层放射影像系统。结合的曲面体层片,根尖片,以三维立体的方法观察了解失牙区牙槽骨或颌骨的解剖结构以及与其它相邻解剖结构的关系和为种植牙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有效而可靠的参考论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建立基于CT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进行颌骨的三维形态、骨量、密度分析和手术设计,最大限度利用牙槽骨骨量且考虑生物力学原理,指导种植手术,提高种植成功率.方法:通过CT采集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图像二维成像生成全景片、三维数据采样、图像预处理、边缘提取和轮廓跟踪、三维建模及平面拟合、造型显示和交互设计形成三维立体颌骨图像,进行种植动态模拟设计,建立牙种植导航系统.结果:该定位系统对种植的颌骨牙槽骨高度、宽度、形状、骨缺损的准确位置、骨质的密度、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比例、下颌管的走行、切牙管的位置和大小、颏孔的位置、鼻腔底和上颌窦底的位置和形态等重要结构均能得到良好显示.为人工牙种植术前的手术方案设计提供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建立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T图像三维重建口腔虚拟种植导航系统,指导了临床口腔种植体定位设计,大大提高了种植牙手术成功率.结论:基于CT技术三维重建的导航牙种植快速定位系统,极大地提高手术的准确性,种植手术的风险大大减少,达到了牙种植体的智能设计与智能种植,提高牙种植的安全性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口腔种植体植入位置的正确性与精确性以及方向与深度问题的把握,一直为临床口腔种植外科领域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基于CT影像颌骨三维解剖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适合国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的口腔种植外科手术模板系统,旨在探讨个体化设计的牙-骨联合支持式CAD/CAM种植手术模板的临床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机、CHEU-DENTAL Biostar?空气压模机、SPS600B激光快速原型机并借助Advantage-Dentascan AW4.0软件、ez-DICOM程序、PRO/E及在Visual C++6.0程序设计语言编程下的CISPlan牙种植软件,先后完成研究包括:①基于螺旋CT受植颌骨三维结构分析;②CAD/CAM牙种植外科手术定位导向模板的设计;③12例末端游离缺失患者种植的,临床应用及评价.结果:该辅助软件系统均能满足涉及三维重建、图像分割、图像显示、图像融合等方面的图像处理功能与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可以直接读取DICOM格式、JPG格式和BMP格式的图像数据,实现颌骨CT数据多平面重建与浏览包括轴位、侧断层、全景及受植颌骨三维结构图像的任意剖面的显示.在仿生下颌骨上应用RP技术制作的3、5、10mm三种不同高度的种植外科导向模板进行13mm长度种植体模拟种植的结果提示,5mm以上厚度模板能将植入位点误差控制在1mm以内,角度误差在3度以内.该研究成果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并为种植外科医生术中准确与精确植入牙种植体提供了安全保障.12例末端游离缺失患者种植外科临床应用效果显示:牙-骨联合支持式CAD/CAM光敏树脂手术模板能满足手术便利、准确、精确与安全的需要.讨论:经临床种植病人初步应用,牙-骨联合支持式CAD/CAM种植手术模板具有如下优点:①将骨支持与牙支持方式结合起来,研制出以模板的骨支持为基础并辅以激光扫描获得的高?  相似文献   

10.
锥形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锥型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1例需拔牙或行种植义齿病例行锥型线束CT检查 ,扫描层厚 0 .62 5mm或 1.2 5mm ,扫描数据输入重建工作站 ,依据需要进行图像重建 (包括曲面重建、矢状位重建、冠状位重建等 ) ,重建层厚均为 0 .62 5mm。对图像进行分析及测量 (包括骨质厚度、高度等 )。结果 :锥型线束CT可清楚显示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及上颌窦之间的解剖关系。能精确测量出上、下颌骨的厚度、高度及任何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论 :锥形线束CT ,可精确定位 ,能清晰地描述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对某些数据进行精确测量 ,对指导牙槽外科的手术设计 ,预防手术并发症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锥形束CT在颌骨囊肿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影像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曲面断层片难以确定颌骨囊肿边缘的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依据锥形束CT图像,观察囊肿三维方向上的位置、与颌骨骨壁的距离,了解囊肿与牙齿、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术中核对锥形束CT观察结果。结果锥形束CT清楚地显示了颌骨囊肿的准确部位、边缘位置、受累牙情况、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锥形束CT对手术方案、手术入路、切口设计和受累牙处理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结论锥形束CT在颌骨囊肿诊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牙种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门诊选取18例上颌前牙美学区单个牙缺失患者,牙种植术前及术后均行64排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通过专用Dental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应用Dental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术前拟种植区颌骨的全景形态,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及与鼻底的关系等,同时术后的重建图像可以显示种植体的轴向位置、深度、唇侧骨板厚度及与邻牙的空间关系等。讨论: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能够准确显示缺牙区颌骨的表面解剖形态以及与鼻腔底的毗邻关系,能准确显示骨量不足的具体情况,能精确测量出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及近远中距离,并指导手术医师进行正确的植骨选择及种植体正确的植入方向,能有效地避免各种并发症,同时可以反映牙种植体在颌骨的位置、方向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评价种植手术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美学区行牙种植术时,MSCT成像技术为手术医师制订最佳牙种植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还能评价术后的种植手术效果,保证种植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种植义齿影像学检查可对牙种植术前颌骨的骨量和骨质及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并保证手术按设计方案实施,提高牙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CT图像在牙种植的应用已从单纯的提供牙种植术前设计的颌骨二维图像信息,发展到与牙种植模板联合应用,提供拟种植部位精确的三维图像信息,并在术中应用模板进行引导;用牙种植软件,在CT图像上模拟操作牙种植,显示牙种植过程及修复效果,使静态的模拟设计阶段发展到动态模拟设计阶段;而CT图像牙种植导航系统标志着从术前应用进展到术中应用CT图像信息进行引导种植,最大限度地利用颌骨骨量和减少并发症,确定种植体处于最佳的位置和方向,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修复效果。此外,应用CT/CAD-CAM和SL已能进行骨膜下种植体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后牙区线性体层X线影像在口腔种植术前设计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上下颌后牙区缺牙,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接受术前X线检查,采用sirona公司数字化牙科X线机ORTHOPHOSXGplus对拟手术区行线性体层及曲面体层X线摄影,对得到两种X线影像,利用SIDEXIS5.0软件的测量功能和定位钢珠在拟种植方向上的影像放大率校正后,分别测得种植区骨量,即牙槽嵴顶到下颌管上缘或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测量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两种投照方法得到的X线影像上,测得的骨量值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线性体层x线影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拟种植区重要解剖结构,便于指导种植体植入的方向,尽可能地利用牙槽骨骨量,同时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结论:在后牙区,应用线性体层X线影像结合曲面体层X线影像的方法,做牙种植术前设计,可以近一步降低种植手术损伤重要结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拔牙后需近一年的愈合期,颌骨组织结构才能恢复重建到适合于作种植的状态。对目前最常用的二段式种植系统来说。植入手术后又需3-6个月的愈合期才能在植入体——骨组织间形成“骨整合”界面。在上述期间,过渡义齿是必不可少的。过渡义齿不仅能在两个愈合期中保持患者一定程度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和容貌,还有利于颌骨的健康,并能从过渡义齿的设计制作都是重要的信息。在许多情况下,过渡义齿还可能被用作X线检查和手术模板。因此,过渡义齿应被视为种植义齿修复中一个重要环节。过渡义齿可以用患者以往戴用的旧义齿,也可以在种植手术之前重新设计制作。除常规义齿的一切要求外,种植修复中的过渡义齿还应考虑到治疗过程中牙嵴形态的变化(包括基台的尺寸形状)。过渡义齿的结构设计应能方便地作相应修改,以适应种植手术后牙嵴形态的改变,保护种植体免受不到形成骨整合界面的外力负荷。  相似文献   

17.
埋伏阻生牙不同平片诊断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于颌骨不同部位的埋伏阻生牙应用不同平片透照技术以达到精确直观的X线影像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 3 2例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患者使用曲面断层片、直线断层片对埋伏阻生牙定位。结果 :通过曲面断层、直线断层及曲面结合直线断层 3种断层片诊断方案可较好的判断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在颌骨中的位置、牙轴的方向、牙体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抽取 5例经手术验证 ,与X线片判别位置一致。结论 :直线断层平片诊断方案能比较准确、直观地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定位 ,无需常用定位方法中考虑埋伏阻生牙相对参照牙移动的距离 ,球管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于长期缺牙或者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易致颌骨骨量不足。上颌后牙区,由于特殊解剖结构因素,其种植外科手术常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而颌骨曲面断层片由于拍摄角度、放大倍率的因素,常会发生误读与误判颌骨情况。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状CT对颌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对术区进行准确定位,分析可利用的骨量,确定手术方案。方法:针对拟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且伴骨高度不足的患者,在术前利用CBCT影像诊断系统对其口腔上下颌骨进行扫描并MPR多平面重建,测量并分析术区颌骨高度及宽度,颌骨的骨质密度情况。结果:CBCT图像清晰直观,测量精准,可在术前就能预判颌骨情况,选择短种植体还是上颌窦提升术,内提升还是外提升。讨论与结论:CBCT宜作为上颌后牙区伴骨高度不足种植治疗的常规术前检查,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进行缺牙区颌骨精细扫描指导医生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方法:利用我院放射科64排CT对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术后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象重建.结果:通过软件分析10例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图象重建,骨量,密度分析,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颌骨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术后种植体三维空间位置.讨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辅助术前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位置,深度和角度方向,可以有效避免侧壁侧壁穿孔或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制定更加周密详尽的手术计划,适当改变种植体位置及角度以获取足够的骨量.及时发现骨内异常钙化点及变异血管,预测种植难度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术后CT可以从冠状位,失状位,水平位三个方向分析种植体空间位置,与邻近组织关系,植骨区的情况等.结论: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颌面专用CT下颌骨检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颌面专用CT(QR-DVT 9000 NEWTOM)下颌骨检查技术的建立方法及技术要点,观察颌面专用CT下颌骨检查技术,在下颌骨X线检查中的优势.方法:对下颌骨疾病患者进行颌面专用CT扫描和重建成像,对其重建轴位影像进行曲面、矢状位、冠状位以及3D影像的后处理,并与常规X线片对比分析.结果:颌面专用CT下颌骨检查技术优于下颌骨常规X线检查,分别以水平位、曲面、矢状位、冠状位以及3D等多方位影像显示下颌骨的信息.结论:颌面专用CT下颌骨检查技术,在下颌骨的X线检查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